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华子岗是麻源第三谷五言

作者: 谢灵运 朝代: 南北朝

南州实炎德,桂树凌寒山。

铜陵映碧润,石磴泻红泉。

既枉隐沦客,亦栖肥遯贤。

险径无测度,天路非术阡。

遂登羣峯首,邈若升云烟。

羽人绝髣髴,丹丘徒空筌。

图牒复摩灭,碑版谁闻传?

莫辩百世后,安知千载前。

且申独往意,乘月弄潺湲。

恒充俄顷用,岂为古今然!

田南树园激流植援

作者: 谢灵运 朝代: 南北朝

樵隐俱在山,由来事不同。

不同非一事,养痾亦园中。

中园屏氛杂,清旷招远风。

卜室倚北阜,启扉面南江。

激涧代汲井,插槿当列墉。

羣木既罗户,众山亦对牕。

靡迤趋下田,迢递瞰高峯。

寡欲不期劳,即事罕人功。

唯开蒋生径,永怀求羊踪。

赏心不可忘,妙善冀能同。

南楼中望所迟客

作者: 谢灵运 朝代: 南北朝

杳杳日西颓,漫漫长路迫。

登楼为谁思?

临江迟来客。

与我别所期,期在三五夕。

圆景早已满,佳人犹未适。

即事怨睽携,感物方凄戚。

孟夏非长夜,晦明如岁隔。

瑶华未堪折,兰苕已屡摘。

路阻莫赠问,云何慰离析?

搔首访行人,引领冀良觌。

拟魏太子邺中集诗 陈琳

作者: 谢灵运 朝代: 南北朝

袁本初书记之士,故述丧乱事多。

皇汉逢屯邅,天下遭氛慝。

董氏沦关西,袁家拥河北。

单民易周章,窘身就羁勒。

岂意事乖己,永怀恋故国。

相公实勤王,信能定蝥贼。

复覩东都辉,重见汉朝则。

余生幸已多,矧乃值明德。

爱客不告疲,饮燕遗景刻。

夜听极星阑,朝游穷曛黑。

哀哇动梁埃,急觞荡幽默。

且尽一日娱,莫知古来惑。

拟魏太子邺中集诗 应玚

作者: 谢灵运 朝代: 南北朝

汝颍之士,流离世故,颇有飘薄之叹。

嗷嗷云中鴈,举翮自委羽。

求凉弱水湄,违寒长沙渚。

顾我梁川时,缓步集颍许。

一旦逢世难,沦薄恒羁旅。

天下昔未定,托身早得所。

官度厕一卒,乌林预艰阻。

晚节值众贤,会同庇天宇。

列坐荫华榱,金樽盈清醑。

始奏延露曲,继以阑夕语。

调笑辄酬答,嘲谑无惭沮。

倾躯无遗虑,在心良已叙。

拟魏太子邺中集诗 阮瑀

作者: 谢灵运 朝代: 南北朝

管书记之任,有优渥之言。

河洲多沙尘,风悲黄云起。

金羁相驰逐,联翩何穷已。

庆云惠优渥,微薄攀多士。

念昔渤海时,南皮戏清沚。

今复河曲游,鸣葭泛兰汜。

躧步陵丹梯,并坐侍君子。

妍谈既愉心,哀弄信睦耳。

倾酤系芳醑,酌言岂终始。

自从食蓱来,唯见今日美。

答谢中书书

作者: 陶弘景 朝代: 南北朝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夕日 一作:阳)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夕日 一作:阳)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叹的。

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

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参考资料: 1、 陈振鹏 章培恒 .古文鉴赏辞典(上)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97 :707-709 . 2、 刘琦 编著 .历代小品文名篇赏析 .长春 :吉林文艺出版社 ,2011 :125-126 .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tuí),沉鳞(lín)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yù)其奇者。

