十五夜望月

作者: 王建 朝代: 唐代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作者: 王建 朝代: 唐代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中秋的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上了一层霜雪那样白,树上的鸦雀停止了聒噪,进入了梦乡。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夜深了,清冷的秋露悄悄地打湿庭中的桂花。

今夜,明月当空,人们都在赏月,不知那茫茫的秋思落在谁家?

参考资料: 1、 雅瑟 .《唐诗三百首鉴赏大全集》 :新世界出版社 ,2011 :276-277页 .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中庭:即庭中,庭院中。

地白:指月光照在庭院的样子。

鸦:鸦雀。

冷露:秋天的露水。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尽:都。

秋思:秋天的情思,这里指怀人的思绪。

落:在,到。

参考资料: 1、 雅瑟 .《唐诗三百首鉴赏大全集》 :新世界出版社 ,2011 :276-277页 .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中秋的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上了一层霜雪那样白,树上的鸦雀停止了聒噪,进入了梦乡。

中庭:即庭中,庭院中。

地白:指月光照在庭院的样子。

鸦:鸦雀。

冷露:秋天的露水。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夜深了,清冷的秋露悄悄地打湿庭中的桂花。

今夜,明月当空,人们都在赏月,不知那茫茫的秋思落在谁家?

尽:都。

秋思:秋天的情思,这里指怀人的思绪。

落:在,到。

参考资料: 1、 雅瑟 .《唐诗三百首鉴赏大全集》 :新世界出版社 ,2011 :276-277页 .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题中的“十五夜”,结合三、四两句来看,应指中秋之夜。

诗题,有些版本作《十五夜望月》,此处以《全唐诗》为准。

杜郎中,名不详。

在唐代咏中秋的篇什中,这是较为著名的一首。

  “中庭地白树栖鸦”,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了一层霜雪。

萧森的树荫里,鸦鹊的聒噪声逐渐消停下来,它们终于适应了皎月的刺眼惊扰,先后进入了睡乡。

诗人写中庭月色,只用“地白”二字,却给人以积水空明、澄静素洁、清冷之感,使人不由会联想起李白的名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沉浸在清美的意境之中。

“树栖鸦”,主要应该十五夜望月是听出来的,而不是看到的。

因为即使在明月之夜,人们也不大可能看到鸦鹊的栖宿;

而鸦鹊在月光树荫中从开始的惊惶喧闹(周邦彦《蝶恋花》词有句“月皎惊乌栖不定”,也就是写这种意境)到最后的安定入睡,却完全可能凭听觉感受出来。

“树栖鸦”这三个字,朴实、简洁、凝炼,既写了鸦鹊栖树的情状,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静。

  “冷露无声湿桂花”,这句诗让人联想到冷气袭人,桂花怡人的情景。

由于夜深,秋露打湿庭中桂花。

如果进一步揣摩,更会联想到这桂花可能是指月中的桂树。

这是暗写诗人望月,正是全篇点题之笔。

诗人在万籁俱寂的深夜,仰望明月,凝想入神,丝丝寒意,轻轻袭来,不觉浮想联翩:那广寒宫中,清冷的露珠一定也沾湿了桂花树吧。

这样,“冷露无声湿桂花”的意境,就显得更悠远,更耐人寻思。

他选取“无声”二字,细致地表现出冷露的轻盈无迹,又渲染了桂花的浸润之久。

而且不只是桂花,那树下的玉兔,那挥斧的吴刚,那“碧海青天夜夜心”的嫦娥,也是如此。

诗句带给读者的是十分丰富的美的联想。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普天之下又有多少人在望月思亲。

在家乡的人思念远离的亲人;

离乡之人遥望家乡亲人。

于是,水到渠成,吟出了这两句。

诗人不再正面写自己的思亲之愁,而是用一种疑问式的委婉语气道出那绵绵的愁念会落在谁家。

前两句写景,不带一个“月”字;

