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阗
于阗采花
拼音:yú tián cǎi huā 首字母大写:YTCH五笔:gf ufhw es awx 于阗采花的同义词反义词
1.古西域乐曲名。唐李白乐府有《于阗采花》,萧士赟题解引《乐录》:"《于阗采花》者,蕃胡四曲之一。"
毗沙
安西都护府
拼音:ān xī dōu hù fǔ 首字母大写:AXDHF五笔:pv sghg ftjb ryn ow 安西都护府的同义词反义词
唐朝设于西域的军政机构。公元640年,唐朝为加强对西域地区的控制,于高昌设立,后移至龟兹(今新疆库车)。管辖天山以南至葱岭以西、阿姆河流域的广大地区,还统辖安西四镇龟兹、于阗、疏勒、碎叶的重兵。790年,治所为吐蕃攻陷。
安西四镇
拼音:ān xī sì zhèn 首字母大写:AXSZ五笔:pv sghg lh qfhw 安西四镇的同义词反义词
1.唐代设在西域的四个军事重镇。为龟兹﹑疏勒﹑于阗﹑焉耆(一作碎叶)。始设于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9年1月),永徽元年(公元650年)罢,显庆三年(公元658年)复。咸亨元年(公元670年)为吐蕃所陷,改碎叶为四镇之一。长寿二年(公元693年),破吐蕃,复置龟兹疏勒﹑于阗﹑碎叶四镇,开元七年(公元719年)弃碎叶城于西突厥十姓可汗,又改以焉耆为四镇之一。安史乱后陷于吐蕃。
地乳
拼音:dì rǔ 首字母大写:DR五笔:f ebn 地乳的同义词反义词
1.地母之乳房。指岐山。
2.梵文化名称Gostana的意译,指于阗。go,梵文"地,大地"之意;stana,梵文"乳房"之意。
府镇
四镇
拼音:sì zhèn 首字母大写:SZ五笔:lh qfhw 四镇的同义词反义词
1.四座大山。镇,一方的主要山岳。
2.镇守四方的四将军。汉晋之世,有镇东将军﹑镇南将军﹑镇西将军﹑镇北将军各一人,称为四镇。见《文献通考.职官十三》。
3.北魏以碻磝﹑滑台﹑洛阳﹑虎牢为河南四镇。见宋王应麟《小学绀珠.地理.河南四镇》。
4.唐代称朔方﹑泾原﹑陇右﹑河东四节度为四镇。见《新唐书.陆贽传》。又以龟兹﹑于阗﹑疏勒﹑碎叶为西境四镇。见《新唐书.王孝杰传》。
佉卢文字
拼音:qū lú wén zì 首字母大写:QLWZ五笔:wfcy hnr yygy pb 佉卢文字的同义词反义词
1.古代印度的一种文字。横书左行。公元前三世纪到公元四﹑五世纪盛行于印度半岛西北部,后因受梵书排挤逐渐绝迹。我国古代在新疆的于阗鄯善一带也曾使用。佛教传说为佉卢虱咤所创。
三十六国
拼音:sān shí liù ɡuó 首字母大写:SSLG五笔:dg fg uy l 三十六国的同义词反义词
1.指汉时西域诸国。大部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境内。《汉书.西域传序》:"西域以孝武时始通,本三十六国,其后稍分至五十余,皆在匈奴之西,乌孙之南。"王先谦补注:"三十六国者:婼羌﹑楼兰﹑且末﹑小宛﹑精絶﹑戎卢﹑扜弥﹑渠勒﹑于阗﹑皮山﹑乌秅﹑西夜﹑子合﹑蒲犁﹑依耐﹑无雷﹑难兜﹑大宛﹑桃槐﹑休循﹑捐毒﹑莎车﹑疏勒﹑尉头﹑姑墨﹑温宿﹑兹﹑尉犁﹑危须﹑焉耆﹑姑师﹑墨山﹑劫﹑狐胡﹑渠犁﹑乌垒。"
2.指古......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