(夕日 一作:阳)   山川:山河。

之:的。

共谈:共同谈赏的。

五色交辉: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斓。

五色,古代以青黄黑白赤为正色,交辉,指交相辉映。

青林:青葱的树林。

翠竹:翠绿的竹子。

四时:四季。

俱:都。

歇:消。

乱:此起彼伏。

夕日欲颓:太阳快要落山了。

颓,坠落。

沉鳞竞跃: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

竞跃,竞相跳跃。

实:确实,的确。

欲界之仙都:即人间仙境。

欲界,佛家语,佛教把世界分为欲界,色界、无色界。

欲界是没有摆脱世俗的七情六欲的众生所处境界,即指人间。

仙都,仙人生活在其中的美好世界。

康乐:指南朝著名山水诗人谢灵运,他继承他祖父的爵位,被封为康乐公。

是南朝文学家。

复:又。

与:参与,这里有欣赏领略之意。

奇:指山水之奇异。

参考资料: 1、 陈振鹏 章培恒 .古文鉴赏辞典(上)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97 :707-709 . 2、 刘琦 编著 .历代小品文名篇赏析 .长春 :吉林文艺出版社 ,2011 :125-126 .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tuí),沉鳞(lín)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yù)其奇者。

(夕日 一作:阳)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叹的。

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

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山川:山河。

之:的。

共谈:共同谈赏的。

五色交辉: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斓。

五色,古代以青黄黑白赤为正色,交辉,指交相辉映。

青林:青葱的树林。

翠竹:翠绿的竹子。

四时:四季。

俱:都。

歇:消。

乱:此起彼伏。

夕日欲颓:太阳快要落山了。

颓,坠落。

沉鳞竞跃: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

竞跃,竞相跳跃。

实:确实,的确。

欲界之仙都:即人间仙境。

欲界,佛家语,佛教把世界分为欲界,色界、无色界。

欲界是没有摆脱世俗的七情六欲的众生所处境界,即指人间。

仙都,仙人生活在其中的美好世界。

康乐:指南朝著名山水诗人谢灵运,他继承他祖父的爵位,被封为康乐公。

是南朝文学家。

复:又。

与:参与,这里有欣赏领略之意。

奇:指山水之奇异。

参考资料: 1、 陈振鹏 章培恒 .古文鉴赏辞典(上)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97 :707-709 . 2、 刘琦 编著 .历代小品文名篇赏析 .长春 :吉林文艺出版社 ,2011 :125-126 .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夕日 一作:阳)   《答谢中书书》是作者寄给谢微谈山水之美的一封信笺。

全文结构巧妙,语言精奇。

短短六十八字,即已集江南之美于一身,切切实实地道出了山川之自然美。

  起首之句“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虽然平和却很自然,且立意高远;

接着的“高峰入云,清流见底”至“夕日欲颓,沉鳞竞跃”,不足五十个字,却涉及到了山川草木,飞禽走兽。

静物和动物,各自跃然在目,声响不绝于耳;

形态各异,却浑然一体,鲜活如生。

阅读全文,则朗朗爽口,美文丽句脱口而出,顿时吐气如兰。

“实是欲界之仙都”,这归纳之句又回首返顾,使得全文前后呼应,上下贯通。

就是最后简短的议论,也是言简意赅,切中文义。

  统观全文,语言精练。

其一字一句,均是文章的重要组成一部分,少一字会断章离义,多一字便画蛇添足。

一个景物,仅仅四字,便描绘恰当,津津有味。

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一个心声一句话,不多也不少。

“夕日欲颓”,势在必然。

“沉鳞竞跃”,变化突然。

分析文章结构,亦不失巧妙,杂而不乱,结合有序。

  《答谢中书书》一文,反映了作者娱情山水的清高思想。

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强黑暗的时期,因为各种矛盾非常尖锐,政局极度动荡,因此不少文人往往遁迹山林,旨图从自然美中去寻求精神上的慰藉和解脱,因而他们常在书信中描述山水,来表明自己之所好,并从而作为对友人的问候和安慰,这类作品虽然没有表现出多么积极进步的政治观点,但是却以其高超的艺术笔触,创作了具有相当高的美学价值的文学精品,至今仍然具有较高的鉴赏意义。

参考资料: 1、 陈振鹏 章培恒 .古文鉴赏辞典(上)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97 :707-709 . 2、 刘琦 编著 .历代小品文名篇赏析 .长春 :吉林文艺出版社 ,2011 :125-126 .