第三句才点明望月,而且推己及人,扩大了望月者的范围。

但是,同是望月,那感秋之意,怀人之情,却是人各不同的。

诗人怅然于家人离散,因而由月宫的凄清,引出了入骨的相思。

他的“秋思”必然是最浓挚的。

然而,在表现的时候,诗人却并不采用正面抒情的方式,直接倾诉自己的思念之切;

而是用了一种委婉的疑问语气:不知那茫茫的秋思会落在谁的一边(“谁家”,就是“谁”,“家”是语尾助词,无实义)。

明明是自己在怀人,偏偏说“秋思落谁家”,这就将诗人对月怀远的情思,表现得蕴藉深沉。

似乎秋思唯诗人独有,别人尽管也在望月,却并无秋思可言。

这真是无理之极,然而愈显出诗人痴情,手法确实高妙。

后两句不直抒自己入骨的相思之情,而是用委婉的问句表达,这样便有言外之意,即“在望月的许多人中,秋思最深的恐怕只有我啊!

” 在炼字上,上海辞书出版社的《唐诗鉴赏辞典》录此诗,末句的“在”作“落”字。

徐竹心认为,“落”字新颖妥贴,不同凡响,它给人以生动形象的感觉,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似的。

《全唐诗》录此诗,“落”字作“在”,就显得平淡寡味,相形见绌了。

  这首诗意境很美,诗人运用形象的语言,丰美的想象,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的环境气氛,把读者带进一个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意境,加上一个唱叹有神、悠然不尽的结尾,将别离思聚的情意,表现得非常委婉动人。

它首先予人的印象是情景如画。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送阿史那将军安西迎旧使灵榇(一作送史将军)

