廐律
廐律的同义词反义词
jiù lǜ1.有关牛马管理﹑税收的律令。西汉置,东汉废。三国魏时,其律散附于其他各律。晋以牧事之律合之,名《厩牧律》。南朝宋﹑齐﹑梁复名《厩律》。隋唐又以库事之律附之,名《厩库律》。参阅《晋书·刑法志》﹑《隋书·刑法志》及《唐律疏义·厩库》。
怨王孙
怨王孙的同义词反义词
yuàn wáng sūn/xùn1.词牌名。又名"忆王孙"。双调,五十三字。参阅清万树《词律》卷六注。参见"忆王孙"。
开府
开府的同义词反义词
kāi fǔ1.古代指高级官员(如三公﹑大将军﹑将军等)成立府署,选置僚属。 2.指有权开府的官员。 3.特指庾信。 4.府兵军职。西魏和北周时全国府兵分属于二十四军﹐每军设一开府﹐兵额约二千人。参阅《北史.李弼等传论》﹑《新唐书.兵志》。
弃杖草
弃杖草的同义词反义词
qì zhàng cǎo1.中药淫羊藿的别名。谓老人服用此药,可以丢掉拐杖,故名。参阅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一.淫羊藿》。
张侯论
张侯论的同义词反义词
zhāng hóu/hòu lùn/lún1.《论语》第一次的改订本。共二十篇。西汉末安昌侯张禹根据《鲁论》(鲁人所传《论语》)并吸收《齐论》(齐人所传《论语》)编定,故名。东汉末郑玄注《论语》,又混合《张侯论》和《古论》(出孔壁中的《论语》),成为现行的《论语》。参阅三国魏何晏《序》﹑《隋书·经籍志》﹑唐陆德明《经典释文·叙录·论语》。
彖传
彖传的同义词反义词
tuàn chuán/zhuàn1.《易传》之一。分《上彖》﹑《下彖》两篇,内容为论断六十四卦卦名﹑卦辞的意义。本自成篇,列于经后,今通行注疏本分列于六十四卦,凡卦内"《彖》曰"即是。与《象》﹑《文言》﹑《系辞》﹑《说卦》﹑《序卦》﹑《杂卦》统称为《易》之十翼。旧说为孔子撰述。今人考定谓非一人所作。参阅高亨《周易大传今注》。
彩丝系虎
彩丝系虎的同义词反义词
cǎi sī xì hǔ1.旧俗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妇女用绫绸制成小虎或粽子﹑葫芦﹑樱桃等形状,以五彩丝线穿之,悬于钗头,或使小儿带之,以辟邪,称"彩丝系虎"。参阅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彩丝系虎》。
役满
役满的同义词反义词
yì mǎn1.清制,各衙门书吏供职满五年,得分别情况,或考或免,谓之役满。役满人员由吏部铨定选用。参阅《清会典.吏部六.铨政》。
待制
徐偃王
徐偃王的同义词反义词
xú yǎn wáng1.相传周穆王时徐国国君。《尸子》卷下:"徐偃王有筋而无骨。"《荀子.非相》:"且徐偃王之状,目可瞻焉。"杨倞注:"徐,国名。僭称王。其状偃仰而不能俯,故谓之偃王。周穆王使楚诛之。"《韩非子.五蠹》:"徐偃王处汉东,地方五百里,行仁义,割地而朝者三十有六国,荆文王恐其害己也,举兵伐徐,遂灭之。"一说徐偃王反,为周穆王所破。参阅《史记.赵世家》。亦省称"徐偃"。因其有筋无骨,后亦用以借指书法柔弱不挺之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