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天池 文
山灵招我深,轻策上层阪。
巅顶涵清池,坎艮象成蹇。
水寒鱼不生,穴黝龙疑偃。
想当融结初,天匠费镌铲。
鉴影须眉寒,洗心烦郁遣。
沿缘把垂藤,趺坐藉苍藓。
是时暮樵还,风送歌声远。
云游萝径湿。
烟动僧愁饭。
聊追谢监游,讵同阮公返。
不见青莲花,羽化空遥缅。
棹歌十首为豫章刘远公题扁舟江上图 文
今别离 文赏
杂感·大块凿混沌 文
酬曾重伯编修 文
青玉案·吊古 文赏
伤心误到芜城路,携血泪,无挥处。
半月模糊霜几树。
紫箫低远,翠翘明灭,隐隐羊车度。
鲸波碧浸横江锁,故垒萧萧芦荻浦。
烟水不知人事错。
戈船千里,降帆一片,莫怨莲花步。
伤心误到芜城路,携血泪,无挥处。
半月模糊霜几树。
紫箫低远,翠翘明灭,隐隐羊车度。
鲸波碧浸横江锁,故垒萧萧芦荻浦。
烟水不知人事错。
戈船千里,降帆一片,莫怨莲花步。
“吊古”是古典文学中的常见题材,但值得注意的是,其中几乎又没有纯粹的“吊古”。
绝大多数吊古的文字都是“借力打力”,真实目的在于“伤今”。
徐灿身际乱世,这首《青玉案》中“伤今”之意尤其明显,其中的“芜城”、“伤心”、“血泪”、“人事错”等字样饱蕴沧桑。
这首词应注意两点:第一,词中的“芜城”指扬州,有鲍照传世名篇《芜城赋》可以为证。
从“羊车”典故(《晋书·后妃上》:“(晋武帝)常乘羊车,恣其所之,至便宴寝。
宫人乃取竹叶插户,以盐汁洒地,而引帝车。
”)、“横江锁”典故(晋武帝时,王濬水军东下平吴,吴人在西塞山横江装设铁锁阻挡船舰)及化用刘禹锡《西塞山怀古》诗意来看,主要又凭吊金陵。
扬州为长江天堑之门户,史可法守城失败后,发生了惨绝人寰的“扬州十日”屠城事件,而南京又为明初都城和为南明弘光政权首都,在明清之际是牵动人心的两处“要穴”。
所以,徐灿的“吊古”就格外具有着“当下性”,从而引起知识群体血泪交迸的同感,自然也就“为世传诵”(张德瀛《词徵》)。
第二,单只题材选择的得当尚不足以令这首词成为一首名作,其成功的奥秘还在于作者交织多种意象、笔法,构建出绮丽而沉郁、细腻而大气的多元审美境界。
简单说来,词上片以婉约伤感为主,而“芜城”、“半月模糊”等意象又颇沉挚开阔;
下片铸语沉雄,情致悲郁,“烟月”、“莲花步”之点染又见出细腻深邃的历史情怀,因而别具一种撼人的力度。
倪一擎《续名媛词话》评价此词“跌宕沉雄”、“不似绣箔中人语”也应该是着眼于此的。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过蒲田 文
出塞 文翻注译赏
军歌应唱大刀环,誓灭胡奴出玉关。
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
军歌应唱大刀环,誓灭胡奴出玉关。
出征的战士应当高唱军歌胜利日来。
决心把满族统治者赶出山海关。
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
战士只知道在战场上,要为国捐躯。
何必考虑把尸体运回家乡。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军歌应唱大刀环,誓灭胡奴出玉关。
环:与“还”同音,古人常用作还乡的隐语。
胡奴:指清王朝封建统治者。
玉关:即甘肃玉门关,汉时为出塞要道。
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guǒ)尸还。
沙场:本指平沙旷野,后多指战场。
古人有诗云:“沙场烽火连胡月。
”马革裹尸:英勇作战,战死于战场。
《后汉书·马援传》:方今匈奴、乌桓,尚在北边,欲自请击之。
男儿要当死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
”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军歌应唱大刀环,誓灭胡奴出玉关。
出征的战士应当高唱军歌胜利日来。
决心把满族统治者赶出山海关。
环:与“还”同音,古人常用作还乡的隐语。
胡奴:指清王朝封建统治者。
玉关:即甘肃玉门关,汉时为出塞要道。
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guǒ)尸还。
战士只知道在战场上,要为国捐躯。
何必考虑把尸体运回家乡。
沙场:本指平沙旷野,后多指战场。
古人有诗云:“沙场烽火连胡月。
”马革裹尸:英勇作战,战死于战场。
《后汉书·马援传》:方今匈奴、乌桓,尚在北边,欲自请击之。
男儿要当死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
”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军歌应唱大刀环,誓灭胡奴出玉关。
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
“拼将热血洒疆场 ”,这是一首边塞诗,写于1906年。
当时作者从日本回国,曾北上游历,在吉林、辽宁一带察看形势,一路走来,有许多感想,于是就留下了这首七言诗。
启首两句就写得颇具气势,“军歌应唱大刀环,誓灭胡奴出玉关。
”出征的战士应高唱着战歌,挥举大刀,要一直把清朝统治者杀到关外。
玉关,本指玉门关,这里代指山海关。
清政府是在关外发迹的,因此要杀到关外,把他们彻底消灭。
这里用一个“环”字,预示着反清斗争一定会取得胜利,战士们会踏着歌声,凯旋而回。
后两句写得极其悲壮,抒发了作者的情感,“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
”作为一名战士,想到的只是为国捐躯,根本不去考虑身后事,为国捐躯,死得其所,又何必用“马革裹尸还”呢?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义无反顾的革命激情和牺牲精神,充满了英雄主义气概,把一腔报效祖国、战死疆场的热忱发挥得淋漓尽致。
在写下了这首诗的一年以后,作者在安庆起义,失败被捕,清政府要他写口供,他挥笔直书:“尔等杀我好了,将我心剖了,两手两足断了,全身碎了,均可,不可冤杀学生。
”尔后,慷慨就义,他用生命实现了自己的理想。
这首诗感情豪放激扬,语气慷慨悲壮,英气逼人,最后一句“何须马革裹尸还”,写出了他壮怀激烈、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总之,这是近代边塞诗中难得的一首好诗。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韩江有感 文
咏秋柳 文注
栖鸦流水点秋光,爱此萧疏树几行。
不与行人绾离别,赋成谢女雪飞香。
栖鸦流水点秋光,爱此萧疏树几行。
不与行人绾离别,赋成谢女雪飞香。
绾(wǎn):系,盘结。
谢女:晋谢安侄女名道韫,乃安西将军谢奕之女,左将军王凝之妻。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