作者: 王建 朝代: 唐代

汉家都护边头没,旧将麻衣万里迎。

阴地背行山下火, 风天错到碛西城。

单于送葬还垂泪,部曲招魂亦道名。

却入杜陵秋巷里,路人来去读铭旌。

寄韦谏议

作者: 王建 朝代: 唐代

百年看似暂时间,头白求官亦未闲。

独有龙门韦谏议,三征不起恋青山。

宫词一百首

作者: 王建 朝代: 唐代
蓬莱正殿压金鳌,红日初生碧海涛。闲著五门遥北望,柘黄新帕御床高。 殿前传点各依班,召对西来八诏蛮。上得青花龙尾道,侧身偷觑正南山。 龙烟日暖紫瞳瞳,宣政门当玉殿风。五刻阁前卿相出,下帘声在半天中。 白玉窗前起草臣,樱桃初赤赐尝新。殿头传语金阶远,只进词来谢圣人。 内人对御叠花笺,绣坐移来玉案边。红蜡烛前呈草本,平明舁出阁门宣。 千牛仗下放朝初,玉案傍边立起居。每日进来金凤纸,殿头无事不多书。 延英......更多
蓬莱正殿压金鳌,红日初生碧海涛。闲著五门遥北望,柘黄新帕御床高。 殿前传点各依班,召对西来八诏蛮。上得青花龙尾道,侧身偷觑正南山。 龙烟日暖紫瞳瞳,宣政门当玉殿风。五刻阁前卿相出,下帘声在半天中。 白玉窗前起草臣,樱桃初赤赐尝新。殿头传语金阶远,只进词来谢圣人。 内人对御叠花笺,绣坐移来玉案边。红蜡烛前呈草本,平明舁出阁门宣。 千牛仗下放朝初,玉案傍边立起居。每日进来金凤纸,殿头无事不多书。 延英引对碧衣郎,江砚宣毫各别床。天子下帘亲考试,宫人手里过茶汤。 未明开著九重关,金画黄龙五色幡。直到银台排仗合,圣人三殿对西番。 少年天子重边功,亲到凌烟画阁中。教觅勋臣写图本,长将殿里作屏风。 丹凤楼门把火开,五云金辂下天来。阶前走马人宣尉,天子南郊一宿回。 楼前立仗看宣赦,万岁声长拜舞齐。日照彩盘高百尺,飞仙争上取金鸡。 集贤殿里图书满,点勘头边御印同。真迹进来依数字,别收锁在玉函中。 秘殿清斋刻漏长,紫微宫女夜焚香。拜陵日近公卿发,卤簿分头入太常。 新调白马怕鞭声,供奉骑来绕殿行。为报诸王侵早入,隔门催进打球名。 对御难争第一筹,殿前不打背身球。内人唱好龟兹急,天子鞘回过玉楼。 新衫一样殿头黄,银带排方獭尾长。总把玉鞭骑御马,绿鬃红额麝香香。 罗衫叶叶绣重重,金凤银鹅各一丛。每遍舞时分两向,太平万岁字当中。 鱼藻宫中锁翠娥,先皇行处不曾过。如今池底休铺锦,菱角鸡头积渐多。 殿前明日中和节,连夜琼林散舞衣。传报所司分蜡烛,监开金锁放入归。 五更三点索金车,尽放宫人出看花。仗下一时催立马,殿头先报内园家。 城东北面望云楼,半下珠帘半上钩。骑马行人长远过,恐防天子在楼头。 射生宫女宿红妆,把得新弓各自张。临上马时齐赐酒,男儿跪拜谢君王。 新秋白兔大于拳,红耳霜毛趁草眠。天子不教人射杀,玉鞭遮到马蹄前。 内鹰笼脱解红绦,斗胜争飞出手高。直上青云还却下,一双金爪掬花毛。 竞渡船头掉采旗,两边溅水湿罗衣。池东争向池西岸,先到先书上字归。 灯前飞入玉阶虫,未卧常闻半夜钟。看著中元斋日到,自盘金线绣真容。 红灯睡里唤春云,云上三更直宿分。金砌雨来行步滑,两人抬起隐花裙。 一时起立吹箫管,得宠人来满殿迎。整顿衣裳皆著却,舞头当拍第三声。 琵琶先抹六么头,小管丁宁侧调愁。半夜美人双唱起,一声声出凤凰楼。 春池日暖少风波,花里牵船水上歌。遥索剑南新样锦,东宫先钓得鱼多。 十三初学擘箜篌,弟子名中被点留。昨日教坊新进入,并房宫女与梳头。 红蛮杆拨贴胸前,移坐当头近御筵。用力独弹金殿响,凤凰飞下四条弦。 春风吹雨洒旗竿,得出深宫不怕寒。夸道自家能走马,团中横过觅人看。 粟金腰带象牙锥,散插红翎玉突枝。旋猎一边还引马,归来鸡兔绕鞍垂。 云驳花骢各试行,一般毛色一般缨。殿前来往重骑过,欲得君王别赐名。 每夜停灯熨御衣,银熏笼底火霏霏。遥听帐里君王觉,上直钟声始得归。 因吃樱桃病放归,三年著破旧罗衣。内中人识从来去,结得金花上贵妃。 