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隶
拼音:sī lì 首字母大写:SL五笔:ngk vii 司隶的同义词反义词
1.官名。《周礼》秋官之属。汉武帝置司隶校尉,领兵一千二百人,捕巫蛊,督察大奸猾。后罢其兵,改察三辅﹑三河﹑弘农七郡。哀帝时称司隶,东汉复旧称,仍察七郡。魏晋以后沿用,唐废。参阅《通典.职官十四》。
嗣子
拼音:sì zǐ 首字母大写:SZ五笔:kma bb 嗣子的同义词反义词
1.帝王或诸侯的承嗣子(多为嫡长子)。
2.旧时称嫡长子。
3.旧时无子者以近支兄弟或他人之子为后嗣,亦称"嗣子"。参阅《清会典事例.户口.旗人抚养嗣子》。
台阁体
拼音:tái ɡé tǐ 首字母大写:TGT五笔:ck utk wsg 台阁体的同义词反义词
明初上层官僚间形成的一种文风。流行于永乐、成化年间。代表作家有杨士奇、杨荣、杨溥,时称“三杨”。因他们是官居宰辅的“台阁重臣”,故称“台阁体”。内容多歌功颂德,宣扬封建道德,一味追求形式的典雅工丽,风格华靡萎弱。
水军
堂札
台座
四维不张
拼音:sì wéi bù zhānɡ 首字母大写:SWBZ五笔:lh xwy i xta 四维不张的同义词反义词
四维:旧时称礼、义、廉、耻为四维;张:展开,推行。四维不能伸张。比喻纲纪废弛,政令不行。
宋杂剧
拼音:sònɡ zá jù 首字母大写:SZJ五笔:psu vs ndj 宋杂剧的同义词反义词
宋代各种歌舞、杂戏的统称。也是中国戏曲的最早形式。金元时称为院本。演出时先演一节由五个脚色出场的小歌舞,称为“艳段”;再演“正杂剧”,内容或是一段滑稽戏,或是以大曲曲调演唱故事。南宋吴自牧《武林旧事》载有“官本杂剧”剧名二百八十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