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乡子·为亡妇题照

作者: 纳兰性德 朝代: 清代

泪咽却无声,只向从前悔薄情。

凭仗丹青重省识,盈盈,一片伤心画不成。

别语忒分明,午夜鹣鹣梦早醒。

卿自早醒侬自梦,更更,泣尽风檐夜雨铃。

泪咽却无声,只向从前悔薄情。

凭仗丹青重省识,盈盈,一片伤心画不成。

热泪双流却饮泣无声,只是痛悔从前没有珍视你的一往深情。

想凭藉丹青来重新和你聚会,泪眼模糊心碎肠断不能把你的容貌画成。

别语忒分明,午夜鹣鹣梦早醒。

卿自早醒侬自梦,更更,泣尽风檐夜雨铃。

离别时的话语还分明在耳,比翼齐飞的好梦半夜里被无端惊醒。

你已自早早醒来我却还在梦中,哭尽深更苦雨风铃声声到天明。

参考资料: 1、 田萍.《纳兰词全集鉴赏》:中国画报出版社,2013年:第45页 2、 李元洛.《在天愿作比翼鸟·历代文人爱情诗词曲三百首》:湖南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393页

泪咽却无声,只向从前悔薄情。

凭仗丹青重省识,盈盈,一片伤心画不成。

凭仗:倚着拐杖。

丹青:指亡妇的画像。

省(xǐng)识:记忆起、忆起。

盈盈:此语含有双关意,既有由省识得来的容貌比眼前的画像清晰之意,又有作者无限伤感充盈于怀之意。

别语忒分明,午夜鹣鹣梦早醒。

卿自早醒侬自梦,更更,泣尽风檐夜雨铃。

忒(tè):方言,太、特。

鹣鹣(jiān):即鹣鸟,比翼鸟。

似凫,青赤色,相得乃飞。

常以之比喻夫妻合美。

更更:一更又一更,即指夜夜苦受熬煎。

夜雨铃:白居易《长恨歌》:“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 参考资料: 1、 田萍.《纳兰词全集鉴赏》:中国画报出版社,2013年:第45页 2、 李元洛.《在天愿作比翼鸟·历代文人爱情诗词曲三百首》:湖南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393页

泪咽却无声,只向从前悔薄情。

凭仗丹青重省识,盈盈,一片伤心画不成。

别语忒分明,午夜鹣鹣梦早醒。

卿自早醒侬自梦,更更,泣尽风檐夜雨铃。

  词的上阕,抒写了丹青重识的悲戚。

睹物思人,自然情伤,更不用说是面对展露容颜笑貌的画像了。

放“沮咽却无声”,起句感情凝重。

因无声之泣比有声之哭更具酸楚之感,因而它的哀痛之情尤足悲人。

“只向从前悔薄情”,语痛情切,读后如见作者对着画像呼唤亡灵表示悔痛的情景。

从前未必薄情,然而言“悔薄情”者,严厉责己,正表现出爱之深、爱之切。

“凭仗丹青重省识,一片伤心画不成”,道出了突然见到亡妻画像时的复杂心情与怆绝感情。

生时虽然同床共席,但死别使他们分离,今天凭借画像重新见到了那清俊的面庞,盈盈的双目,怎能不使他悲伤欲绝呢?

“画不成”这一句,用元好问《十日作》成句,意谓因伤心一片故难以握笔填词,上阕就在这样浓重的伤情中结束。

  词的下阙写回忆诀别的哀痛。

“别语忒分明”一句,虽未具体写别语的内容,但它包含着妻子临终时没说完的肺腑言、衷肠语。

如今它是那样清楚地回响在耳边。

当时,他并未意识到这是最后的声音,孰料它竟成永别的遗言!