欲迎天子看花去,下得金阶却悔行。恐见失恩人旧院,回来忆著五弦声。 往来旧院不堪修,近敕宣徽别起楼。闻有美人新进入,六宫未见一时愁。 自夸歌舞胜诸人,恨未承恩出内频。连夜宫中修别院,地衣帘额一时新。 闷来无处可思量,旋下金阶旋忆床。收得山丹红蕊粉,镜前洗却麝香黄。 蜂须蝉翅薄松松,浮动搔头似有风。一度出时抛一遍,金条零落满函中。 合暗报来门锁了,夜深应别唤笙歌。房房下著珠帘睡,月过金阶白露多。 御厨不食索时新,每见花开即苦春。白日卧多娇似病,隔帘教唤女医人。 丛丛洗手绕金盆,旋拭红巾入殿门。众里遥抛新摘子,在前收得便承恩。 御池水色春来好,处处分流白玉渠。密奏君王知入月,唤人相伴洗裙裾。 移来女乐部头边,新赐花檀木五弦。缏得红罗手帕子,中心细画一双蝉。 新晴草色绿温暾,山雪初消渐出浑。今日踏青归校晚,传声留著望春门。 两楼相换珠帘额,中尉明朝设内家。一样金盘五千面,红酥点出牡丹花。 尽送春来出内家,记巡传把一枝花。散时各自烧红烛,相逐行归不上车。 家常爱著旧衣裳,空插红梳不作妆。忽地下阶裙带解,非时应得见君王。 别敕教歌不出房,一声一遍奏君王。再三博士留残拍,索向宣徽作彻章。 行中第一争先舞,博士傍边亦被欺。忽觉管弦偷破拍,急翻罗袖不教知。 私缝黄帔舍钗梳,欲得金仙观里居。近被君王知识字,收来案上检文书。 月冷江清近猎时,玉阶金瓦雪澌澌。浴堂门外抄名入,公主家人谢面脂。 未承恩泽一家愁,乍到宫中忆外头。求守管弦声款逐,侧商调里唱伊州。 东风泼火雨新休,舁尽春泥扫雪沟。走马犊车当御路,汉阳宫主进鸡球。 风帘水阁压芙蓉,四面钩栏在水中。避热不归金殿宿,秋河织女夜妆红。 圣人生日明朝是,私地教人属内监。自写金花红榜子,前头先进凤凰衫。 避暑昭阳不掷卢,井边含水喷鸦雏。内中数日无呼唤,拓得滕王蛱蝶图。 内宴初秋入二更,殿前灯火一天明。中宫传旨音声散,诸院门开触处行。 玉蝉金雀三层插,翠髻高丛绿鬓虚。舞处春风吹落地,归来别赐一头梳。 树叶初成鸟护窠,石榴花里笑声多。众中遗却金钗子,拾得从他要赎么。 小殿初成粉未乾,贵妃姊妹自来看。为逢好日先移入,续向街西索牡丹。 内人相续报花开,准拟君王便看来。逢着五弦琴绣袋,宜春院里按歌回。 巡吹慢遍不相和,暗数看谁曲校多。明日梨花园里见,先须逐得内家歌。 黄金合里盛红雪,重结香罗四出花。一一傍边书敕字,中官送与大臣家。 未明东上阁门开,排仗声从后殿来。阿监两边相对立,遥闻索马一时回。 宫人早起笑相呼,不识阶前扫地夫。乞与金钱争借问,外头还似此间无。 小随阿姊学吹笙,见好君王赐与名。夜拂玉床朝把镜,黄金殿外不教行。 日高殿里有香烟,万岁声长动九天。妃子院中初降诞,内人争乞洗儿钱。 宫花不共外花同,正月长生一半红。供御樱桃看守别,直无鸦鹊到园中。 殿前铺设两边楼,寒食宫人步打球。一半走来争跪拜,上棚先谢得头筹。 太仪前日暖房来,嘱向朝阳乞药栽。敕赐一窠红踯躅,谢恩未了奏花开。 御前新赐紫罗襦,步步金阶上软舆。宫局总来为喜乐,院中新拜内尚书。 鹦鹉谁教转舌关,内人手里养来奸。语多更觉承恩泽,数对君王忆陇山。 分朋闲坐赌樱桃,收却投壶玉腕劳。各把沈香双陆子,局中斗累阿谁高。 禁寺红楼内里通,笙歌引驾夹城东。裹头宫监堂前立,手把牙鞘竹弹弓。 春风院院落花堆,金锁生衣掣不开。更筑歌台起妆殿,明朝先进画图来。 舞来汗湿罗衣彻,楼上人扶下玉梯。归到院中重洗面,金花盆里泼银泥。 宿妆残粉未明天,总立昭阳花树边。寒食内人长白打,库中先散与金钱。 众中偏得君王笑,偷把金箱笔砚开。书破红蛮隔子上,旋推当直美人来。 教遍宫娥唱遍词,暗中头白没人知。楼中日日歌声好,不问从初学阿谁。 青楼小妇砑裙长,总被抄名入教坊。春设殿前多队舞,朋头各自请衣裳。 水中芹叶土中花,拾得还将避众家。总待别人般数尽,袖中拈出郁金芽。 玉箫改调筝移柱,催换红罗绣舞筵。