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结盟运动

不结盟运动的同义词反义词
bù jié méng yùn dòng奉行独立自主、和平、中立和不结盟政策的国家所进行的活动。20世纪50年代,由南斯拉夫总统铁托、印度总理尼赫鲁、印度尼西亚总统苏加诺、埃及总统纳赛尔提出并倡导。参加不结盟运动的条件是:实行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不结盟基础上的独立政策;不加入大国军事集团;不结成军事同盟;不向外国提供军事基地等。至1991年参加不结盟运动的国家有一百零三个。

中立国

中立国的同义词反义词
zhōnɡ lì ɡuó有战时中立国和永久中立国。战时中立国又称“局外中立国”,指在国际战争中,对处在战争状态中的任何一方采取不帮助、不反对立场的国家。永久中立国,指得到国际社会承认的,无论平时还是战时,永久奉行中立政策的国家。国际上于1815年维也纳会议承认瑞士为永久中立国;1955年奥地利宣布为永久中立国。中立国拥有保卫其主权和领土不受侵犯的权利。

中越边境自卫反击战

中越边境自卫反击战的同义词反义词
zhōnɡ yuè biān jìnɡ zì wèi fǎn jī zhàn1979年2月17日至3月16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边防部队在中越边境地区反击越南侵略者的作战。自1976年始,越南当局公开推行地区霸权主义和反华仇华政策,不断在中越边境制造事端,企图以武力改变边境状况。1978年下半年,越南当局在中越边境地区结集大量军队,加剧对中国的侵略活动。中国边防部队于1979年2月17日被迫发起对越自卫反击战,3月16日在胜利完成自卫反击任务后全部撤回中国境内。

以夷攻夷

以夷攻夷的同义词反义词
yǐ yí gōng yí使夷人自相攻伐。本是封建统治阶级对少数民族实行的一种民族分化政策。晚清时,亦指利用西方的科学技术来对付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

侨汇

侨汇的同义词反义词
qiáo huì侨居在国外的本国公民或侨居在本国的外国公民汇回其祖国的款项。非贸易外汇收支的主要内容之一。中国一贯重视保护侨眷的侨汇所有权和使用权,并为此曾采取各种优惠政策;对侨居中国的外国公民汇出的款项,也一贯提供方便。

党政分开

党政分开的同义词反义词
dǎng zhèng fēn kāi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内容之一。指将中国共产党和政府的职能分开。针对党和政府的职能混淆、以党代政的现象而提出。目的是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确保党的政治领导、组织领导和思想领导,真正发挥党的总揽全局的作用,管好路线和方针政策,同时也有利于政府管好其职权范围内的工作。

党课

党课的同义词反义词
dǎng kè以上课讲授的形式进行党的基本知识教育。是中国共产党对党员和申请入党的积极分子进行教育的重要方式。党的各级组织通过党课,定期向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进行党性、党纪和党的基本知识教育。

六筦

六筦的同义词反义词
liù/lù guǎn1.西汉末年王莽为增加税收所实行的财政经济政策。即酒﹑盐﹑铁专卖﹐铸钱和收山泽税。见《汉书.王莽传中》。亦作"六管"。

共同纲领

共同纲领的同义词反义词
gòng tóng gāng lǐng1.政党﹑集团之间﹐在一定时期内﹐为统一行动﹐经过协商而制定的共同遵守的奋斗目标和方针政策。它是这些政党或集团统一行动的政治基础。 2.特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这个纲领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于1949年9月通过的。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制定以前的建国纲领﹐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共商国是

共商国是的同义词反义词
gòng shāng guó shì国是:国家的大政方针。共同商量国家的政策和方针。
1112131415 共261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