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督
拼音:zǒnɡ dū 首字母大写:ZD五笔:ukn hich 总督的同义词反义词
①总管监督:总督军务|昭宣承业,都护是立,总督城廓,三十有六。
②官名。1469年明代专设两广总督,后渐成定制。清代起正式成为地方最高军政长官,辖一省或两三省。另设专管某一事务的总督,如河道总督、漕运总督等。
③宗主国派往殖民地的最高统治官员也称总督。
布政使
拼音:bù zhènɡ shǐ 首字母大写:BZS五笔:dmh ght wgk 布政使的同义词反义词
1.官名。明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改行中书省为承宣布政使司。宣德后,全国府﹑州﹑县等分统于两京和十三布政使司,每司设左﹑右布政使各一人,为一省最高行政长官。后因军事需要,增设总督﹑巡抚等官,权位高于布政使。清代始正式定为督﹑抚属官,专管一省的财赋和人事。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后,每省设布政使一员,直隶亦设,江苏则设二员,分驻江宁﹑苏州。俗称藩司﹑藩台。参阅《续文献通考.职官.布政使司》﹑《......更多
副将
保路运动
拼音:bǎo lù yùn dònɡ 首字母大写:BLYD五笔:wk kht fcp fce 保路运动的同义词反义词
又称“铁路风潮”。1911年5月清政府将已归民办的川汉、粤汉铁路收归国有,并将筑路权出卖给外国银行团。广东、湖南、湖北、四川人民掀起保路运动。四川成立保路同志会,参加者达数十万人。9月,四川总督赵尔丰屠杀请愿群众,四川人民奋起反抗。同盟会借机在各县发动武装起义,把保路运动推向高潮,成为武昌起义的前奏。
东河
拼音:dōnɡ hé 首字母大写:DH五笔:ai isk 东河的同义词反义词
1.战国秦汉时,黄河自今河南武陟县以下略呈南北流向一段,称东河。与晋陕间北南流向一段称西河相对。
2.清雍正七年(1729年)改河道副总督为河南山东河道总督(通称河东河道总督),专司河南山东两省境内黄河﹑运河等的防治事宜。其所管辖的诸河流统称"东河"。参阅《清史稿·职官志三·总督》。
都堂
拼音:dōu tánɡ 首字母大写:DT五笔:ftjb ipkf 都堂的同义词反义词
1.唐尚书省署居中,东有吏﹑户﹑礼三部,西有兵﹑刑﹑工三部,尚书省的左右仆射总辖各部,称为都省,其总办公处称为都堂。宋金沿之。
2.明代称都察院长官都御史﹑副都御史﹑佥都御史。又派遣到外省的总督﹑巡抚都带有都察院御史衔,亦称都堂。
海源阁
拼音:hǎi yuán ɡé 首字母大写:HYG五笔:itx idr utk 海源阁的同义词反义词
清代藏书楼。道光年间曾任江南河道总督的杨以增建于山东聊城。杨平生嗜书,多购求江南藏书家散失之书。后藏书屡有散佚,一部分现藏北京图书馆。有《海源阁丛书》和《海源阁书目》。
红丸案
拼音:hónɡ wán àn 首字母大写:HWA五笔:xa vyi pvs 红丸案的同义词反义词
1.晩明宫廷三案之一。明光宗于泰昌元年(公元1620年)即位后数日即病。司礼监秉笔兼掌御药房太监崔文升下泻药,病益剧。鸿胪寺丞李可灼进红丸,自称仙方。光宗服一丸,稍觉舒畅。又命进一丸,明日天未明即死去。当时有人疑系已故明神宗的郑贵妃指使下毒,朝野议论不一。后崔文升发遣南京,李可灼遣戍。魏忠贤专政时翻案,免李可灼戍,擢崔文升总督漕运。红丸案与"梃击案"﹑"移宫案"合称为晩明三案。三案之争,明亡始止。......更多
兼圻
南河
拼音:nán hé 首字母大写:NH五笔:fm isk 南河的同义词反义词
1.古代称黄河自今潼关以下由西向东流的一段为南河。
2.清以前黄河自今内蒙古巴彦高勒镇以下分为南北二支,南支即今黄河正流,当时为支流,称为南河。参见"北河"。
3.清雍正七年(1729年)改河道总督为江南河道总督,掌管防治江南(今江苏﹑安徽两省)境内的黄河﹑运河﹑洪泽湖﹑海口等。时称总督为南河总督,所管理诸河为南河。参见"北河"﹑"东河"。
4.星名。属井宿,共三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