言犹在耳,痛定恩痛,令人不胜其哀。

“午夜”三句,以“梦”喻生,以“醒”喻死。

“午夜鹣鹣梦早醒”,喻他们夫妇如比翼之鸟情深意蜜,却中道分离。

这里用“避讳”手法,不忍言死,既以减轻自己的悲伤,也表现出他对妻子的挚爱。

自妻子死后,他时刻处于思念之中,尤其在深夜,听着风吹檐前铁马,更鼓声声,痛悼、思念之情,便齐涌心头,常常泣不成声。

“卿自早醒侬自梦,更更,泣尽风檐夜雨铃”之句,化用唐明皇闻铃总念杨贵妃作《雨淋霖》曲的典故,抒发了这种恨好景不常、好梦易醒,无限思念、无比哀痛的感情。

参考资料: 1、 吕美生.《中国古代爱情诗歌鉴赏辞典》:黄山书社,1990年:第1128页

赤枣子·风淅淅

作者: 纳兰性德 朝代: 清代

风淅淅,雨纤纤。

难怪春愁细细添。

记不分明疑是梦,梦来还隔一重帘。

风淅淅,雨纤纤。

难怪春愁细细添。

记不分明疑是梦,梦来还隔一重帘。

微风吹拂,细雨蒙蒙,每一个丝雨都将心底的春愁加剧。

往事已在脑海里渐渐模糊,那些经历究竟是真是梦,我分辨不清。

纵然你在梦里到来,也隔着一重帘幕,让我无法接近。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性德著;

侯清恒,李少辉注评.纳兰词赏析:中国言实出版社,2015.04:第468页

风淅淅,雨纤纤。

难怪春愁细细添。

记不分明疑是梦,梦来还隔一重帘。

淅淅(xī xī):象声词,指轻微的声音。

纤纤:形容细长的样子。

细细:形容轻柔的样子。

一重帘:此处之帘是现实中的帘子,意指实境之帘隔开了虚幻之梦境。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性德著;

侯清恒,李少辉注评.纳兰词赏析:中国言实出版社,2015.04:第468页

风淅淅,雨纤纤。

难怪春愁细细添。

记不分明疑是梦,梦来还隔一重帘。

  春雨总是惹人愁,这样的天气里,也怪不得纳兰写出这样的词句。

斜风细雨斜织着,迷蒙一片。

“淅淅”是象声词,形容风声。

总觉得象声词也是有感情的,像“淅淅”两字,同样是风,却有种柔弱迷惘的情绪在里面。

唐朝李咸用《闻泉》诗中有一句: “淅淅梦初惊,幽窗枕簟清。

”似乎是约定俗成,“淅淅”的风总与大喜大悲无关,多是愁绪,即便有些欢乐,也是似有还无的那么一丁点。

“纤纤”两字转而描画春雨的形态,这两个字本是用来描画女子双手柔细之态的,《古诗十九首·青青河畔草》中就有: “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

”用这里描摹雨丝,倒也有种婉约雅致的风情。

细雨如丝,依然朦朦胧胧地笼罩着一方天地,又慢慢地浸入心底。

秋雨愁,是不能愁过这连绵的春雨。

雨打芭蕉,春雨愁结,于是乎凄凄惨惨切切。

春雨的细腻和夏雨的豪情截然不同,只有春天才会有这连绵的细雨。

空气中布满浓浓的湿气,阴阴的灰色,映在眼底,隐在心里,胸口被堵得紧紧的,似磐石般压得使人透不出气来,所有的委屈苦恼全部喷涌而出,伤感瞬间在心底最潮湿的角落里发芽。

  因此纳兰才说,“难怪春愁细细添。

”风雨凄迷中最是容易自怜。

尤其是一人独处,怀思之情便难免。

而南这浓重的愁情而致似梦非梦的幻觉生起了。

词人喃喃自语着,那过去了的事已记不分明了。

庄子曾经做梦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梦醒之后发现自己还是庄子,于是他不知道自己到底是梦到庄子的蝴蝶还是梦到蝴蝶的庄子。

此言一出,便成就了千百年文人墨客心中的一个结。

真实是什么,是眼睛看到的,还是手指触碰到的,如果梦足够真实,人没有什么能力知道自己是在做梦。

如今眼前的这一切,或许一朝梦醒皆成幻影。

但纳兰随即苦笑摇头,即使在梦中,也隔着一层厚厚的帘,看不清楚。

这种愁绪就像一场没有起点也没有终点的跑步,因为起点便是终点。

也像是梦,醒来时分明觉得梦是真的,而再真实的梦也不过只是场梦罢了,与现实永远隔着一重甚至多重的帘。

帘里帘外,有的人始终找不到自己的位置,这是一种朦胧恍惚的境界,也从中流露出一种莫可名状的惆怅。

  纳兰的词总是意深而情婉,就如这首小令,语句中有“花间”风韵,却更湿得清丽自然。

寥寥几笔,景致情感都在其中。

参考资料: 1、 张远编著.纳兰词全解: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5.08:第325页