诏问山中何所有赋诗以答

作者: 陶弘景 朝代: 南北朝
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
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你问我我山中有什么。那我就告诉你,这个山中只有白云,我拥有白云。 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只有在山中,我才拥有它,只要看到它,我才会有好的心情。所以我不会也不可能把它赠送给您。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 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怡悦:取悦;喜悦。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你问我我山中有什么。那我就告诉你,这个山中只有白云,我拥有白云。 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只有在山中,我才拥有它,只要看到它,我才会有好的心情。所以我不会也不可能把它赠送给您。怡悦:取悦;喜悦。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这是陶弘景隐居之后回答齐高帝萧道成诏书所问而写的一首诗。首句即照应题目。齐高帝之问,带有劝其出山,颇不以弃功名、隐林泉为然。而诗人则平平淡淡地回答:“岭上多白云。”话虽简淡,含意却很深。是的,山中能有什麼呢?没有华轩高马,没有钟鸣鼎食,没有荣华富贵,只有那轻轻淡淡、飘飘渺渺的白云。在迷恋利禄的人看来,“白云”实在不值什麼;但在诗人心目中却是一种超尘出世的生活境界的象徵。然而“白云”的这种价值是名利场中人不能理解的,唯有品格高洁、风神飘逸的高士才能领略“白云”奇韵真趣。 所以诗人说:“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言外之意,我的志趣所在是白云青山林泉,可惜我无法让您理解个中情趣,就像山中白云悠悠,难以持赠一样。言词间颇替齐高帝感到惋惜。——诗人以这种委婉的方式表达了谢绝出仕之意。 此诗写得轻淡自然,韵味隽永,历代传诵。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入朝曲

