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事近 尝点东坡桔乐汤作

作者: 王恽 朝代: 元代

石鼎*松风,茗饮老来多怯。

唤起雪堂清兴,*鹧斑金屑。

橘中有乐胜商山,香味不容说。

觉我胸中*磊,被春江澄彻。

秦楼月 已丑岁春分前一日,栽培众卉罢,晚

作者: 王恽 朝代: 元代

药词秦楼月一阕,因放声自歌,浮大白者数行,实至元二十六年三月二十日也。

时夜漏交二鼓灯下书,秋涧老人题花时乐。

*尊记醉平津阁。

平津阁。

一声金缕,满*红叶。

小阑此日情萧索。

土膏一寸春如削。

春如削。

几时盼到,绛灯红烁。

秦楼月 今岁八月自哉生明夜,月色如画,及

作者: 王恽 朝代: 元代

时偏者,诗人不得无怅然之情也。

取太白诗例,赋秦楼月一阕,歌以问之。

是夜月色亦佳,但微云点缀耳华阳阁。

一年心赏中秋约。

中秋约。

九霄风露,有怀都豁。

挂香和雨风吹落。

倚阑望处秋烟簿。

秋烟簿。

一尊能与,素娥同酌。

点绛唇 后六月二十二日,同府僚宴饮白云朱

作者: 王恽 朝代: 元代

川原四开,青嶂白波,非复尘境。

忽治中英甫坚索鄙语,酒酣耳热,以乐晴倚层阑,飘飘醉上青鸾背。

飞云崩坠。

万叠银涛碎。

青嶂白波,非复人闲世。

人怀霁。

夕阳有意。

返照千山外。

十二月过尧民歌·别情

作者: 王实甫 朝代: 元代

自别后遥山隐隐,更那堪远水粼粼。

见杨柳飞绵滚滚,对桃花醉脸醺醺。

透内阁香风阵阵,掩重门暮雨纷纷。

怕黄昏忽地又黄昏,不销魂怎地不销魂。

新啼痕压旧啼痕,断肠人忆断肠人。

今春香肌瘦几分?

缕带宽三寸。

自别后遥山隐隐,更那堪远水粼粼。

自从和你分别后,望不尽远山层叠隐约迷濛,更难忍受清粼粼的江水奔流不回。

见杨柳飞绵滚滚,对桃花醉脸醺醺。

看见柳絮纷飞绵涛滚滚,对着璀璨桃花痴醉得脸生红晕。

透内阁香风阵阵,掩重门暮雨纷纷。

闺房里透出香风一阵阵,重门深掩到黄昏,听雨声点点滴滴敲打房门。

怕黄昏忽地又黄昏,不销魂怎地不销魂。

怕黄昏到来,黄昏偏偏匆匆来临,不想失魂落魄又叫人怎能不失魂伤心?

新啼痕压旧啼痕,断肠人忆断肠人。

旧的泪痕还未干透,又添了新的泪痕,断肠人常挂记着断肠人。

今春香肌瘦几分?

缕带宽三寸。

要知道今年春天,我的身体瘦了多少,看衣带都宽出了三寸。

参考资料: 1、 关汉聊.《元曲三百首》:中国华侨出版社,2013年:第94页 2、 齐义农.《诗情画意品读元曲》:光明日报出版社,2007年9月1日

自别后遥山隐隐,更那堪远水粼粼。

粼粼(lín):形容水明净清澈。

见杨柳飞绵滚滚,对桃花醉脸醺醺。

杨柳:形容柳絮不扬。

对桃花:醺醺,形容醉态很浓。

这是暗用崔护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的语意。

透内阁香风阵阵,掩重门暮雨纷纷。

内阁:深闺,内室。

重门:庭院深处之门。

暮雨:指傍晚所下的雨。

纷纷:形容雨之多。

怕黄昏忽地又黄昏,不销魂怎地不销魂。

怕黄昏:黄昏,容易引起人们寂寞孤独之感。

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销魂:因过度刺激而呈现出来的疾呆之状。

江淹《别赋》:“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 新啼痕压旧啼痕,断肠人忆断肠人。

断肠人:悲愁到了极点的人。

今春香肌瘦几分?

缕带宽三寸。

香肌瘦:形容为离愁而憔悴、消瘦。

柳永《蝶恋花》:“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缕带:用丝纺织的衣带。

参考资料: 1、 关汉聊.《元曲三百首》:中国华侨出版社,2013年:第94页 2、 齐义农.《诗情画意品读元曲》:光明日报出版社,2007年9月1日

自别后遥山隐隐,更那堪远水粼粼。

见杨柳飞绵滚滚,对桃花醉脸醺醺。

透内阁香风阵阵,掩重门暮雨纷纷。

怕黄昏忽地又黄昏,不销魂怎地不销魂。

新啼痕压旧啼痕,断肠人忆断肠人。

今春香肌瘦几分?