临江仙·昨夜个人曾有约

作者: 纳兰性德 朝代: 清代

昨夜个人曾有约,严城玉漏三更。

一钩新月几疏星。

夜阑犹未寝,人静鼠窥灯。

原是瞿唐风间阻,错教人恨无情。

小阑干外寂无声。

几回肠断处,风动护花铃。

昨夜个人曾有约,严城玉漏三更。

一钩新月几疏星。

夜阑犹未寝,人静鼠窥灯。

昨夜与情郎相约定,在三更时分相会。

城楼上漏壶显示,已到三更。

天际一弯新月,伴着几颗星。

夜将尽,她还在等待中未眠。

一片静谧,只有老鼠在灯下张望不停。

原是瞿唐风间阻,错教人恨无情。

小阑干外寂无声。

几回肠断处,风动护花铃。

他定是被什么事情耽搁了吧,刚才真不该暗恨他无情爽约。

小栏杆外寂静无声,没有人来,只有几次轻风吹响了护花铃,提醒独自等待的她现在多么寂寞,徒增伤悲。

参考资料: 1、 叶嘉莹 张秉戌.纳兰性德词新释辑评.北京:中国书店,2001:18-19 2、 秦 圃.人生若只如初见——重温最美古诗词.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3:490 3、 苏樱 毛晓雯.纳兰词全译.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14:294-295

昨夜个人曾有约,严城玉漏三更。

一钩新月几疏星。

夜阑犹未寝,人静鼠窥灯。

个人:那人。

严城:戒备森严的城池。

新月:农历每月初出现的弯形的月亮。

鼠窥灯;

形容环境寂静荒僻。

用秦观《如梦令·遥夜沈沈如水》“梦破鼠窥灯”词意。

原是瞿唐风间阻,错教人恨无情。

小阑干外寂无声。

几回肠断处,风动护花铃。

瞿唐:即瞿塘,峡名,为长江三峡之首,也称夔峡,西起重庆奉节白帝城,东至巫山大溪,两岸悬崖壁立,江流湍急,山势险峻。

号称西蜀门户,峡口有夔门和滟滪堆。

阑干:即栏杆。

护花铃:为保护花朵驱赶鸟雀而设置的铃。

参考资料: 1、 叶嘉莹 张秉戌.纳兰性德词新释辑评.北京:中国书店,2001:18-19 2、 秦 圃.人生若只如初见——重温最美古诗词.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3:490 3、 苏樱 毛晓雯.纳兰词全译.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14:294-295

昨夜个人曾有约,严城玉漏三更。

一钩新月几疏星。

夜阑犹未寝,人静鼠窥灯。

昨夜与情郎相约定,在三更时分相会。

城楼上漏壶显示,已到三更。

天际一弯新月,伴着几颗星。

夜将尽,她还在等待中未眠。

一片静谧,只有老鼠在灯下张望不停。

个人:那人。

严城:戒备森严的城池。

新月:农历每月初出现的弯形的月亮。

鼠窥灯;

形容环境寂静荒僻。

用秦观《如梦令·遥夜沈沈如水》“梦破鼠窥灯”词意。

原是瞿唐风间阻,错教人恨无情。

小阑干外寂无声。

几回肠断处,风动护花铃。

他定是被什么事情耽搁了吧,刚才真不该暗恨他无情爽约。

小栏杆外寂静无声,没有人来,只有几次轻风吹响了护花铃,提醒独自等待的她现在多么寂寞,徒增伤悲。

瞿唐:即瞿塘,峡名,为长江三峡之首,也称夔峡,西起重庆奉节白帝城,东至巫山大溪,两岸悬崖壁立,江流湍急,山势险峻。

号称西蜀门户,峡口有夔门和滟滪堆。

阑干:即栏杆。

护花铃:为保护花朵驱赶鸟雀而设置的铃。

参考资料: 1、 叶嘉莹 张秉戌.纳兰性德词新释辑评.北京:中国书店,2001:18-19 2、 秦 圃.人生若只如初见——重温最美古诗词.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3:490 3、 苏樱 毛晓雯.纳兰词全译.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14:294-295

临江仙·点滴芭蕉心欲碎

作者: 纳兰性德 朝代: 清代

点滴芭蕉心欲碎,声声催忆当初。

欲眠还展旧时书。

鸳鸯小字,犹记手生疏。

倦眼乍低缃帙乱,重看一半模糊。

幽窗冷雨一灯孤。

料应情尽,还道有情无?

点滴芭蕉心欲碎,声声催忆当初。

欲眠还展旧时书。

鸳鸯小字,犹记手生疏。

窗外,雨打芭蕉的点滴声,使我记起了当初的情景,让我的心都快要碎了。

临睡前又翻检旧时书信,看着那写满相思情意的书笺,便记起当时她初学书写还不熟练的模样。

倦眼乍低缃帙乱,重看一半模糊。

幽窗冷雨一灯孤。

料应情尽,还道有情无?