作者: 谢朓 朝代: 南北朝

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

逶迤带绿水,迢递起朱楼。

飞甍夹驰道,垂杨荫御沟。

凝笳翼高盖,叠鼓送华辀。

献纳云台表,功名良可收。

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

江南有一块富饶美丽的地方,它曾经被很多帝王作为主要都城。

逶迤带绿水,迢递起朱楼。

弯弯的河道中有带着青苔的绿水流过,高峻的山峰中有红楼隐现。

飞甍夹驰道,垂杨荫御沟。

气势轩昂的屋脊夹着皇帝专用的道路,杨柳的柳荫盖住流经宫苑的河道。

凝笳翼高盖,叠鼓送华辀。

舒缓的笳声,轻而密的鼓声送着我坐的华丽车辆。

献纳云台表,功名良可收。

我立身朝堂,进献的忠言被采纳,功名利禄都可以得到。

参考资料: 1、 《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年9月版,第819页

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

金陵:东吴、东晋、刘宋都曾建都金陵,故称之为“帝王州“。

金陵,又称建康、建业,今南京市。

逶迤带绿水,迢递起朱楼。

逶迤:形容水流弯曲。

带:环绕。

迢递:高峻巍峨貌。

朱楼:红楼。

飞甍夹驰道,垂杨荫御沟。

飞甍(蒙):凌空欲飞的屋脊。

甍,屋脊。

驰道:专供皇帝行走的御道。

御沟:流经宫苑的河道。

崔豹《古今注》:“长安御沟谓之杨沟,谓植高杨于其上也。

” 凝笳翼高盖,叠鼓送华辀。

凝笳:舒缓的笳声。

翼:送。

高盖:高高的车盖。

此指高车。

叠鼓:轻而密的鼓声。

华辀(zhōu周):华丽的车辆。

献纳云台表,功名良可收。

“献纳”句:谓立身朝堂,进献的忠言被采纳。

献纳,建言以供采纳。

云台,汉宫高台名。

汉光武帝曾以南宫云台作为召集群臣议事之所,后遂用以借指朝廷。

表,臣下向皇帝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

参考资料: 1、 《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年9月版,第819页

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

江南有一块富饶美丽的地方,它曾经被很多帝王作为主要都城。

金陵:东吴、东晋、刘宋都曾建都金陵,故称之为“帝王州“。

金陵,又称建康、建业,今南京市。

逶迤带绿水,迢递起朱楼。

弯弯的河道中有带着青苔的绿水流过,高峻的山峰中有红楼隐现。

逶迤:形容水流弯曲。

带:环绕。

迢递:高峻巍峨貌。

朱楼:红楼。

飞甍夹驰道,垂杨荫御沟。

气势轩昂的屋脊夹着皇帝专用的道路,杨柳的柳荫盖住流经宫苑的河道。

飞甍(蒙):凌空欲飞的屋脊。

甍,屋脊。

驰道:专供皇帝行走的御道。

御沟:流经宫苑的河道。

崔豹《古今注》:“长安御沟谓之杨沟,谓植高杨于其上也。

” 凝笳翼高盖,叠鼓送华辀。

舒缓的笳声,轻而密的鼓声送着我坐的华丽车辆。

凝笳:舒缓的笳声。

翼:送。

高盖:高高的车盖。

此指高车。

叠鼓:轻而密的鼓声。

华辀(zhōu周):华丽的车辆。

献纳云台表,功名良可收。

我立身朝堂,进献的忠言被采纳,功名利禄都可以得到。

“献纳”句:谓立身朝堂,进献的忠言被采纳。

献纳,建言以供采纳。

云台,汉宫高台名。

汉光武帝曾以南宫云台作为召集群臣议事之所,后遂用以借指朝廷。

表,臣下向皇帝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

参考资料: 1、 《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年9月版,第819页

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

逶迤带绿水,迢递起朱楼。

飞甍夹驰道,垂杨荫御沟。

凝笳翼高盖,叠鼓送华辀。

献纳云台表,功名良可收。

  青年诗人以“颂藩德”为由头,满怀激昂的政治热情和积极的功名事业心,纵笔描绘金陵帝都的富丽堂皇和繁荣昌盛,气势轩敞,格调高昂,雅为后人所称道。

  首联总揽形势,虚笔入篇。

“江南”句言地理形势,“金陵”句言历史变迁。

当时扬州,辖有江南广大土地,山川秀丽,物产富饶,统称江南。

金陵即今南京市,为春秋时楚武王所置。

秦始皇时,即有望气者称“金陵有王者之气”。

而从三国孙吴到南朝萧齐,也有四朝建都于此。

可见金陵作为帝王之州,历史悠久。

所以,诗人饱含激情,热烈赞颂当朝都城坐落在风光秀丽的江南佳丽之地,具有辉煌而悠久的帝都历史。

这两句,一从空间横面着墨,描绘都城建业的地理形势;

一从时空纵面措笔,概览金陵帝都历史迁延,笔触间闪烁着显赫、辉煌的气派,富于气势。

  中间三联承“帝王州”写来,具体描绘当今“帝王州”的形势。

诗人特别注重视角的变化。

沿巍峨帝都顺势望去,但见城墙环绕着蜿蜒曲折的护城河,绿波荡漾,风光旖旎;

抬头远眺,又见层层高楼,鳞次栉比,在日光照耀之下,显得灿烂辉煌。

这是二联,是写远眺。

三联则取近观。

驰道,天子所行之道,常人不可步入。

驰道两旁,矗立着威仪棣棣的皇宫高院,甍宇齐飞,舛互迢递,一望无际。

随着视野的延伸,驰道越远越窄,渐渐被飞甍合成一片,所以猛然看去。

好像是“夹”住了驰道一样。

一个“夹”字,以主观感受状写客观物象,写出了境界。

所以,“垂杨荫御沟”完全是实写。

杨柳婆娑,婀娜多姿,茂茂密密长满了御沟两旁。

总起来看这四句,诗人应着视角的变换,层次分明地写出了帝都的形象。

“逶迤带绿水”、“飞甍夹驰道”以河水的蜿蜒曲折和道路的绵绵延伸,挖掘出诗境的远近纵深感;

“迢递起朱楼”、“垂杨荫御沟”以高楼的嵯峨入云和杨柳的婀娜多姿,拓展出诗境的上下层次感。

同时,还注重色彩的描绘,绿水朱楼,红绿相映;

琉璃飞甍,葱葱杨柳,青黄相间,五色缤纷,气象非凡。

这祥写来,诗境便显得阔大、气派,富于色彩。

静景的描绘而能臻于此境,堪称高妙。

但诗人并不满足。

他似乎觉察到了静态刻画容易流于呆板单调的不足,所以再紧跟“凝笳”二句,以驷马飞驰,车盖摩云,极写道路的繁华;

