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
曹刿论战的同义词反义词
cáo guì lùn zhàn散文篇名。载《左传·庄公十年》,篇题后人所加。齐、鲁长勺之战前,鲁人曹刿求见鲁庄公论战,认为庄公取信于民,得到“国人”支持,可以一战,并自请协助指挥。两军相遇后,待齐军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时,使庄公出击,终于大败齐军。
杂言诗
杂言诗的同义词反义词
zá yán shī1.古体诗的一种。最初出于乐府。每句字数不等﹐长短句间杂﹐无一定标准﹐用韵也较自由。后人多有仿作。
李思训(651-716)
李思训(651-716)的同义词反义词
lǐ sī/sāi xùn (651-716)唐代画家。字建,唐宗室。封彭国公,官至右武卫大将军。画史上称“大李将军”。善画山水,以色彩表现为主,师承隋代展子虔而有所发展,形成华丽工致、富有装饰美的金碧山水画风格,后人推之为山水画北宗之祖。
李煜(937-978)
李煜(937-978)的同义词反义词
lǐ yù (937-978)五代时南唐国主,词人。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世称李后主。公元961年至975年在位,其间生活奢华,不理国事。宋兵破金陵,出降称臣,封违命侯,后被宋太宗毒死。工书画,精音律,尤擅词。词风疏朗,在题材上突破了晚唐五代词仅写“艳情”的藩篱。后人将其词及其父李璟(中主)的作品,合刻为《南唐二主词》。
杖杜宰相
杖杜宰相的同义词反义词
zhàng dù zǎi xiāng/xiàng1.《旧唐书·李林甫传》:"林甫典选部时,选人严迥判语有用'杕杜'二字者,林甫不识'杕'字,谓吏部侍郎韦陟曰:此云'杖杜'何也?陟俯首不敢言。"后人遂称李林甫为"杖杜宰相",讥其才疏学浅。
棂星门
棂星门的同义词反义词
líng xīng mén1.旧时学宫孔庙的外门。原名灵星门。灵星即天田星。汉高祖命祭天先祀灵星,至宋仁宗天圣六年,筑郊台外垣,置灵星门,象天之体;旋又移用于孔庙,盖以尊天者尊圣。后人以汉祀灵星祈谷,与孔庙无涉,又见门形如窗棂,遂改为棂星门。参阅清袁枚《随园随笔·棂星门之讹》及清卢文弨《龙城杂记·棂星门》。
棘人
棘人的同义词反义词
jí rén1.《诗.桧风.素冠》:"庶见素冠兮,棘人栾栾兮,劳心慱慱兮。"郑玄笺:"急于哀戚之人。"后人居父母丧时,自称"棘人"。
楛矢之贡
楛矢之贡的同义词反义词
kǔ/hù shǐ zhī gòng1.《国语·鲁语下》:"肃慎氏贡楛矢石砮,其长尺有咫。先王欲昭其令德之致远也,以示后人,使永监焉,故铭其栝曰:'肃慎氏之贡矢'。"后因以"楛矢之贡"泛指东北藩属的贡物。
樊哙冠
樊哙冠的同义词反义词
fán kuài guān/guàn1.古冠名。殿门司马卫士所戴。相传鸿门宴上,项羽欲杀刘邦,汉将樊哙闻事急,乃裂裳裹盾为冠,闯入羽营,责羽背信,刘邦乘间脱走。后人壮哙意,摹其裹盾的冠状制冠,因名"樊哙冠"。参阅《后汉书·舆服志》﹑《隋书·礼仪志六》。
歌风台
歌风台的同义词反义词
gē fēng tái/tāi1.汉高祖刘邦歌《大风歌》之处﹐后人因筑台﹐并立碑刻歌辞。台址原在今江苏省沛县东泗水西岸。1955年重建于沛县文化馆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