看着这些散乱的书册,不禁泪眼模糊。

在这个冷冷的雨夜里,幽暗的窗前,我点着一盏孤灯。

原以为情缘已尽,可谁又道得清究竟是有情还是无情呢?

参考资料: 1、 施议对.纳兰性德集:凤凰出版社,2011:94

清平乐·凄凄切切

作者: 纳兰性德 朝代: 清代

凄凄切切,惨淡黄花节。

梦里砧声浑未歇,那更乱蛩悲咽。

尘生燕子空楼,抛残弦索床头。

一样晓风残月,而今触绪添愁。

凄凄切切,惨淡黄花节。

梦里砧声浑未歇,那更乱蛩悲咽。

冷冷清清又到深秋时节,菊花开遍;

夜深入梦之际捣衣声仍没有停歇的意思,杂乱鸣叫的蟋蟀声彻夜不停。

尘生燕子空楼,抛残弦索床头。

一样晓风残月,而今触绪添愁。

人生如燕转眼人去楼空,无心弹奏乐器丢在一旁。

又是这般晓风残月的情景,只是到如今不禁触动心绪,又添了许多新愁。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性德著;

聂小晴编著.《最美还是纳兰词》: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年:第79页 2、 纳兰性德.纳兰词 (平装).北京:万卷出版公司,第1版 (2012年7月1日):178

凄凄切切,惨淡黄花节。

梦里砧声浑未歇,那更乱蛩悲咽。

切切:哀怨、忧伤貌。

黄花节:指重阳节。

黄花,菊花。

砧(zhēn)声:捣衣声。

蛩(qióng):指蟋蟀。

悲咽:悲伤呜咽 尘生燕子空楼,抛残弦索床头。

一样晓风残月,而今触绪添愁。

弦索:弦乐器上的弦,指弦乐器。

触绪:触动心绪。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性德著;

聂小晴编著.《最美还是纳兰词》: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年:第79页 2、 纳兰性德.纳兰词 (平装).北京:万卷出版公司,第1版 (2012年7月1日):178

凄凄切切,惨淡黄花节。

梦里砧声浑未歇,那更乱蛩悲咽。

冷冷清清又到深秋时节,菊花开遍;

夜深入梦之际捣衣声仍没有停歇的意思,杂乱鸣叫的蟋蟀声彻夜不停。

切切:哀怨、忧伤貌。

黄花节:指重阳节。

黄花,菊花。

砧(zhēn)声:捣衣声。

蛩(qióng):指蟋蟀。

悲咽:悲伤呜咽 尘生燕子空楼,抛残弦索床头。

一样晓风残月,而今触绪添愁。

人生如燕转眼人去楼空,无心弹奏乐器丢在一旁。

又是这般晓风残月的情景,只是到如今不禁触动心绪,又添了许多新愁。

弦索:弦乐器上的弦,指弦乐器。

触绪:触动心绪。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性德著;

聂小晴编著.《最美还是纳兰词》: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年:第79页 2、 纳兰性德.纳兰词 (平装).北京:万卷出版公司,第1版 (2012年7月1日):178

于中好·独背残阳上小楼

作者: 纳兰性德 朝代: 清代

独背残阳上小楼,谁家玉笛韵偏幽。

一行白雁遥天暮,几点黄花满地秋。

惊节序,叹沉浮,秾华如梦水东流。

人间所事堪惆怅,莫向横塘问旧游。

独背残阳上小楼,谁家玉笛韵偏幽。

一行白雁遥天暮,几点黄花满地秋。

惊节序,叹沉浮,秾华如梦水东流。

人间所事堪惆怅,莫向横塘问旧游。

  “独背斜阳上小楼”,一开场先摆动作,画面里,纳兰性德(纳兰容若)独上小楼,背后是红红的斜阳,很有气氛,接下来是用音乐进一步烘托气氛:“谁家玉笛韵偏幽”,不知道哪里传来的背景音乐,是笛子曲,韵律幽幽。

  八卦一下:纳兰性德(纳兰容若)独上小楼,听到“谁家玉笛”,也就是说,他并没有看见那个吹笛子的人,那么,他是怎么单靠耳朵听出来人家吹的是玉笛而不是竹笛或金笛呢?

