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秦娥·烧灯节

作者: 刘辰翁 朝代: 宋代
中斋上元客散感旧,赋《忆秦娥》见属,一读凄然。随韵寄情,不觉悲甚。 烧灯节,朝京道上风和雪。风和雪,江山如旧,朝京人绝。百年短短兴亡别,与君犹对当时月。当时月,照人烛泪,照人梅发。
中斋上元客散感旧,赋《忆秦娥》见属,一读凄然。随韵寄情,不觉悲甚。邓剡在上元节客散后怀念起往事,作一首《忆秦娥》词赠予我,我读过之后顿感凄凉,便按照原韵和了一首,不禁觉得非常悲痛。 烧灯节,朝京道上风和雪。风和雪,江山如旧,朝京人绝。过去每逢元宵,成千上万的朝京士女,拥进城里观灯闹元宵。如今皇上太后都被掳到北方去了,京城已不复存在,进京朝拜的路上,行人断绝,有的只是满天风雪。 百年短短兴亡别,与君犹对当时月。当时月,照人烛泪,照人梅发。刚才还是盛极一时,文恬武嬉,载歌载舞,极尽奢靡,转眼便成凄凉瓦砾焦土。唯有当年的明月,仍然永恒地照着人间,照着流泪的蜡烛,照着大家已经花白的头发。 参考资料: 1、 刘尊明 朱崇才.宋词鉴赏辞典.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335
中斋上元客散感旧,赋《忆秦娥》见属,一读凄然。随韵寄情,不觉悲甚。 烧灯节,朝京道上风和雪。风和雪,江山如旧,朝京人绝。百年短短兴亡别,与君犹对当时月。当时月,照人烛泪,照人梅发。  这首词从上元节临安道上行人稀少,引发了他的亡国之恨,词情凄苦,表现了一个士大夫对故国的忠贞。   上片触景生情,写上元节凄凉景象。南宋都城临安,上元节多繁华热闹,《梦梁录》曾有这样的记载:“深坊小巷,绣额珠帘,巧制新装,竞夸华丽。公子王孙,王陵年少,更以纱笼喝道,将带佳人美女,遍地游赏。人都道玉漏频催,金鸡屡唱,兴尤未已。”这样的通宵欢乐,词人是记忆犹新的,就引起了与当今的对比。如今的上元节风雪交加,遮天盖地,故都内外,一片苍凉。词人起笔,就以故都烧灯节极度的繁华欢乐与现实中的风雪酷寒、无限凄凉进行强烈的对比,烘托出严酷冷寂的气氛。“风和雪,江山如旧,朝京人绝。”这里的“风和雪”,不单是自然景象的实写,更成了元蒙统治下那种严酷气氛的象征。正因如此,“风和雪”的再次复述,既是适应词牌格式的需要,更是词人着意的强调。有了这着意的强调,作者一腔亡国之痛就顺势而出了。“江山如旧”的“如”字,已蕴含着“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世说新语》)的深哀大痛;“朝京人绝”的“绝”字,又寄寓着故都易主、人心绝望的深仇大恨。字里行间,充满了悲苦凄怆的情调。   上片写景,景以引情,描写元宵之夜故部路上风雪交加行人断绝的凄凉景象;下片抒情,景以衬情,抒发物是人非、怀念故国的悲苦心情。   “百年”二句,承上生发,直抒胸臆,感慨系之。人生百年,本已十分短暂,偏又经受了国破家亡、生离死别的深哀大痛;尽管人们都不再去故都观灯欢度佳节了,自己却还要跟知己好友面对故国的明月“感旧”“寄情”。使词人锥心泣血的“兴亡别”,不仅指“宣和旧日,临安南渡,芳景犹自如故”(《永遇乐》)的一去不返,更指南宋覆亡之后“无花只落空悲”(《汉宫春》)的眼前处境。江山剧变,明月如故,只能对月凭吊,寄怀故国了。一个“犹”字,既表达了永念故国的执着深情,也流露出莫可奈何的悲凉心境。词意发展到此,可谓沉痛至极。词人面对着“当时月”,故国情景,纷拥而来,眼前处境,却无比悲凉。这里的“当时月”,当然也不仅是适应词牌格式的需要,更是词人着意的强调,突出了他对故国的耿耿丹心和对元蒙统治的强烈厌恶。词人对月凭吊,寄情故国,“当时月”又在默默地照人如烛之泪,照人如梅之发。这两句对仗工整,情景交融,把“当时月”之善解人意和词人之悲凄坚贞交织起来了,意境苍凉,余味绵绵。   全词辞情哀苦,音调悲怆,表达了深沉的兴亡之感,体现了宋亡后遗民作家的惨痛心情,是《须溪词》中的名篇。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2113-2114 2、 刘尊明 朱崇才.宋词鉴赏辞典.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335 3、 喻朝刚 周航.分类两宋绝妙好词.北京:生活书店出版有限公司,2015:237 4、 徐培均.唐宋词小令精华.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87:458

