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

中部的同义词反义词
zhōnɡ bù1.居中的部分。

印度民族大起义

印度民族大起义的同义词反义词
yìn dù/duó mín zú dà/dài/tài qǐ yì1857-1859年印度人民反对英国殖民统治的起义。1857年5月10日,起义在密拉特爆发。第二天起义军攻占首都德里。起义波及印度北部、中部、南部的二十个地区。1859年起义遭到镇压。

成都市

成都市的同义词反义词
chéng dū shì四川省省会。在省境中部、成都平原中心,成渝、宝成、成昆等铁路交点。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三国蜀汉、五代前后蜀及北宋李顺、明末张献忠等农民起义军先后在此建都。前蜀皇帝在此广植芙蓉,故成都简称“蓉”,别称“芙蓉城”。又因成都古代织锦著名,又称“锦城”。1928年设市。人口307.8万(1995年)。为西南地区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之一。名胜古迹有杜甫草堂、武侯祠、望江楼、青羊宫等。有四川大学、成都工学院等高等学校。

泰国

泰国的同义词反义词
tài guó东南亚国家。在中南半岛中部。旧名暹罗。面积51.40万平方千米。人口6040万(1995年)。首都曼谷。中部有湄南河平原,余为山地和低缓高原。热带季风气候。经济以工业为主,有采矿、炼油、纺织等部门。世界最大的稻米出口国。旅游业发达。

乌鞘岭

乌鞘岭的同义词反义词
wū shāo lǐng祁连山脉东端余脉。在甘肃省中部。海拔3562米。中国东部季风区、西北内陆区和青藏高原区交汇处。北方旱地区和西北灌溉农业区的分界。从东部进入河西走廊的门户,兰新铁路经此。

伊春市

伊春市的同义词反义词
yī chūn shì在黑龙江省中部偏东、小兴安岭南坡,汤旺河流贯,哈佳铁路自南岔有支线经此。1957年设市。人口85.6万(1995年)。森林工业发达,是中国木材生产基地之一。

南楚

南楚的同义词反义词
nán/nā chǔ1.古地区名。春秋战国时,楚国在中原南面,后世称南楚,为三楚之一。北起淮汉,南至江南,约包括今安徽中部﹑西南部,河南东南部,湖南﹑湖北东部及江西等地区。

南渡江

南渡江的同义词反义词
nán/nā dù jiāng海南省最大河流。源出海南岛中部山区,在海口以东入琼州海峡。长311千米。流量丰富。上游建有松涛水库。

地耳

地耳的同义词反义词
dì/de ěr1.古谓大地的耳朵。 2.葛仙米的俗称。藻类。可供食用。我国各地都有分布,以四川产者最为著名。 3.一种地衣类植物。可食用。产于我国中部和东南沿海一带,以湖北﹑安徽两省产量最高。参阅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菜五.地耳》。

天山山脉

天山山脉的同义词反义词
tiān shān shān mài亚洲著名高山。横贯中国新疆中部,西端伸入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全长2500千米。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的分界。海拔3000~5000米。著名高峰有托木尔峰(7435米)、汗腾格里峰(6995米)等。多冰川。山间有陷落而成的盆地和谷地。中国西北重要林区和高山牧场。
12345 共296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