  答案是这种耳音别说纳兰性德(纳兰容若),就连笛子专家家也很难做到,像“玉笛”这种词语,仅仅是源远流长的一种诗人语言——比如,同样听到不知从哪里传来的笛子声,如果你想表达君子情怀,那就说“玉笛”;

如果你想表达乡野之情,那就说“竹笛”;

如果你想表达豪客沧桑,那就说是”铁笛”;

如果你写武夫小说,那就写成“金笛少年”。

  只有笛子是真的,那些玉、竹、金、铁一般都只是诗人为塑造意境而主观加上的修饰,不可当真。

就诗人们而言,这些修饰都是意象符号,是一种传统的诗歌语言。

  接下来,纳兰性德(纳兰容若)已经在笛声的渲染下登上小楼了,在诗歌里边,主人公只要一登高I无论是高台还是高楼l,往往就要感怀了。

由登高而感怀,这也是一个相当有传统的诗歌套路。

  登高之后,纳兰性德(纳兰容若)先写了一下登高之所见,即“一行白雁遥天暮,几点黄花满地秋”,天上一句,地上一句。

天上是暮色沉沉,一行白雁在飞;

地上是秋景萧瑟,几点黄花堆积。

  白雁,比大雁体形略小,据说是纯白色的。

白色的雁虽然我们很难想象,但唐诗里有“东溪一白雁,毛羽何皎洁”,宋词里咏白雁也有“冰魂问归何处,明月影中藏”,看来还真是白色的。

  地上,几点黄花而已,并不是满地黄花,但纳兰性德(纳兰容若)却说”几点黄花满地秋”,这比“满地黄花堆积”更显得凄凉萧瑟,后者就好比一个人已经躺在血泊中喘息最后的几口气,前者却如一个人眼睁睁地看着敌人的屠刀正在朝自己砍过来。

  下片“惊节序,叹沉浮”,开始登高感怀了,季节代谢,人生沉浮,总是惹人伤感,“秾华如梦水东流”,好事情总是才一来到就马上消失了,像梦一样容易破灭,像河水东流一样不可逆转。

  “水东流”在诗歌意象里一般有这样几种含义:一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二是不可逆转。

李煜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很无助,人的一生无法摆脱命运,就像电影里的人物无法摆脱剧本。

  我们看电影的时候,随着剧情的发展而喜怒哀乐,而揪心着急,其实冷静下来一想,我们也知道这些故事早就在电影胶片里被固定好了。

李煜和纳兰性德(纳兰容若)他们有时候就像电影里的人物突然有片刻的灵光一闪:哎,我不会只是一个电影人物吧?

  “人间所事堪惆怅,莫向横塘问旧游”,化自曹唐诗“人间何事堪惆怅,海色西风十二楼”,纳兰性德(纳兰容若)换“何事”为“所事”,比较难解,有注本说“所事”即事事,很多事,钟继先有“所事堪宜,件件可咱家意”,看来这个词大概是从元曲里来的俗语。

  横塘,较难解。

若当地名讲,南京和苏州都有横塘;

若当泛指讲,诗人语言里和这个词有关的一般都涉及男女情事。

有注本说这首词是纳兰性德(纳兰容若)怀念南方友人,也讲得通。

以横塘代指江南,也说得过去。

如果这是怀人之作,那么“人间所事堪惆怅,莫向横塘问旧游”意思就是南方的老朋友啊,人生有太多的事情需要发愁,我还是省点心别去惦记你好了。

  当然,这是在说反话,实质上的意思是:南方的老朋友啊,你看,我有这么多的事情需要发愁,可我还是很惦记你呀。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眼儿媚·咏红姑娘

作者: 纳兰性德 朝代: 清代

骚屑西风弄晚寒,翠袖倚阑干。

霞绡裹处,樱唇微绽,靺鞨红殷。

故宫事往凭谁问,无恙是朱颜。

玉墀争采,玉钗争插,至正年间。

骚屑西风弄晚寒,翠袖倚阑干。

霞绡裹处,樱唇微绽,靺鞨红殷。

秋风瑟瑟,给夜晚带来些微寒意,红始娘花的绿叶被风吹得斜倚着栏杆,好似少女般温婉可爱红姑娘的花冠好像丝织品一样,花朵微微绽放了些,殷红的颜色好像玛瑙一样好看。

故宫事往凭谁问,无恙是朱颜。

玉墀争采,玉钗争插,至正年间。

当年宫殿里的往事还能向谁询问呢,只有这红姑娘花还依稀尚存。

记得当年元代至正年间,宫殿前的红姑娘花争相斗艳,宫女们争相采摘插戴,而如今,花还在,采花人已经不在了。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性德著;