桂枝香·吹箫人去

作者: 刘辰翁 朝代: 宋代

吹箫人去。

但桂影徘徊,荒杯承露。

东望鞭芙缥缈,寒光如注。

去年夜半横江梦,倚危樯,参差曾赋。

茫茫角动,回舟尽兴,未惊鸥鹭。

情知道、明年何处。

漫待客黄楼,尘波前度。

二十四桥,颇有杜书记否。

二三字者今如此,看使君、角巾东路。

人间俯仰,悲欢何限,团圆如故。

如梦令

作者: 刘辰翁 朝代: 宋代

寂历柳风斜倚。

错莫梦云难记。

花影为谁重,一握鲛人丝泪。

何事。

何事。

历历脸潮羞起。

托腮

水调歌头

作者: 刘辰翁 朝代: 宋代

寂寂复寂寂,此月古时明。

银河也变成陆,灰劫断槎横。

历落英雄孺子,灭没龙光牛斗,胜败黯然平。

玉笛叫空阔,终有故人情。

雁南飞,乌绕树,鹤归城。

问君有酒,何不鼓瑟更吹笙。

我饮呜呜起舞,我舞僛僛白发,顾影可怜生。

旧日中秋客,几处几回晴。

青玉案(暮春旅怀)

作者: 刘辰翁 朝代: 宋代

无肠可断听花雨。

沈沈已是三更许。

如此残红那得住。

一春情绪。

半生羁旅。

寂寞空山语。

霖铃不是相思阻。

四十平分犹过五。

渐远不知何杜宇。

不如归去。

不如归去。

人在江南路。

踏莎行(雨中观海棠)

作者: 刘辰翁 朝代: 宋代

命薄佳人,情钟我辈。

海棠开后心如碎。

斜风细雨不曾晴,倚阑滴尽胭脂泪。

恨不能开,开时又背。

春寒只了房栊闭。

待他晴后得君来,无言掩帐羞憔悴。

临江仙(坐悟)

作者: 刘辰翁 朝代: 宋代

我去就他甚易,他来认我良难。

悟时到处是壶天。

古诗寻一句,危坐看香烟。

金玉满堂不守,菁华岁月空迁。

从今饱饭更安眠。

丹经都不看,闲坐一千年。

踏莎行(樱桃词)

作者: 刘辰翁 朝代: 宋代

珠压相于,胭脂同傅。

樊家更共谁家语。

梢头结取一番愁,玉箫不会双双侣。

风送流莺,前歌后舞。

并桃欲吐含来住。

双飞燕子自相衔,会教唇舌调鹦鹉。

|<李商隐诗:“流莺犹故在,争得讳含来。

”>|

水调歌头(自龙眠李氏夜过臞山康氏,走笔和其家灯障水调,迫暮始归)

作者: 刘辰翁 朝代: 宋代

不成三五夜,不放霎时晴。

长街灯火三两,到此眼方明。

把似每时庭,传说个般障子,无路与君行。

推手复却手,都付断肠声。

|<适有数少年作此者>| 漏通晓,灯收市,人下棚。

中山铁马何似,遗恨杳难平。

一落掺挝声愤,再见大晟舞罢,乐事总伤情。

便有尘随马,也任雨霖铃。

法驾导引(寿城山,用寿胡潭东韵)

作者: 刘辰翁 朝代: 宋代

臣尚少,臣尚少,少似此翁些。

点半点斑今似雪,飞来飞去自如花。

醉眼看红霞。

人间事,人间事,倒杖拄颐斜。

冷冷清清冰下水,吞吞忍忍饭中砂。

选到老人家。

678910 共525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