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域植被
显域植被的同义词反义词
xiǎn yù zhí bèi又称“地带性植被”。在陆地上因水热条件的不同而形成植被带的植被。能反映一个地区的气候特点。在湿润的大陆东岸,从赤道向极地依次出现的植被是:热带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寒温带针叶林、冻原、极地荒漠。在中纬带,从沿海向内陆出现的植被是:森林、草原、荒漠。从山麓到山顶,也会出现不同的地带性植被。
极地气候
极地气候的同义词反义词
jí dì/de qì hòu寒带的气候类型。全年皆冬、降水稀少。包括苔原气候和冰原气候。苔原气候出现在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北部沿岸,最热月平均气温在10°c以下,0°c以上,年降水量200~300毫米,降水大都为雪。冰原气候出现在南极洲、格陵兰岛以及北冰洋的一些岛屿上,全年严寒,各月平均气温都在0°c以下,年降水量在250毫米以下,降水全部为雪,积雪终年不化。
桂柳会战
桂柳会战的同义词反义词
guì liǔ huì zhàn1944年9月,日军集中兵力十万余人,向桂林、柳州地区进攻。中国军队以九个军的兵力抗击。11月11日,日军攻占桂林、柳州。12月2日进占贵州独山,进逼四川。另一路日军在11月24日占领南宁,并于12月10日与由越南进入广西的日军在绥渌会师,打通了由华北纵贯大陆至印度支那的陆上交通线。
气温年较差
气温年较差的同义词反义词
qì wēn nián jiào chà/chā/chāi/cī一年中,最热月和最冷月的月平均气温的差值。一般是高纬地区大于低纬地区,大陆大于海洋。世界上气温年较差最大的地方是西伯利亚东北部的维尔霍扬斯克,达60°c以上。
气温日较差
气温日较差的同义词反义词
qì wēn rì jiào chà/chā/chāi/cī一昼夜间,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之差。气温日较差一般是低纬地区大于高纬地区,夏季大于冬季,大陆大于海洋,晴天大于阴天,山谷大于山峰。在热带沙漠地区气温日较差最大,可达30~40°c以上。
浮山
浮山的同义词反义词
fú shān1.山名。即包山﹑狮子山。在今浙江省杭州市西南。本屹立钱塘江心,宋元以来随着泥沙沉积,遂与北岸大陆连接。 2.山名。即今广东省饶平县西北浮山。南宋末与元兵交战于此。 3.山名。在今陕西省临潼县南。 4.指海市蜃楼。
海冰
海冰的同义词反义词
hǎi bīng出现在海上的冰。包括来自大陆的淡水冰(冰川和河冰)和由海水直接冻结而成的咸水冰。一般多指后者。海冰与海岸或海底冻结在一起的称为“固定冰”;能随风、海流漂移的称为“浮冰”。海冰在冻结和融化过程中,会引起海况的变化;流冰会影响船舰航行和危害海上建筑物。
海底峡谷
海底峡谷的同义词反义词
hǎi dǐ/de xiá gǔ/gǔ/yù又称“海底谷地”。是大陆坡上的狭长深谷。深可达千米以上。具有河谷形态,坡陡。主要因含有大量泥、砂的浊流侵蚀而形成的。
海洋岛
海洋岛的同义词反义词
hǎi yáng dǎo地质构造同大陆没有直接联系的海洋中的岛屿。按成因分为火山岛和珊瑚岛。
温带海洋性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同义词反义词
wēn dài hǎi yáng xìng qì hòu分布在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全年温和湿润,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c以上,最热月平均气温在22°c以下,年降水量在750~1000毫米左右。主要出现在欧洲西部以及北美洲西北部太平洋沿岸、南美洲智利南部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