未戴柘枝花帽子,两行宫监在帘前。 窗窗户户院相当,总有珠帘玳瑁床。虽道君王不来宿,帐中长是炷牙香。 雨入珠帘满殿凉,避风新出玉盆汤。内人恐要秋衣着,不住熏笼换好香。 金吾除夜进傩名,画袴朱衣四队行。院院烧灯如白日,沈香火底坐吹笙。 树头树底觅残红,一片西飞一片东。自是桃花贪结子,错教人恨五更风。 金殿当头紫阁重,仙人掌上玉芙蓉。太平天子朝迎日,五色云车驾六龙。 鸳鸯瓦上瞥然声,昼寝宫娥梦里惊。元是我王金弹子,海棠花下打流莺。 忽地金舆向月陂,内人接著便相随。却回龙武军前过,当处教开卧鸭池。 画作天河刻作牛,玉梭金镊采桥头。每年宫里穿针夜,敕赐诸亲乞巧楼。 春来睡困不梳头,懒逐君王苑北游。暂向玉花阶上坐,簸钱赢得两三筹。 步行送入长门里,不许来辞旧院花。只恐他时身到此,乞恩求赦放还家。 缣罗不著索轻容,对面教人染退红。衫子成来一遍出,明朝半片在园中。 弹棋玉指两参差,背局临虚斗著危。先打角头红子落,上三金字半边垂。 后宫宫女无多少,尽向园中笑一团。舞蝶落花相觅著,春风共语亦应难。 宛转黄金白柄长,青荷叶子画鸳鸯。把来不是呈新样,欲进微风到御床。 供御香方加减频,水沈山麝每回新。内中不许相传出,已被医家写与人。 药童食后送云浆,高殿无风扇少凉。每到日中重掠鬓,衩衣骑马绕宫廊。  王建《宫词一百首》以白描见长,语言平易清新。其中第九十首“树头树底觅残红”是较有代表性的、脍炙人口的一首。此诗近于口语,并适当运用重叠修辞,念来琅琅上口,具有民歌风调。尤其因为在明快中见委曲,于流利中寓顿挫,便成为宫词中百里挑一的佳作。   诗一开始就展开具体形象的画面:宫中,一个暮春的清晨,宫女徘徊于桃树下,看看“树头”,花朵越来越稀;“树底”则满地“残红”。这景象使她们感到惆怅,于是一片一片拾掇起狼藉的花瓣,一边拾,一边怨,怨东风的薄情,叹桃花的薄命……。在古典诗歌中,伤春惜花,常与年华逝去,或受到摧残联系在一起的。如“洛阳女儿好颜色,坐见落花长叹息。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刘希夷《代悲白头翁》)宫人的惜花恨风,只是自觉不自觉地移情于物罢了,也隐含着对自身薄命的嗟伤。   诗上下联间有一个转折。从“觅残红”突然想到“桃花贪结子”,意境进了一层。《诗经·周南·桃夭》云:“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用桃花结子来暗示女子出嫁,此诗“桃花贪结子”一样具强烈的暗示性。桃花结子是自然的、合理的,人也一样。然而封建时代的宫女,连开花结子的桃花都不如,写“桃花贪结子”,就深深暗示出宫女难言的隐衷和痛苦。   到这里,读者会感到宫女惜花的心情渐渐消逝,代之以另一种情绪,这就是羡花、乃至妒花了。从惜花恨风到羡花妒花,是诗情的转折,也就是“在委曲深 挚中别有顿挫”(《石洲诗话》)。这一顿挫,使诗情发生跳跃,意境为之深化。如果说仅仅从惜花恨风,读者还难以分辨宫女之怨与洛阳女儿之怨的不同;那么,这羡花妒花的情绪,就把二者完全区别开来,写出了人物感情的个性,赋与形象以深度与厚度了。同时,这一转折又合乎生活逻辑,过渡自然:桃花被五更风吹散、吹落,引起宫女们的怜惜和怨恨,她们把桃花比为自己,同有一种沦落之感;但桃花凋谢了会结出甘美的果实来,这又自然勾起宫女的羡艳、妒嫉了。但诗人的运笔不这样直截表达,却说是桃花因“贪”结子而自愿凋谢,花谢并非“五更风”扫落之过。措词委婉,突出了桃花有结子的自由,也就是突出了宫女命运的大可怨恨。此诗就生动形象地通过宫女的思想活动的景物化,深刻揭露了封建制度反人道的现实。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776-777