缕带宽三寸。

  全篇按写法可划为两层。

前六句为前一层,写了女主人公面对春景睹物思人的心绪。

句法对仗工整,每句后两字叠用、以衬托情思之缠绵。

远山近水,杨柳桃花,香风暮雨无一不勾起女子的思念。

视角由远及近,由外及里的转移,实质上是对每日思念的描述,而主人公那寂寞的心情不言而喻。

第二层直接描摹女子的相思情态。

前四句在写法上是每句重复两三字,有一唱三叹之妙,说明主人公柔肠寸断的相思之意。

而这种日复一日折磨的结果就是玉肌消减、衣带渐宽。

末尾摹拟一个局外人的口吻询问,更突出了主人公的纯情坚贞。

  在小令《十二月》中,起句中的“自别后”可以说是点明了曲的内容——离别相思之情,为下文定下感情基调。

接着作者运用了对仗的手法,展现出一幅凄清零落的景色。

山是遥山,水是远水,由远及近,写了杨柳、桃花、内阁、重门。

其对仗句中用了“隐隐、粼粼、滚滚、醺醺、阵阵、纷纷‘这些叠音词来修饰”遥山、远水、杨柳、飞棉、醉脸、香风、暮雨“起了两方面的作用。

一是“隐”和“粼”,“滚”和“醺”、“阵”和“纷”押韵,使作品音响联结而成和谐的整体增加了作品的音韵之美,读起来琅琅上口;

二是加强了寥廊冷落的感觉,加倍地渲染了使人发愁的景色,间接抒发了闺中女子对心上人的思念之情,表达了一种渺茫的希望,可谓情景交融。

  而在《尧民歌》中,作者便采用了直接抒情的表达方式,连环与夸张的手法写少妇相思之苦。

其中的语言虽不乏典雅的一面,但从总体倾向来看,却是以俗为美。

如“怕黄昏忽地又黄昏,不销魂怎地不销魂”,表达的是少妇的闺怨情绪,怕夜晚的寂寞,偏偏夜幕又降临了,竭力想抑制忧伤,又不可能不忧伤。

诗人用散文句法,使得意思显豁,明白如话,再加上“忽地”,“怎地”等口语的运用,读起来使人感到一股浓郁的生活气息。

少妇等待归人,每天以泪洗脸,“新啼痕压旧啼痕”,实在悲苦。

日子就在相思中过去了,瞧,少妇身体又瘦损了,连腰带都宽了三寸。

  结句塑造了一怨妇的体态,增强了形象感。

在韵律上,是“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是对仗中的两句对,使曲子在优美音韵中结束。

全曲大量运用叠字、叠词,含情脉脉、如泣如诉,情致哀婉动人,是一首不可多得的佳作。

参考资料: 1、 关汉聊.《元曲三百首》:中国华侨出版社,2013年:第94页

杂剧·吕蒙正风雪破窑记

作者: 王实甫 朝代: 元代

第一折(冲末扮刘员外领家童上,云)僧起早,道起早,礼拜三光天未晓。

在城多少富豪家,不识明星直到老。

老夫姓刘,双名仲实,乃洛阳人也。

我有万百贯家缘过活,别无儿郎,止有个女孩儿,小字月娥,不曾许娉他人。

我如今要与女孩儿寻一门亲事,恐怕不得全美,想姻缘是天之所定。

今日结起彩楼,着梅香领着小姐,到彩楼上,抛绣球儿,凭天匹配。

但是绣球儿落在那个人身上的,不问官员士庶,经商客旅,便招他为婿,那绣球儿便是三媒六......更多

杂剧·四丞相高会丽春堂

作者: 王实甫 朝代: 元代

第一折(冲末扮押宴官引祗从上,诗云)小帽虬头裹绛纱,征袍砌就雁衔花。

花根本艳公卿子,虎体鹓班将相家。

老夫完颜女真人氏。

小字徒单克宁,祖居莱州人也。

幼年善骑射,有勇略,曾为山东路兵马都总管行军都统,后迁枢密院副使,兼知大兴府事,官拜右丞相。

老夫受恩甚厚,以年老乞归田里。

圣人言曰:"朕念众臣之功,无出卿右者。

"今拜左丞相之职。

时遇蕤宾节届,奉圣人的命,但是文武官员,都到御园中赴射柳会。

老夫为押宴官,射......更多

越调 斗鹌鹑

作者: 王实甫 朝代: 元代

玉宇无尘,银河泻影。

月色横空,花阴满庭。

罗袂生寒,芳心自警。

侧着耳朵儿听,蹑着脚步儿行。

悄悄冥冥,潜潜等等。

仙吕 混江龙

作者: 王实甫 朝代: 元代

落红成阵,风飘万点正愁人。

池塘梦晓,阑槛辞春。

蝶粉轻沾飞絮雪,燕泥香惹落花尘。

系春心情短柳丝长,隔花阴人远天涯近。

香消了六朝金粉,清减了三楚精神。

越调 斗鹌鹑

作者: 王实甫 朝代: 元代

闲对着绿树青山,消遣我烦心倦目。

潜入那水国渔乡,早跳出龙潭虎窟。

披着领箬笠蓑衣,堤防他斜风细雨。

长则是琴一张酒一壶。

自饮自斟,自歌自舞。

4142434445 共4206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