墨香斋译评.纳兰词 双色插图版:中国纺织出版社,2015.10:第263页-第264页 2、 闵译平编.纳兰词全集 汇校汇注汇评:崇文书局,2015.07:第17页 3、 (清)纳兰性德著;

孙红颖解译.纳兰词全鉴:中国纺织出版社,2016.02:第271页

骚屑西风弄晚寒,翠袖倚阑干。

霞绡裹处,樱唇微绽,靺鞨红殷。

骚屑:风声。

霞绡(xiāo):谓美艳轻柔的丝织物,此处形容红姑娘的花冠。

靺鞨(mò lè):形容红姑娘殷红的颜色,好像是红色的宝石(红玛瑙)一样。

故宫事往凭谁问,无恙是朱颜。

玉墀争采,玉钗争插,至正年间。

玉墀(chí):女子的头饰,玉制之钗,由三股合成,燕形。

至正:元顺帝年号(1341—1370)。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性德著;

墨香斋译评.纳兰词 双色插图版:中国纺织出版社,2015.10:第263页-第264页 2、 闵译平编.纳兰词全集 汇校汇注汇评:崇文书局,2015.07:第17页 3、 (清)纳兰性德著;

孙红颖解译.纳兰词全鉴:中国纺织出版社,2016.02:第271页

骚屑西风弄晚寒,翠袖倚阑干。

霞绡裹处,樱唇微绽,靺鞨红殷。

秋风瑟瑟,给夜晚带来些微寒意,红始娘花的绿叶被风吹得斜倚着栏杆,好似少女般温婉可爱红姑娘的花冠好像丝织品一样,花朵微微绽放了些,殷红的颜色好像玛瑙一样好看。

骚屑:风声。

霞绡(xiāo):谓美艳轻柔的丝织物,此处形容红姑娘的花冠。

靺鞨(mò lè):形容红姑娘殷红的颜色,好像是红色的宝石(红玛瑙)一样。

故宫事往凭谁问,无恙是朱颜。

玉墀争采,玉钗争插,至正年间。

当年宫殿里的往事还能向谁询问呢,只有这红姑娘花还依稀尚存。

记得当年元代至正年间,宫殿前的红姑娘花争相斗艳,宫女们争相采摘插戴,而如今,花还在,采花人已经不在了。

玉墀(chí):女子的头饰,玉制之钗,由三股合成,燕形。

至正:元顺帝年号(1341—1370)。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性德著;

墨香斋译评.纳兰词 双色插图版:中国纺织出版社,2015.10:第263页-第264页 2、 闵译平编.纳兰词全集 汇校汇注汇评:崇文书局,2015.07:第17页 3、 (清)纳兰性德著;

