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街行

御街行的同义词反义词
yù jiē xíng/háng1.词牌名。宋柳永有《御街行》词。后因无名氏《御街行》词中有"听孤雁嘹唳"句,更名为《孤雁儿》。参阅《词谱》卷十八。 2.曲牌名。见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三。

性三品说

性三品说的同义词反义词
xìng sān pǐn shuō/shuì/yuè1.汉董仲舒和唐韩愈的人性学说。董仲舒把人性区分为所谓"圣人之性"﹑"中民之性"和"斗筲之性"。主张"名性不以上,不以下,以其中名之"。因"中民之性"可上可下,可善可恶,"性待渐于教训,而后能为善"。韩愈进一步提出"性之品有上中下三"并把"性"和"情"对立起来,"性"的内容为"仁﹑义﹑礼﹑智﹑信",是"与生俱生"的;"情"的内容为"喜﹑怒﹑哀﹑惧......更多

总制

总制的同义词反义词
zǒng zhì1.总聚其制度。 2.官名,即总督。明武宗尝自称"总督军务",臣下避之,乃改总督为总制。明世宗嘉靖十九年避"制"字,又改总制为总督。参阅《明史.武宗纪》及《职官志二》。 3.任总督官职。 4.犹统率。

愍儒乡

愍儒乡的同义词反义词
mǐn rú xiāng1.相传为秦始皇坑儒之处。在今陕西省临潼县境。参阅《史记.儒林列传》"焚《诗》《书》,坑术士"张守节正义。

戏亭

戏亭的同义词反义词
xì/hū tíng1.古地名。在今陕西临潼东北戏水西岸。一名幽王城﹑幽王垒。相传周幽王宠褒姒,举烽火戏弄诸侯,后被犬戎击败,身死于此。参阅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渭水三》。

折上巾

折上巾的同义词反义词
zhē/zhé/shé shàng/shǎng jīn1.古冠名。后汉梁冀改舆服之制,折叠巾之上角,称折上巾。北周裁为四脚,名曰幞头,也称折上巾。隋唐时贵贱通用,宋时为皇帝﹑皇太子常服。参阅《后汉书.梁冀传》﹑《旧唐书.舆服志》﹑五代马缟《中华古今注.幞头》﹑宋沈括《梦溪笔谈.故事一》﹑《宋史.舆服志三》。

折杖

折杖的同义词反义词
zhē/zhé/shé zhàng1.刑法名。宋初定折杖制,规定各等流刑﹑徒刑﹑杖刑﹑笞刑责杖数,以及杖﹑笞的尺寸。参阅宋高承《事物纪原.律令刑罚.折杖》﹑《宋史.刑法志一》。

折漕

折漕的同义词反义词
zhē/zhé/shé cáo1.漕粮折银征收。漕粮向纳米粮,明弘治年间因苏松诸府连年荒歉,遂定折漕之制。清初折漕,亦限于被灾或水路过远地区,后来地区逐渐扩大,至清末,只有江浙两省仍行漕运,其他地区均行折漕。参阅《续文献通考.漕运》。

折腰句

折腰句的同义词反义词
zhē/zhé/shé yāo jù/gōu1.格律诗中的七律,通常是上四下三格,间有上三下四或上五下二,皆为折腰句。如唐白居易《答客问杭州》诗:"大屋檐多装雁齿,小航船亦画龙头。"参阅元韦居安《梅磵诗话》卷上。

护军

护军的同义词反义词
hù jūn1.秦汉时临时设置护军都尉或中尉﹐以调节各将领间的关系。魏晋以后﹐设护军将军或中护军﹐掌军职的选用﹐亦与领军将军或中领军同掌中央军队。 2.唐中叶后﹐在神策军设护军中尉及中护军﹐为禁军统帅﹐以宦官充任。宋不设。清制﹐京旗有护军营﹐置护军统领以管理之。参阅《通典.职官十六》﹑《清文献通考.兵二》。 3.唐以后历朝置上护军及护军﹐为仅有名号而无职事的勋官。清废。参阅《续通典.职官十六》......更多
7677787980 共1124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