又以华輈画舫,从容优游,极写河流的胜景,运动物于静景,景境全活。

而且,车驰舟驶,声鼓动地(笳声徐引谓之“凝”,轻鼓小击谓之“叠”),更加突出了场景的繁华、壮观。

皇京帝都的辉煌气派,渲染至极。

  最后一联收束全篇。

古人旧例,功成名就,登台受赏。

所以最后诗人出此豪言为祝颂。

从帝都的富丽、繁华中,他没有想到醉生梦死,而是心心系念着功名事业。

“功名良可收”,虽是对幕主的预祝,但也反映了青年诗人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入朝曲》在乐府诗中属《鼓吹曲辞》。

而《鼓吹曲辞》多为军中歌乐和宫廷宴乐,歌功颂德,鲜有佳品。

谢朓此诗写帝京气象,虽不出“颂藩德”樊篱,格调却非同一般。

气势高敞,语言鲜丽,对句工整。

反映了青年诗人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文选》卷二十八“乐府”中,在十首《鼓吹曲》中仅选此一篇,可说是很具慧眼的。

参考资料: 1、 陈君慧 . 《中华国学经典读本 古诗三百首》 :北方文艺出版社 ,2013.01 :第250页 .

游东田

作者: 谢朓 朝代: 南北朝
戚戚苦无悰,携手共行乐。寻云陟累榭,随山望菌阁。远树暖阡阡,生烟纷漠漠。鱼戏新荷动,鸟散余花落。不对芳春酒,还望青山郭。
戚戚苦无悰,携手共行乐。戚然无欢,邀友一同游乐。 寻云陟累榭,随山望菌阁。登上云雾笼罩中的高高楼榭,顺着山势眺望远处的菌形台阁。 远树暖阡阡,生烟纷漠漠。远处树木郁郁葱葱,一片烟霭迷离的景象。 鱼戏新荷动,鸟散余花落。游鱼嬉戏,触动水中新荷;飞鸟辞树,枝上余花散落。 不对芳春酒,还望青山郭。春酒虽美,还是停杯对景,眺望青山。 参考资料: 1、 范能船,朱晓松.《游览诗一百首》.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93:12 2、 张明非.《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92 3、 彭振刚.《钟山风韵》.南京:南京出版社,1996:11-12 4、 林之亭,朱梅福.《两汉魏晋南北朝诗导读》.合肥:黄山书社,2010:222 5、 曹鼎.《中国历代名家流派诗传·齐梁体诗传(中)》.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232 6、 郑春山,李学文.《千古绝唱:中国古典文学赏析·卷二》.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1999:1341 7、 吴功正.《山水诗注析》.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4:33 8、 周期政.《古诗英华解读》.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11:196
戚戚苦无悰,携手共行乐。戚戚(qī):忧愁的样子。悰(cóng):快乐。行乐:游玩。 寻云陟累榭,随山望菌阁。寻云:追寻云霞的踪迹,指登高。陟(zhì):登,上。《诗经·周南·卷耳》:“陟彼高冈。”累榭(xiè):重重叠叠的楼阁。榭,台上有屋叫榭。随山:顺着山势。菌阁:华美的楼阁。王褒《九怀》有句:“菌阁兮蕙楼”,用菌、蕙等香草来形容楼阁的华美。 远树暖阡阡,生烟纷漠漠。暧(ài):昏暗,不明晰。阡阡(qiān):同“芊芊”,茂盛的样子。生烟:指新生之烟。谢灵运《撰征赋》:“睹生烟而知墟。”漠漠:弥漫,散布。 鱼戏新荷动,鸟散余花落。荷:荷花。余花:残余的花朵。 不对芳春酒,还望青山郭。不对:不面对着,这里指不饮酒。芳春酒:芳香的春酒,这里指美酒。青山郭:靠近青山的城郭。郭,外城。 参考资料: 1、 范能船,朱晓松.《游览诗一百首》.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93:12 2、 张明非.《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92 3、 彭振刚.《钟山风韵》.南京:南京出版社,1996:11-12 4、 林之亭,朱梅福.《两汉魏晋南北朝诗导读》.合肥:黄山书社,2010:222 5、 曹鼎.《中国历代名家流派诗传·齐梁体诗传(中)》.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232 6、 郑春山,李学文.《千古绝唱:中国古典文学赏析·卷二》.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1999:1341 7、 吴功正.《山水诗注析》.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4:33 8、 周期政.《古诗英华解读》.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11:196