孙红颖解译.纳兰词全鉴:中国纺织出版社,2016.02:第271页

骚屑西风弄晚寒,翠袖倚阑干。

霞绡裹处,樱唇微绽,靺鞨红殷。

故宫事往凭谁问,无恙是朱颜。

玉墀争采,玉钗争插,至正年间。

  纳兰之心,细致到微小的野果亦能勾起忧虑重重。

  《元故宫记》中有对红姑娘描述道: “金殿前有野果,名红姑娘,外垂绛囊,中空有子,如丹珠,味酸甜可食,盈盈绕砌,与翠草同芳,亦自可爱。

”西风瑟瑟惹得些微寒意,翠袖斜倚阑干,清清朗朗的,红姑娘好似少女般温婉可爱。

花冠似有丝织之感,美艳轻柔,殷红之色视同红玛瑙,红姑娘形色甚是好看。

首句“骚屑”,意为风声,汉时刘向《九议·思古》中有“风骚屑以摇木兮,雪吸吸以湫戾”。

  行文至此皆是刻画红姑娘之态,读来惹人喜爱,可以想象一片葱郁之景,引得人心随它沉醉在一片风情之中。

故前半部分基调积极,呈现的多是欢愉。

  但至下片语意顿转,质问“故宫事往凭谁问”,霎时转为沉重的历史之思,洋溢的许是悲苦之意。

朱颜无恙,过往何存,野果如今还依稀尚存,葱葱郁郁美好地保留着,点缀着这个世间,当年王朝却早已沦为陈迹。

依稀只记得当年元代至正年问,宫殿前的红姑娘争相娇艳,宫中女子争相采摘插戴,一派活泼场面。

而今只留萧条旧宫,美景依旧,对比之下更显得寥落。

  至正年间用作背景,自有深意。

至正即元惠宗顺帝第三个年号,故时值元末。

顺帝昏庸,不谙权术,有一年元朝境内发生通货膨胀,加之为治水加重徭役,以致政治腐败,民不聊生,其后各地义军蜂拥而起。

最终,元朝灭亡,政权为朱元璋所夺。

故至正年间这一时代背景隐藏些耐人寻味的意味。

纳兰借用此典,表达的或许是今昔之叹,又或许有对时下的深深忧虑。

  再细究“无恙是朱颜”,又要联想纳兰对后主词的偏爱。

这朱颜一词,正是因李后主的绝笔《虞美人》而出名。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每每轻诵此句,都是满怀的怅惘无奈。

“欲语泪先流”的凄婉动人,都寄附于犹在的雕栏玉砌上,偏是为了那不再的朱颜。

传达之意,是“物是人非事事休”的百般无奈,与纳兰的“故宫事往凭谁问,无恙是朱颜”一句,可谓异曲同工。

纳兰迷后主之词,确实得其精髓而不失纳兰之风。

  后主句中的“朱颜”单从释义上看, “朱颜,即红颜,少女的代称”,表义上看应指南唐旧日的宫女,当然后人也有理解其还应包括旧日南唐的青山、碧水、明月等一切美好的事物。

当年李后主被押到东京,从一个尽享君主之乐的国君沦为亡国之俘,辛酸不已,每日以泪洗面,故感叹,当初“物是”,如今“人非”。

  纳兰深得后主词义,物是人非的今昔之叹,叹得沉郁内敛,自有精魂。

花草之趣,植株争艳之景,人处虽小,小中见大。

历史遗恨,不用说尽往昔风华绝代,只需轻轻勾勒当下的细枝末节,就足够令怀史之人,流尽含恨之泪。

  深感今昔之别,变迁之苦,而今之世,也不知能否安定。

扼腕之痛,忧心之苦,郁结之人,轻轻问道: “故宫事往凭谁问”就足够引人哀愁万分。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性德著;

聂菁菁主编.纳兰词全编全赏:中国华侨出版社,2013.11:第350页-第351页

满江红·代北燕南

作者: 纳兰性德 朝代: 清代

代北燕南,应不隔、月明千里。

谁相念、胭脂山下,悲哉秋气。

小立乍惊清露湿,孤眠最惜浓香腻。

况夜鸟、啼绝四更头,边声起。

销不尽,悲歌意。

匀不尽,相思泪。

想故园今夜,玉阑谁倚。

青海不来如意梦,红笺暂写违心字。

道别来、浑是不关心,东堂桂。

代北燕南,应不隔、月明千里。

谁相念、胭脂山下,悲哉秋气。

小立乍惊清露湿,孤眠最惜浓香腻。

况夜鸟、啼绝四更头,边声起。

你我天南地北,然而却不能阻隔千里明月,天涯此时。

我伫立在寒夜风中,承受着这寒冷凄清,孤枕难眠。

已近四更,城乌夜啼,边声四起,此刻谁又在远方挂念塞外苦寒的我呢?

销不尽,悲歌意。

匀不尽,相思泪。

想故园今夜,玉阑谁倚。

青海不来如意梦,红笺暂写违心字。

道别来、浑是不关心,东堂桂。

悲歌不胜消受,悲泪暗流不止,在家乡的故园里,谁又在独倚着栏杆同样神伤呢?

只恨无梦可慰相思,唯以违心之字的书信自慰。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性德著;

聂小晴注译.纳兰词全编笺注: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3.08,:第77页

代北燕南,应不隔、月明千里。

谁相念、胭脂山下,悲哉秋气。

小立乍惊清露湿,孤眠最惜浓香腻。

况夜鸟、啼绝四更头,边声起。

你我天南地北,然而却不能阻隔千里明月,天涯此时。

我伫立在寒夜风中,承受着这寒冷凄清,孤枕难眠。

已近四更,城乌夜啼,边声四起,此刻谁又在远方挂念塞外苦寒的我呢?

代北燕南:泛指山西、河北一带。

代北,原指汉、晋时期之代郡,唐以后之代州北部等。

燕南,泛指黄河以北之地。

胭(yān)脂(zhī)山:即燕支山。

在古匈奴境内,以产燕支(胭脂)草而得名因其地水草丰美,宜为畜牧,是为塞外之宝地。

古诗中多代指值得怀念之地。

秋气:指秋日的凄清、肃杀之气。

边声:指边境上羌管、胡茄、角号等诸多声响。

范仲淹《渔家傲》:“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 销不尽,悲歌意。

匀不尽,相思泪。

想故园今夜,玉阑谁倚。

青海不来如意梦,红笺暂写违心字。

道别来、浑是不关心,东堂桂。

悲歌不胜消受,悲泪暗流不止,在家乡的故园里,谁又在独倚着栏杆同样神伤呢?

