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家杂兴八首

作者: 储光羲 朝代: 唐代

春至鶬鹒鸣,薄言向田墅。

不能自力作,黾勉娶邻女。

既念生子孙,方思广田圃。

闲时相顾笑,喜悦好禾黍。

夜夜登啸台,南望洞庭渚。

百草被霜露,秋山响砧杵。

却羡故年时,中情无所取。

众人耻贫贱,相与尚膏腴。

我情既浩荡,所乐在畋渔。

山泽时晦暝,归家暂闲居。

满园植葵藿,绕屋树桑榆。

禽雀知我闲,翔集依我庐。

所愿在优游,州县莫相呼。

日与南山老,兀然倾一壶。

逍遥阡陌上,远近无相识。

落日照秋......更多

洛中贻朝校书衡,朝即日本人也

作者: 储光羲 朝代: 唐代

万国朝天中,东隅道最长。

吾生美无度,高驾仕春坊。

出入蓬山里,逍遥伊水傍。

伯鸾游太学,中夜一相望。

落日悬高殿,秋风入洞房。

屡言相去远,不觉生朝光。

贺圣朝·金丝帐暖牙床稳

作者: 冯延巳 朝代: 唐代

金丝帐暖牙床稳,怀香方寸。

轻颦轻笑,汗珠微透,柳沾花润。

云鬟斜坠,春应未已,不胜娇困。

半欹犀枕,乱缠珠被,转羞人问。

送韦邕少府归钟山

作者: 李嘉祐 朝代: 唐代

祈门官罢后,负笈向桃源。

万卷长开帙,千峰不闭门。

绿杨垂野渡,黄鸟傍山村。

念尔能高枕,丹墀会一论。

晚发江宁道中呈严维

作者: 李嘉祐 朝代: 唐代

惆怅遥江路,萧条落日过。

蝉鸣独树急,鸦向古城多。

转曲随青嶂,因高见白波。

潘生秋径草,严子意如何。

哀蜀人为南蛮俘虏五章·别巂州一时恸哭云日

作者: 雍陶 朝代: 唐代

越巂城南无汉地,伤心从此便为蛮。

冤声一恸悲风起,云暗青天日下山。

晚夏马嵬卿叔池亭即事寄京都一二知己

作者: 王湾 朝代: 唐代

忝职畿甸淹,滥陪时俊后。

才轻策疲劣,势薄常驱走。

牵役劳风尘,秉心在岩薮。

宗贤开别业,形胜代希偶。

竹绕清渭滨,泉流白渠口。

逡巡期赏会,挥忽变星斗。

逮此乘务闲,因而访幽叟。

入来殊景物,行复洗纷垢。

林静秋色多,潭深月光厚。

盛香莲近拆,新味瓜初剖。

滞拙怀隐沦,书之寄良友。

相和歌辞。铜雀妓

作者: 刘商 朝代: 唐代

魏主矜蛾眉,美人美于玉。

高台无昼夜,歌舞竟未足。

盛色如转圜,夕阳落深谷。

仍令身殁后,尚足平生欲。

红粉横泪痕,调弦空向屋。

举头君不在,唯见西陵木。

玉辇岂再来,娇鬟为谁绿。

那堪秋风里,更舞阳春曲。

曲终情不胜,阑干向西哭。

台边生野草,来去罥罗縠. 况复陵寝间,双双见麋鹿。

桃花溪

作者: 张旭 朝代: 唐代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

一座高桥隔着云烟出现,在岩石的西畔询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桃花整天随着流水流淌,桃源洞口在清溪的哪边?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59-60 2、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377 3、 蘅塘退士 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71-72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jī)西畔(pàn)问渔船。

桃花溪:水名,在湖南省桃源县桃源山下。

飞桥:高桥。

石矶:水中积石或水边突出的岩石、石堆。

西畔:西边的水岸边。

渔船:源自陶渊明《桃花源记》中语句。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尽日:整天,整日。

洞:指《桃花源记》中武陵渔人找到的洞口。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59-60 2、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377 3、 蘅塘退士 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71-72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jī)西畔(pàn)问渔船。

一座高桥隔着云烟出现,在岩石的西畔询问渔船。

桃花溪:水名,在湖南省桃源县桃源山下。

飞桥:高桥。

石矶:水中积石或水边突出的岩石、石堆。

西畔:西边的水岸边。

渔船:源自陶渊明《桃花源记》中语句。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桃花整天随着流水流淌,桃源洞口在清溪的哪边?

尽日:整天,整日。

洞:指《桃花源记》中武陵渔人找到的洞口。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59-60 2、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377 3、 蘅塘退士 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71-72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这首诗通过描写桃花溪幽美的景色和作者对渔人的询问,抒写一种向往世外桃源,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情。

  桃花溪两岸多桃林,暮春时节,落英缤纷,溪水流霞。

相传东晋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就是以这里为背景的。

张旭描写的桃花溪,虽然不一定是指这里,但却暗用其意境。

此诗构思婉曲,情趣深远,画意甚浓。

  “隐隐飞桥隔野烟”,起笔写远景:深山野谷,云烟缭绕;

透过云烟望去,那横跨山溪之上的长桥,忽隐忽现,似有似无,恍若在虚空里飞腾。

这境界多么幽深、神秘,令人朦朦胧胧,如入仙境。

在这里,静止的桥和浮动的野烟相映成趣:野烟使桥化静为动,虚无缥缈,临空而飞;

桥使野烟化动为静,宛如垂挂一道轻纱帏幔。

隔着这帏幔看桥,使人格外感到一种朦胧美。

“隔”字,使这两种景物交相映衬,溶成一个艺术整体;

“隔”字还暗示出诗人是在远观,若是站在桥边,就不会有“隔”的感觉了。

  下面画近景。

近处,水中露出嶙峋岩石,如岛如屿(石矶);

那飘流着片片落花的溪上,有渔船在轻摇,景色清幽明丽。

“石矶西畔问渔船”,一个“问”字,诗人也自入画图之中了,使读者从这幅山水画中,既见山水之容光,又见人物之情态。

诗人伫立在古老的石矶旁,望着溪上飘流不尽的桃花瓣和渔船出神,恍惚间,他似乎把眼前的渔人当作当年曾经进入桃花源中的武陵渔人。

那“问”字便脱口而出。

  “问渔船”三字,逼真地表现出这种心驰神往的情态。

三、四句,是问讯渔人的话:但见一片片桃花瓣随着清澈的溪水不断漂出,却不知那理想的世外桃源洞在清溪的什么地方呢?

这里,桃源洞的美妙景色,是从问话中虚写的,诗人急切向往而又感到渺茫难求的心情,也是从问话中委婉含蓄地透露出来的。

  七言绝句篇幅短小,要做到情韵悠长,意境深邃,除了讲究炼字琢句外,更要求构思的巧妙。

张旭作为盛唐的一位七绝名家,是很善于构思的。

这首诗从远到近,正面写来,然后用问讯的方式运实入虚,构思布局相当新颖巧妙。

作者的笔触又轻快洒脱,对景物不作繁琐的描写,不敷设明艳鲜丽的色彩,对《桃花源记》的意境也运用得空灵自然、蕴藉不觉,从而创造了一个饶有画意、充满情趣的幽深境界。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377

春游曲三首

作者: 张仲素 朝代: 唐代

烟柳飞轻絮,风榆落小钱。

濛濛百花里,罗绮竞秋千。

骋望登香阁,争高下砌台。

林间踏青去,席上寄笺来。

行乐三春节,林花百和香。

当年重意气,先占斗鸡场。

3637383940 共36329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