郦道元
郦道元的同义词反义词
lì dào yuán1. (约466—527) 中国北朝魏地理学家、散文家。范阳涿(今河北省涿县)人。撰《水经注》一书,阐述《水经》中1000多条水道的源流及沿岸风土景物,并订正《水经》中的谬误。郦元就是郦道元。古人为行文方便(如读起来顺口),有时略去姓名中的一个字,如称司马迁为“司迁”等。
点额
点额的同义词反义词
diǎn é1.谓跳龙门的鲤鱼头额触撞石壁。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河水四》﹕"鳣﹐鲔也。出巩穴﹐三月则上渡龙门﹐得渡为龙矣。否则﹐点额而还。"后因以"点额"指仕途失意或应试落第。 2.以笔点头额,吉祥之兆。事本《北齐书.文宣帝纪》:"既为王,梦人以笔点己额。旦以告馆客王昙哲曰:'吾其退乎?'昙哲再拜贺曰:'王上加点,便成主字,乃当进也。'"
蟾蜍
郦元经
郦元经的同义词反义词
lì/zhí yuán jīng1.指《水经注》一书。郦道元注释《水经》,注优于经,故称《水经注》为"郦元经"。
五丁
五丁的同义词反义词
wǔ dīng/zhēng1.神话传说中的五个力士。《艺文类聚》卷七引汉扬雄《蜀王本纪》:"天为蜀王生五丁力士,能献山,秦王(秦惠王)献美女与蜀王,蜀王遣五丁迎女。见一大蛇入山穴中,五丁并引蛇,山崩,秦五女皆上山,化为石。"一说"秦惠王欲伐蜀而不知道,作五石牛,以金置尾下,言能屎金,蜀王负力。令五丁引之成道。"见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沔水》。 2.泛指力士。
五大夫城
五大夫城的同义词反义词
wǔ dà/dài/tài fū/fú chéng1.古地名。在今河北易县境内。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易水》:"易水出西山宽中谷,东径五大夫城南。昔北平侯王谭不从王莽之政,子兴生五子,并避时乱,隐居此山,故其旧居,世以为五大夫城。"又名五公城。
五湖
倚衡
圯桥
圯桥的同义词反义词
yí qiáo1.指秦末张良与一老父相遇并受《太公兵法》之桥。事见《史记·留侯世家》。桥后毁废,故址在今江苏省邳县南。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沂水》:"一水径城东,屈从县南,亦注泗,谓之小沂水。水上有桥,徐泗间以为圯,昔张子房遇黄石公于圯上,即此处也。"因称此桥为圯桥。
娥姜水
娥姜水的同义词反义词
é jiāng shuǐ1.水名。又名泺水。源出山东历城县西南,东流经章丘﹑邹平等地,至博兴合时水入海。古以发源处有舜妃娥英庙,故称娥姜水。春秋鲁桓公十八年,公会齐侯于此。参阅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济水二》﹑《嘉庆一统志·济南府·小清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