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如今却忆江南乐

作者: 韦庄 朝代: 五代

如今却忆江南乐,当时年少春衫薄。

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

翠屏金屈曲,醉入花丛宿。

此度见花枝,白头誓不归。

如今却忆江南乐,当时年少春衫薄。

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

现在我才回想起江南的好处来,当时年少风流,春衫飘举,风度翩翩。

我骑着大马,斜靠小桥,满楼的女子都被我的英姿所倾倒。

翠屏金屈曲,醉入花丛宿。

此度见花枝,白头誓不归。

闺房屏障曲折迂回,掩映深幽,那就是我醉宿花丛之所在。

现在要是能再有像当年那样的遇合,我就是到白头也一定不会想回来。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如今却忆江南乐,当时年少春衫薄。

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

翠屏金屈曲,醉入花丛宿。

此度见花枝,白头誓不归。

  此词是对往事的回顾以及感慨。

“如今却忆江南乐”的“如今”是跟从前做对比的,意思是说:我现在才反而回想起江南的好处。

“却”是反对之词,“如今却忆”四个字一笔勾销了当年的“人人尽说江南好”,再次突出他当时并没有认为江南好的意思。

当时在江南,他并不以江南为快乐,他的心心意意都在那“红楼别夜”的中原,都在那“劝我早归家”的美人,所以对那风景如画的江南,垆边似月的酒女都并没产生丝毫的留恋。

但等他离开了江南,反而却回忆起在江南那段生活的美好了。

唐代诗人贾岛(据《全唐诗》四七二卷一作刘皂诗)有诗云:“客合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

无端更渡桑乾水,却望并州是故乡。

”他说:“我在并州做客已经十年了,不分日夜思念的是长安附近的咸阳,如今我渡过桑乾河来到更远的地方,回首并州,倒仿佛并州也是我的故乡了。

”韦庄所写的也是这种心理。

他在江南思念着中原,离开江南到更远的蜀中,他又觉得在江南的生活也毕竟是快乐的,是值得怀念的了。

韦庄多数的词所传达的感发的力量不是靠形象,而是靠叙述的口吻,也就是用赋的笔法。

可是他并不是不用形象,“当时年少春衫薄”中的“春衫薄”三字就是形象,写少年的光景之美好和可怀念。

李商隐有过两句诗:“庾郎最年少,芳草妒春袍。

”为陪衬庾郎的年少,用了春袍的质料的轻快和色泽的鲜明的形象,那使芳草都嫉妒的这样的明快充满活力的春袍,正是青年的形象。

“骑马倚斜桥”,更是形象,怎样描写男青年的英武潇洒,西方文学作品里少女心目中的男青年形象就是所谓的白马王子,中国也有类似的传统,白居易的诗:“郎骑白马傍垂杨,妾折青梅倚短墙,墙头马上遥相望,一见识君即断肠。

”这位中国青年骑的也是白马。

韦庄“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也是写的这样的男女之间感情的遇合,一定要重视他们共同所写的这种遇合的传统,这种遇合都同时有一种共同的含意,就是要以最好的年华,最出人的才能,最好的面貌去得到这种可贵的遇合。

“骑马倚斜桥”是英武与潇洒的结合,“骑马”是英雄勇武的一面,“倚斜桥”是风流潇洒的一面,“满楼红袖招”是说满楼的女子都为之倾倒。

韦庄的这两句词是说他当年何尝没有才华,何尝没有遇合,何尝没有人赏爱,然而他那时没有对满楼的红袖钟情。

因为他第一句就写的是“如今却忆江南乐”,所以他所说的“满楼红袖招”都是反面的陪衬,意思是说:我当年有那样的年华、遇合、赏爱,但我没有看重这些,而这一切现在都过去了。

至此为止,写的都是对江南往昔的回忆。

  下半阕“翠屏金屈曲,醉入花丛宿”二句,一则可能仍是写回忆中的情事,再则也可能是写今日之情事,有两种可能,也可以兼指。

用“翠”“金”二字,意在写明环境之美。

“花丛”在古人诗词中,不单是指自然界的花丛,广义的还指如花的女子,他说:我当年面对“满楼红袖招”都没有钟情,而现在要能再有像当时那样的遇合,“此度见花枝”,我便将要“白头誓不归”了。

“誓”表示其态度之断然坚决。

“白头誓不归”这句与《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的“未老莫还乡”是鲜明的对比,当年是说没有年老还可以暂时不回故乡,真正意思是说年老时一定要回乡。

而如今白发苍苍却不但不会还乡,反而说誓不回乡了。

韦庄是京兆杜陵人,而且也在洛阳住过,所以不管是长安也好,洛阳也好,都是他的故园和旧居所在,他现在由“未老莫还乡”转变成“白头誓不归”,是因为他无家可回,无国可归了,唐朝已经完全灭亡了。

韦庄留在蜀中,王建曾一度驰檄四方,欲联合讨伐朱温,从而形成两个对立的阵营。

对于唐朝灭亡这样一件震动天下的大事,韦庄不可能没有受到震动。

当年在江南时说“未老莫还乡”,是因为长安还有希望收复,回乡的希望依然存在,但在他留寓蜀中时,唐朝已经彻底灭亡了,回乡的希望荡然无存,所以他才决然的说“白头誓不归”,口气极为决断,含义则极为沉痛。

着一“誓”字,无比坚决,以斩尽杀绝之语,写无穷无尽之悲。

这正是韦庄词的特色。

参考资料: 1、 周汝昌 等 .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卷)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8 :165-166 .