戚戚苦无悰,携手共行乐。戚然无欢,邀友一同游乐。戚戚(qī):忧愁的样子。悰(cóng):快乐。行乐:游玩。 寻云陟累榭,随山望菌阁。登上云雾笼罩中的高高楼榭,顺着山势眺望远处的菌形台阁。 寻云:追寻云霞的踪迹,指登高。陟(zhì):登,上。《诗经·周南·卷耳》:“陟彼高冈。”累榭(xiè):重重叠叠的楼阁。榭,台上有屋叫榭。随山:顺着山势。菌阁:华美的楼阁。王褒《九怀》有句:“菌阁兮蕙楼”,用菌、蕙等香草来形容楼阁的华美。 远树暖阡阡,生烟纷漠漠。远处树木郁郁葱葱,一片烟霭迷离的景象。暧(ài):昏暗,不明晰。阡阡(qiān):同“芊芊”,茂盛的样子。生烟:指新生之烟。谢灵运《撰征赋》:“睹生烟而知墟。”漠漠:弥漫,散布。 鱼戏新荷动,鸟散余花落。游鱼嬉戏,触动水中新荷;飞鸟辞树,枝上余花散落。 荷:荷花。余花:残余的花朵。 不对芳春酒,还望青山郭。春酒虽美,还是停杯对景,眺望青山。不对:不面对着,这里指不饮酒。芳春酒:芳香的春酒,这里指美酒。青山郭:靠近青山的城郭。郭,外城。 参考资料: 1、 范能船,朱晓松.《游览诗一百首》.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93:12 2、 张明非.《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92 3、 彭振刚.《钟山风韵》.南京:南京出版社,1996:11-12 4、 林之亭,朱梅福.《两汉魏晋南北朝诗导读》.合肥:黄山书社,2010:222 5、 曹鼎.《中国历代名家流派诗传·齐梁体诗传(中)》.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232 6、 郑春山,李学文.《千古绝唱:中国古典文学赏析·卷二》.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1999:1341 7、 吴功正.《山水诗注析》.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4:33 8、 周期政.《古诗英华解读》.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11:196
戚戚苦无悰,携手共行乐。寻云陟累榭,随山望菌阁。远树暖阡阡,生烟纷漠漠。鱼戏新荷动,鸟散余花落。不对芳春酒,还望青山郭。  诗的第一、二句说自己心中不乐(悰,乐),故与朋友携手来游东田。次二句写登上耸入云霄的层层台榭,随山势望去,只见楼阁华美无比(菌阁)。接着四句继续描写远近景色,远处树木苍翠茂密,山间烟霭缭绕弥漫,“阡阡”、“漠漠”两个叠音词将树木的葱茏和云烟的氤氲表现得非常生动。接着,诗人目光稍稍收回,只见水面上荷叶颤动,于是推想一定有游鱼在水下嬉戏,又见栖息着的鸟雀一飞而散,留在枝条上的残花纷纷飘落下来。诗人在“鱼戏新荷动,鸟散余花落”二句中将鱼、荷、鸟、花结合起来写。由荷动可推知鱼戏,此以实写虚也;“鸟散”是瞬间的景象,稍纵即逝,而“余花落”相对和缓些,诗人用“余花落”这一细致的动态描写来表现飞鸟散去后由动人静的一瞬间,显得余韵悠悠,体现了诗人闲适恬静的心境。“新荷”、“余花”也点出了时节正是初夏。诗的最后两句写不去饮酒取乐,而是凝神眺望城郭边的青山,诗人陶醉于自然景色中流连忘返的形象跃然纸上,诗开始时的苦闷至此已荡然无存了。   全诗写景既有全景式的概括描写,显得视野开阔;又有局部细腻的生动刻画,精警工丽,富有思致。这样写景避免了冗长的铺排,同谢灵运的某些写景铺排过多相比有了进步,显得流丽清新。 参考资料: 1、 王钟陵.《古诗词鉴赏》.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2007:182
3132333435 共1634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