羽林行

作者: 王建 朝代: 唐代

长安恶少出名字,楼下劫商楼上醉。

天明下直明光宫,散入五陵松柏中。

百回杀人身合死,赦书尚有收城功。

九衢一日消息定,乡吏籍中重改姓。

出来依旧属羽林,立在殿前射飞禽。

赠李愬仆射二首

作者: 王建 朝代: 唐代

和雪翻营一夜行,神旗冻定马无声。

遥看火号连营赤,知是先锋已上城。

旗幡四面下营稠,手诏频来老将忧。

每日城南空挑战,不知生缚入唐州。

春燕词

作者: 王建 朝代: 唐代

新燕新燕何不定,东家绿池西家井。

飞鸣当户影悠扬, 一绕檐头一绕梁。

黄姑说向新妇女,去年堕子污衣箱。

已能辞山复过海,幸我堂前故巢在。

求食慎勿爱高飞, 空中饥鸢为尔害。

辛勤作窠在画梁,愿得年年主人富。

雨过山村

作者: 王建 朝代: 唐代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

(闲看 一作:闲着)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雨中传来鸡鸣,山村里依稀一两户人家。

村路竹溪之上,一条板桥斜横。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

(闲看 一作:闲着) 婆媳相唤,一起去选蚕种。

只有那栀子花开,独自摇曳庭院中。

参考资料: 1、 孙红松.国学经典诗文拔萃 3:青岛出版社,2006年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竹溪:小溪旁长着翠竹。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zhī)子花。

(闲看 一作:闲着) 妇姑:嫂嫂和小姑。

相唤:互相呼唤。

浴蚕:古时候将蚕种浸在盐水中,用来选出优良的蚕种,成为浴蚕闲着:农人忙着干活,没有人欣赏盛开的栀子花。

中庭:庭院中间。

栀子:常绿灌木,春夏开白花,很香。

参考资料: 1、 孙红松.国学经典诗文拔萃 3:青岛出版社,2006年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雨中传来鸡鸣,山村里依稀一两户人家。

村路竹溪之上,一条板桥斜横。

竹溪:小溪旁长着翠竹。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zhī)子花。

(闲看 一作:闲着) 婆媳相唤,一起去选蚕种。

只有那栀子花开,独自摇曳庭院中。

妇姑:嫂嫂和小姑。

相唤:互相呼唤。

浴蚕:古时候将蚕种浸在盐水中,用来选出优良的蚕种,成为浴蚕闲着:农人忙着干活,没有人欣赏盛开的栀子花。

中庭:庭院中间。

栀子:常绿灌木,春夏开白花,很香。

参考资料: 1、 孙红松.国学经典诗文拔萃 3:青岛出版社,2006年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