春日

作者: 韦庄 朝代: 唐代

忽觉东风景渐迟,野梅山杏暗芳菲。

落星楼上吹残角, 偃月营中挂夕晖。

旅梦乱随蝴蝶散,离魂渐逐杜鹃飞。

红尘遮断长安陌,芳草王孙暮不归。

清平乐·莺啼残月

作者: 韦庄 朝代: 五代

莺啼残月,绣阁香灯灭。

门外马嘶郎欲别,正是落花时节。

妆成不画蛾眉,含愁独倚金扉,去路香尘莫扫,扫即郎去归迟。

思帝乡·云髻坠

作者: 韦庄 朝代: 唐代
云髻坠,凤钗垂,髻坠钗垂无力,枕函欹。翡翠屏深月落,漏依依。说尽人间天上,两心知。

庭前菊

作者: 韦庄 朝代: 唐代

为忆长安烂熳开,我今移尔满庭栽。

红兰莫笑青青色,曾向龙山泛酒来。

为忆长安烂熳开,我今移尔满庭栽。

烂熳:同“烂漫”。

红兰莫笑青青色,曾向龙山泛酒来。

龙山:据《晋书·孟嘉列传》载,九月九日重阳节,桓温曾大聚佐僚于龙山。

后遂以“龙山会”称重阳登高聚会。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与东吴生相遇

作者: 韦庄 朝代: 唐代

十年身事各如萍,白首相逢泪满缨。

老去不知花有态,乱来唯觉酒多情。

贫疑陋巷春偏少,贵想豪家月最明。

且对一尊开口笑,未衰应见泰阶平。

十年身事各如萍,白首相逢泪满缨。

十年来身世漂泊若浮萍,白发相逢涕泪沾满冠缨。

老去不知花有态,乱来唯觉酒多情。

人老了不知道花有美态,离乱时只觉得酒甚多情。

贫疑陋巷春偏少,贵想豪家月最明。

贫居陋巷怀疑春天也少,贵居豪宅感觉月亮最明。

且对一尊开口笑,未衰应见泰阶平。

姑且对着这尊美酒大笑,未衰之年应见海内清平。

参考资料: 1、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803-804

十年身事各如萍,白首相逢泪满缨。

十年来身世漂泊若浮萍,白发相逢涕泪沾满冠缨。

十年:诗人从唐僖宗中和三年(883年)流落江南起,直到唐昭宗乾宁元年(894年)擢第,历十二年。

此举成数。

身事:指人的经历和遭遇。

一作“身世”。

白首:犹白发。

表示年老。

《史记·范雎蔡泽列传论》:“范雎、蔡泽世所谓一切辩士,然游说诸侯至白首无所遇者,非计策之拙,所为说力少也。

” 老去不知花有态,乱来唯觉酒多情。

人老了不知道花有美态,离乱时只觉得酒甚多情。

老去:谓人渐趋衰老。

乱:指唐末战乱。

贫疑陋巷春偏少,贵想豪家月最明。

贫居陋巷怀疑春天也少,贵居豪宅感觉月亮最明。

陋巷:简陋的巷子。

《论语·雍也》:“贤哉,回也!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豪家:指有钱有势的人家。

《管子·轻重甲》:“吾国之豪家迁封食邑而居者,君章之以物,则物重;

不章以物,则物轻。

” 且对一尊开口笑,未衰应见泰阶平。

姑且对着这尊美酒大笑,未衰之年应见海内清平。

且对:一作“独对”。

开口笑:欢乐貌。

语出《庄子·盗蹠》:“人上寿百岁,中寿八十,下寿六十,除病瘦(瘐)死丧忧患,其中开口而笑者,一月之中,不过四五日而已矣!

”泰阶:古星座名。

即三台。

上台、中台、下台共六星,两两并排而斜上,如阶梯,故名。

古人认为泰阶星现,预兆风调雨顺,民康国泰。

参考资料: 1、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803-804

谒金门·空相忆

作者: 韦庄 朝代: 五代

空相忆,无计得传消息。

天上嫦娥人不识,寄书何处觅?

新睡觉来无力,不忍把伊书迹。

满院落花春寂寂,断肠芳草碧。

含山店梦觉作

作者: 韦庄 朝代: 唐代

曾为流离惯别家,等闲挥袂客天涯。

灯前一觉江南梦,惆怅起来山月斜。

曾为流离惯别家,等闲挥袂客天涯。

袂:衣袖。

灯前一觉江南梦,惆怅起来山月斜。

觉:睡醒。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赠边将

作者: 韦庄 朝代: 唐代

昔因征远向金微,马出榆关一鸟飞。

万里只携孤剑去, 十年空逐塞鸿归。

手招都护新降虏,身著文皇旧赐衣。

只待烟尘报天子,满头霜雪为兵机。

清平乐·野花芳草

作者: 韦庄 朝代: 唐代

野花芳草,寂寞关山道。

柳吐金丝莺语早,惆怅香闺暗老!

罗带悔结同心,独凭朱栏思深。

梦觉半床斜月,小窗风触鸣琴。

678910 共302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