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行自抑
拼音:àn xíng zì yì
解释:按:克制。约束自己的行为。
原文:唐·柳宗元《梦赋》:“忽崩赛上下兮,聊按行以自抑。”
安闲自在
拼音:ān xián zì zài
解释:安静清闲,自由自在。形容清闲无事。
引用:贤契们不必介怀,只恐朝廷放不下我;若能休致,老夫倒得个~。(清·钱彩《说岳全传》第十三回)
原文:明·李贽《焚书·预约·早晚礼仪》:“有问乃答,不问即默,安闲自在,从容应付,不敢慢之,不可敬之。”
安于一隅
拼音:ān yù yī yù
解释:隅:角落。安心在某一个角落。形容苟安一角,不求进取。
原文:宋·陈亮《上孝宗皇帝第二书》:“臣恭惟皇帝陛下厉志复仇,不肯即安于一隅,是有功于社稷也。”
安营扎寨
拼音:ān yíng zhā zhài
解释:安、扎:建立,安置;寨:防守用的栅栏。指部队驻扎下来。也比喻建立临时的劳动或工作基地。
引用:打什么地方进兵,打什么地方退兵,什么地方可以~,什么地方可以埋伏,指手画脚的讲了一通。(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十四回
原文:元·无名氏《两军师隔江斗智》第二折:“这周瑜匹夫,累累兴兵来索取俺荆州地面,如今在柴桑渡口安营扎寨,其意非小。”
安坐待毙
拼音:ān zuò dài bì
解释:坐着等死。指不积极想办法,坐等灭亡。
原文:明·李贽《焚书·复邓鼎石》:“惟是世人无才无术,或有才术矣,又恐利害及身,百般趋避,故亦遂因循不理,安坐待毙。”
安枕而卧
拼音:ān zhěn ér wò
解释:放好枕头睡大觉。比喻太平无事,不必担忧。
引用:孔子见疏,必弃鲁国而适他国,君可~矣。(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七十九回)
原文:《史记·黥英列传》:“使布出于上计,山东非汉之有也;出于中计,胜败之数未可知也;出于下计,陛下安枕而卧矣。”
爱憎分明
拼音:ài zēng fēn míng
解释:憎:恨。爱和恨的立场和态度十分鲜明。
引用:他很困惑,也很痛苦,想不到~、坚强独立的小睛会怕人“闲话”。(陈若曦《耿尔在北京》)
矮子看戏
拼音:ǎi zǐ kàn xì
解释:比喻只知道附和别人,自己没有主见。也比喻见识不广。
引用:~何曾见,都是随人说短长。(清·赵翼《诗论》诗)
原文:《朱子语类》卷二十七:“正如矮人看戏一般,见前面人笑,他也笑,他虽眼不曾见,想必是好笑,便随他笑。”
暗中摸索
拼音:àn zhōng mō suǒ
解释:摸索:寻求,探索。在黑暗中寻找。后比喻没有人指导,独自钻研。
引用:先生有志于木刻,是极好的事,但访木刻家是无益的,因为就是已有成绩的木刻家,也还在~。(《鲁迅书信集·致沈振黄》)
原文:唐·刘餗《隋唐嘉话》:“许敬宗性轻傲,见人多忘之。或谓其不聪。曰:‘卿自难记,若遇何(何逊)、刘(刘孝绰)、沈(沈约)、谢(谢眺),暗中摸索者亦可识之。’”
安之若素
拼音:ān zhī ruò sù
解释:安:安然,坦然;之:代词,指人或物;素:平常。安然相处,和往常一样,不觉得有什么不合适。
引用:第二天宝小姐酒醒,很觉得过意不去。后来彼此熟了,见瞿太太常常如此,也就~了。(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八回)
原文:清·范寅《越谚·附论·论堕贫》:“贪逸欲而逃勤苦,丧廉耻而习谄谀,甘居人下,安之若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