(闲看 一作:闲着)   第一句中,“雨里鸡鸣一两家”。

诗的开头就大有山村风味。

这首先与“鸡鸣”有关,“鸡鸣桑树颠”乃村居特征之一。

在雨天,晦明交替似的天色,会诱得“鸡鸣不已”。

但倘若是平原大坝,村落一般不会很小,一鸡打鸣会引来群鸡合唱。

山村就不同了,地形使得居民点分散,即使成村,人户也不会多。

“鸡鸣一两家”,恰好写出山村的特殊风味。

  第二句中,“竹溪村路板桥斜”。

如果说首句已显出山村之“幽”,那么,次句就由曲径通幽的过程描写,显出山居的“深”来,并让读者随诗句的向导,体验了山行的趣味。

在霏霏小雨中沿着斗折蛇行的小路一边走,一边听那萧萧竹韵,潺潺溪声,该有多称心。

不觉来到一座小桥跟前。

这是木板搭成的“板桥”。

山民尚简,溪沟不大,原不必张扬,而从美的角度看,这一座板桥设在竹溪村路间,这竹溪村路配上一座板桥,却是天然和谐的景致。

  第三句中,“雨过山村”四字,至此全都有了。

诗人转而写到农事:“妇姑相唤浴蚕去”。

“浴蚕”,指古时用盐水选蚕种。

据《周礼》“禁原蚕”注引《蚕书》:“蚕为龙精,月值大火(二月)则浴其种。

”于此可见这是在仲春时分。

在这淳朴的山村里,妇姑相唤而行,显得多么亲切,作为同一家庭的成员,关系多么和睦,她们彼此招呼,似乎不肯落在他家之后。

“相唤浴蚕”的时节,也必有“相唤牛耕”之事,只举一端,不难概见其余。

那优美的雨景中添一对“妇姑”,似比着一双兄弟更有诗意。

  第四句中,田家少闲月,冒雨浴蚕,就把倍忙时节的农家气氛表现得更加够味。

但诗人存心要锦上添花,挥洒妙笔写下最后一句:“闲着中庭栀子花”。

事实上就是没有一个人“闲着”,但他偏不正面说,却要从背面、侧面落笔。

用“闲”衬忙,通过栀子花之“闲”衬托人们都十分忙碌的情景.,兴味尤饶。

同时诗人做入“栀子花”,又丰富饱满了诗意。

雨浥栀子冉冉香,意象够美的。

此外,须知此花一名“同心花”,诗中向来用作爱之象征,故少女少妇很喜采撷这种素色的花朵。

此诗写栀子花无人采,主要在于表明春深农忙,似无关“同心”之意。

但这恰从另一面说明,农忙时节没有谈情说爱的“闲”功夫,所以那花的这层意义便给忘记了。

这含蓄不发的结尾,实在妙机横溢,摇曳生姿。

前人曾这样来评论这首诗的末句:“心思之巧,词句之秀,最易启人聪颖”。

  全诗处处扣住山村景象,从景写到人,从人写到境;

农事的繁忙,山村的神韵,皆蕴于一个“闲”字之中。

它是全篇之“眼”,着此一字而境界全出。

作者写雨过山村所见情景,富有诗情画意,又充满劳动生活的气息,同时也表达了一种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

参考资料: 1、 施亚,王美春.历代纺织诗解析:中国文史出版社,2004年:68-69 2、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纂.唐宋名篇 唐诗卷:山东教育出版社,2003年:215-216 3、 梁权伟.中国历代诗词名篇鉴赏: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3年:200-201

短歌行

作者: 王建 朝代: 唐代

人初生,日初出。

上山迟,下山疾。

百年三万六千朝, 夜里分将强半日。

有歌有舞须早为,昨日健于今日时。

人家见生男女好,不知男女催人老。

短歌行,无乐声。

人初生,日初出。

上山迟,下山疾。

百年三万六千朝, 百年:指人寿百岁。

《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

”陈澔集说:“人寿以百年为期,故曰期。

”汉徐干《中论·夭寿》:“颜渊时有百年之人,今宁复知其姓名也?

”三国魏嵇康《赠兄秀才入军》诗:“人生寿促,天地长久。

百年之期,孰云其寿?

”宋陈亮《祭林圣材文》:“胡不百年,终此大数!

”《清平山堂话本·西湖三塔记》:“宣赞随了叔叔,与母亲在俗出家,百年而终。

” 夜里分将强半日。

有歌有舞须早为,昨日健于今日时。

强半:大半;

过半。

隋炀帝《忆韩俊娥》诗之一:“须知潘岳鬓,强半为多情。

”宋范成大《玉麟堂会诸司观牡丹酴醿三绝》之三:“浮生满百今强半,岁岁看花得几回?

”清纳兰性德《浣溪沙》词:“万里阴山万里沙,谁将绿髩鬭霜华,年来强半在天涯。

”须:必得,应当。

人家见生男女好,不知男女催人老。

短歌行,无乐声。

催:使事物的产生、发展变化加快。

无:没有,与“有”相对;

不。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12345 共325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