只恨无梦可慰相思,唯以违心之字的书信自慰。

匀(yún):抹。

青海:本指青海省内之最大的咸水湖,北魏时始用此名。

后以之喻边远荒漠之地。

红笺(jiān):红色笺纸,多用以题写诗词等,这里是指书写信札。

晏殊《清平乐》:“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

”浑是:全是。

东堂桂:因科举考试而及第称为“东堂桂”。

语出《晋书·郤洗传》:郤冼以对策上第,拜仪郎。

后迁官,晋武帝于东堂会送,问洗曰:“卿自以为何如?

”洗对曰:“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

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

”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性德著;

聂小晴注译.纳兰词全编笺注: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3.08,:第77页

洞仙歌·咏黄葵

作者: 纳兰性德 朝代: 清代

铅华不御,看道家妆就。

问取旁人入时否。

为孤情淡韵、判不宜春,矜标格、开向晚秋时候。

无端轻薄雨,滴损檀心,小叠宫罗镇长皱。

何必诉凄清,为爱秋光,被几日、西风吹瘦。

便零落、蜂黄也休嫌,且对依斜阳,胜偎红袖。

铅华不御,看道家妆就。

问取旁人入时否。

为孤情淡韵、判不宜春,矜标格、开向晚秋时候。

黄葵:即秋葵、黄蜀葵。

一年或多年生草本植物,每年于七至十月开花。

其状貌颇似蜀葵,唯其叶裂痕较蜀葵深而多,花亦不像蜀葵之色彩纷繁,大多为淡黄色,近花心处呈紫褐色。

铅华二句:此言黄葵宛若不饰粉黛,身着黄袍的道士。

 铅华,搽脸之粉。

 道家妆,即身着黄色之道袍。

宋晏殊《菩萨蛮》:“染得道家衣,淡妆梳洗时。

”判不宜春:谓情愿不合春时。

无端轻薄雨,滴损檀心,小叠宫罗镇长皱。

何必诉凄清,为爱秋光,被几日、西风吹瘦。

便零落、蜂黄也休嫌,且对依斜阳,胜偎红袖。

滴损二句:檀心,指黄葵紫褐色之花心。

 镇,久、常之意。

此二句言雨水滴洒在花上,使那像宫罗一样的花心久久地微微地摺皱。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清平乐·将愁不去

作者: 纳兰性德 朝代: 清代

将愁不去,秋色行难住。

六曲屏山深院宇。

日日风风雨雨。

雨晴篱菊初香,人言此日重阳。

回首凉云暮叶,黄昏无限思量。

将愁不去,秋色行难住。

六曲屏山深院宇。

日日风风雨雨。

秋意愈浓,心内惆怅愈发挥之不去。

成天锁在深宅大院里,曲折的屏风后面,这些日子,风雨交加,我的心情灰暗异常。

雨晴篱菊初香,人言此日重阳。

回首凉云暮叶,黄昏无限思量。

雨过天晴之后,篱笆那边的菊花发出缕缕清香。

人们说今天就是重阳节,回首看那凋残的秋云秋叶,黄昏时分,我不由得百感交集。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性德著;

墨香斋译评.纳兰词 双色插图版:中国纺织出版社,2015.10:第89页

将愁不去,秋色行难住。

六曲屏山深院宇。

日日风风雨雨。

秋意愈浓,心内惆怅愈发挥之不去。

成天锁在深宅大院里,曲折的屏风后面,这些日子,风雨交加,我的心情灰暗异常。

将愁:长久之愁。

将:长久之意。

六曲屏山:曲折之屏风。

雨晴篱菊初香,人言此日重阳。

回首凉云暮叶,黄昏无限思量。

雨过天晴之后,篱笆那边的菊花发出缕缕清香。

人们说今天就是重阳节,回首看那凋残的秋云秋叶,黄昏时分,我不由得百感交集。

重阳:重阳佳节。

凉云:阴凉之云。

南朝齐谢朓《七夕赋》:“朱光既夕,凉云始浮。

”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性德著;

墨香斋译评.纳兰词 双色插图版:中国纺织出版社,2015.10:第89页

12345 共233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