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严侍郎到绵州,同登杜使君江楼(得心字) 文
野兴每难尽,江楼延赏心。
归朝送使节,落景惜登临。
稍稍烟集渚,微微风动襟。
重船依浅濑,轻鸟度层阴。
槛峻背幽谷,窗虚交茂林。
灯光散远近,月彩静高深。
城拥朝来客,天横醉后参。
穷途衰谢意,苦调短长吟。
此会共能几,诸孙贤至今。
不劳朱户闭,自待白河沉。
绝句二首 文翻注译赏
春日忆李白 文翻注译赏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李白的诗作无人能敌,他那高超的才思也远远地超出一般人。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李白的诗作既有庾信诗作的清新之气,也有鲍照作品那种俊逸之风。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如今,我在渭北独对着春日的树木,而你在江东远望那日暮薄云,天各一方,只能遥相思念。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我们什么时候才能同桌饮酒,再次仔细探讨我们的诗作呢?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 .全唐诗(上)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 :544 . 2、 于海娣 等 .唐诗鉴赏大全集 .北京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0 :154 . 3、 萧涤非 .杜甫诗选注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8 :15 .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不群:不平凡,高出于同辈。
这句说明上句,思不群故诗无敌。
清新庾(yǔ)开府,俊逸鲍(bào)参军。
庾开府:指庾信。
在北周官至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司马、司徒、司空),世称庾开府。
俊逸:一作“豪迈”。
鲍参军:指鲍照。
南朝宋时任荆州前军参军,世称鲍参军。
渭(wèi)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渭北:渭水北岸,借指长安(今陕西西安)一带,当时杜甫在此地。
江东:指今江苏省南部和浙江省北部一带,当时李白在此地。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论文:即论诗。
六朝以来,通称诗为文。
细论文:一作“话斯文”。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 .全唐诗(上)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 :544 . 2、 于海娣 等 .唐诗鉴赏大全集 .北京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0 :154 . 3、 萧涤非 .杜甫诗选注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8 :15 .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李白的诗作无人能敌,他那高超的才思也远远地超出一般人。
不群:不平凡,高出于同辈。
这句说明上句,思不群故诗无敌。
清新庾(yǔ)开府,俊逸鲍(bào)参军。
李白的诗作既有庾信诗作的清新之气,也有鲍照作品那种俊逸之风。
庾开府:指庾信。
在北周官至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司马、司徒、司空),世称庾开府。
俊逸:一作“豪迈”。
鲍参军:指鲍照。
南朝宋时任荆州前军参军,世称鲍参军。
渭(wèi)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如今,我在渭北独对着春日的树木,而你在江东远望那日暮薄云,天各一方,只能遥相思念。
渭北:渭水北岸,借指长安(今陕西西安)一带,当时杜甫在此地。
江东:指今江苏省南部和浙江省北部一带,当时李白在此地。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我们什么时候才能同桌饮酒,再次仔细探讨我们的诗作呢?
论文:即论诗。
六朝以来,通称诗为文。
细论文:一作“话斯文”。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 .全唐诗(上)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 :544 . 2、 于海娣 等 .唐诗鉴赏大全集 .北京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0 :154 . 3、 萧涤非 .杜甫诗选注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8 :15 .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杜甫同李白的友谊,首先是从诗歌上结成的。
这首怀念李白的五律,主要就是从这方面来落笔的。
开头四句,一气贯注,都是对李白诗的热烈赞美。
首句称赞他的诗冠绝当代。
第二句是对上句的说明,是说他之所以“诗无敌”,就在于他思想情趣,卓异不凡,因而写出的诗,出尘拔俗,无人可比。
接着赞美李白的诗像庾信那样清新,像鲍照那样俊逸。
庾信、鲍照都是南北朝时的著名诗人。
这四句,笔力峻拔,热情洋溢,首联的“也”、“然”两个语助词,既加强了赞美的语气,又加重了“诗无敌”、“思不群”的分量。
对李白奇伟瑰丽的诗篇,杜甫在题赠或怀念李白的诗中,总是赞扬备至。
从此诗坦荡真率的赞语中,也可以见出杜甫对李白的诗作十分钦仰。
这不仅表达了他对李白诗的无比喜爱,也体现了他们的诚挚友谊。
这四句是因忆其人而忆及其诗,赞诗亦即忆人。
但作者并不明说此意,而是通过第三联写离情,自然地加以补明。
这样处理,不但简洁,还可避免平铺直叙,而使诗意前后勾联,曲折变化。
表面看来,第三联两句只是写了作者和李白各自所在之景。
“渭北”指杜甫所在的长安一带;
“江东”指李白正在漫游的江浙一带地方。
“春天树”和“日暮云”都只是平实叙出,未作任何修饰描绘。
分开来看,两句都很一般,并没什么奇特之处。
然而作者把它们组织在一联之中,却有了一种奇妙的紧密的联系。
也就是说,当作者在渭北思念江东的李白之时,也正是李白在江东思念渭北的作者之时;
而作者遥望南天,惟见天边的云彩,李白翘首北国,惟见远处的树色,又见出两人的离别之恨,好像“春树”、“暮云”,也带着深重的离情。
两句诗,牵连着双方同样的无限情思。
回忆在一起时的种种美好时光,悬揣二人分别后的情形和此时的种种情状,这当中有十分丰富的内容。
这两句,看似平淡,实则每个字都千锤百炼;
语言非常朴素,含蕴却极丰富,是历来传颂的名句。
《杜臆》引王慎中语誉为“淡中之工”,极为赞赏。
上面将离情写得极深极浓,这就引出了末联的热切希望:“什么时候才能再次欢聚,像过去那样,把酒论诗啊!
