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丹碑
韦丹碑的同义词反义词
wéi dān bēi1.韦丹,字文明。唐京兆万年人,为江西观察使,政事卓然,德被八州,殁四十年,老幼思之不忘。元和时称治民第一。宣宗时﹐乃诏观察使纥干臮上丹功状﹐命刻功于碑。见《新唐书.循吏传.韦丹》。后因以"韦丹碑"为为官清廉政绩卓著的典故。
七曜历
七曜历的同义词反义词
qī yào lì1.以日﹑月和五星纪日的历法。我国通行顺序为日﹑月﹑火﹑水﹑木﹑金﹑土,周而复始。始于古代巴比伦(一说始于古代埃及)。我国四世纪时曾有此法。八世纪时摩尼教徒又由中亚康国传入我国。《新唐书.艺文志三》载有吴伯善《陈七曜历》五卷。敦煌发现的历书和占星术著作亦有用七曜历者。
三恨
三恨的同义词反义词
sān hèn1.三件憾事。唐薛元超以不得进士擢第,不得娶五姓女,不得修国史为三恨。见唐刘餗《隋唐嘉话》卷上。 2.三件憾事。唐时吐蕃乞立赞以不知天子丧,不及吊;山陵崩,不及赙;不知德宗即位,而发兵攻灵州,入扶﹑文,侵灌口为三恨。见《新唐书.吐蕃传下》。
三絶
三花马
三花马的同义词反义词
sān huā mǎ1.唐代边地所进良马,由尚乘局在马身印以三花飞凤之字。又崇尚与马剪鬃为饰,剪马鬃为三辫者,称三花马;五辫者称五花马。见《新唐书.百官志二》。
上都
东帝
东帝的同义词反义词
dōng dì1.东方的帝王。战国时齐愍王自称。 2.东方的帝王。汉景帝时吴王刘濞自称。 3.东方的帝王。唐代南诏合罗凤的称号。《新唐书.南诏传》:"合罗凤敛战胔,筑京观,遂北臣吐蕃,吐蕃以为弟……给金印,号'东帝'。"亦以代指偏安东方的政权。 4.司春之神东方青帝的省称。
东突厥
东突厥的同义词反义词
dōng tū jué1.古国名。北魏时建立的突厥政权,于隋开皇时分裂为东突厥﹑西突厥二国。东突厥地在我国北方,亦称北突厥。唐天宝三年为回纥所灭。参阅《新唐书.突厥传》。
东选
东选的同义词反义词
dōng xuǎn1.唐建立后,铨选官员,集应选者于京城长安。太宗贞观元年,因岁旱谷贵,命潼关以东应选者集于洛阳,就近铨选,谓"东选"。参阅《新唐书·选举志下》。
中和节
中和节的同义词反义词
zhōnɡ hé jié1.唐德宗贞元五年,下诏废除正月晦日之节,以二月初一为中和节。是日民间以青囊盛百谷瓜果种互相赠送,称为献生子。里闾酿宜春酒,以祭勾芒神,祈求丰年。百官进农书,表示务本。见《新唐书.李泌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