”把酒论诗,这是作者最难忘怀、最为向往的事,以此作结,正与诗的开头呼应。
说“重与”,是说过去曾经如此,这就使眼前不得重晤的怅恨更为悠远,加深了对友人的怀念。
用“何时”作诘问语气,把希望早日重聚的愿望表达得更加强烈,使结尾余意不尽,回荡着作者的无限思情。
清代浦起龙说:“此篇纯于诗学结契上立意。
”(《读杜心解》)道出了这首诗在内容和结构上的特点。
全诗以赞诗起,以“论文”结,由诗转到人,由人又回到诗,转折过接,极其自然,通篇始终贯穿着一个“忆”字,把对人和对诗的倾慕怀念,结合得水乳交融。
以景寓情的手法,更是出神入化,把作者的思念之情,写得深厚无比,情韵绵绵。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435-436 .
秋兴八首·其一 文翻注译赏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枫树在深秋露水的侵蚀下逐渐凋零、残伤,巫山和巫峡也笼罩在萧瑟阴森的迷雾中。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巫峡里面波浪滔天,上空的乌云则像是要压到地面上来似的,天地一片阴沉。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花开花落已两载,看着盛开的花,想到两年未曾回家,就不免伤心落泪。
小船还系在岸边,虽然我不能东归,飘零在外的我,心却长系故园。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又在赶制冬天御寒的衣服了,白帝城上捣制寒衣的砧声一阵紧似一阵。
看来又一年过去了,我对故乡的思念也愈加凝重,愈加深沉。
参考资料: 1、 吴昌恒 等.古今汉语实用词典.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9 2、 萧涤非.杜甫诗选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240-252 3、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323-326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玉露:秋天的霜露,因其白,故以玉喻之。
凋伤:使草木凋落衰败。
巫山巫峡:即指夔州(今奉节)一带的长江和峡谷。
萧森:萧瑟阴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兼天涌:波浪滔天。
塞上:指巫山。
接地阴:风云盖地。
“接地”又作“匝地”。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丛菊两开:杜甫此前一年秋天在云安,此年秋天在夔州,从离开成都算起,已历两秋,故云“两开”。
“开”字双关,一谓菊花开,又言泪眼开。
他日:往日,指多年来的艰难岁月。
故园:此处当指长安。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zhēn)。
参考资料: 1、 吴昌恒 等.古今汉语实用词典.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9 2、 萧涤非.杜甫诗选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240-252 3、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323-326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枫树在深秋露水的侵蚀下逐渐凋零、残伤,巫山和巫峡也笼罩在萧瑟阴森的迷雾中。
玉露:秋天的霜露,因其白,故以玉喻之。
凋伤:使草木凋落衰败。
巫山巫峡:即指夔州(今奉节)一带的长江和峡谷。
萧森:萧瑟阴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巫峡里面波浪滔天,上空的乌云则像是要压到地面上来似的,天地一片阴沉。
兼天涌:波浪滔天。
塞上:指巫山。
接地阴:风云盖地。
“接地”又作“匝地”。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花开花落已两载,看着盛开的花,想到两年未曾回家,就不免伤心落泪。
小船还系在岸边,虽然我不能东归,飘零在外的我,心却长系故园。
丛菊两开:杜甫此前一年秋天在云安,此年秋天在夔州,从离开成都算起,已历两秋,故云“两开”。
“开”字双关,一谓菊花开,又言泪眼开。
他日:往日,指多年来的艰难岁月。
故园:此处当指长安。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zhēn)。
又在赶制冬天御寒的衣服了,白帝城上捣制寒衣的砧声一阵紧似一阵。
看来又一年过去了,我对故乡的思念也愈加凝重,愈加深沉。
参考资料: 1、 吴昌恒 等.古今汉语实用词典.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9 2、 萧涤非.杜甫诗选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240-252 3、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323-326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秋兴者,遇秋而遣兴也,感秋生情之意。
《秋兴八首》是杜甫晚年为逃避战乱而寄居夔州时的代表作品,作于大历元年(公元766年),时诗人56岁。
全诗八首蝉联,前呼后应,脉络贯通,组织严密,既是一组完美的组诗,而又各篇各有所侧重。
每篇都是可以独立的七言律诗。
王船山在《唐诗评选·卷四》中说:“八首如正变七音,旋相为宫而自成一章,或为割裂,则神态尽失矣。
” 八首之中,第一首总起,统帅后面七篇。
前三首写夔州秋景,感慨不得志的平生,第四首为前后过渡之枢纽,后四首写所思之长安,抒发“处江湖远则忧其君”的情愫。
声身居巫峡而心系长安就是这组诗的主要内容和线索。
全诗以“秋”作为统帅,写暮年飘泊、老病交加、羁旅江湖,面对满目萧瑟的秋景而引起的国家兴衰、身世蹉跎的感慨;
写长安盛世的回忆,今昔对比所引起的哀伤;
写关注国家的命运、目睹国家残破而不能有所为、只能遥忆京华的忧愁抑郁。
全诗于凄清哀怨中,具沉雄博丽的意境。
格律精工,词彩华茂,沉郁顿挫,悲壮凄凉意境深宏,读来令人荡气回肠,最典型地表现了杜律的特有风格,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首章对秋而伤羁旅,是全诗的序曲,总写巫山巫峡的秋声秋色。
用阴沉萧瑟、动荡不安的景物环境衬托诗人焦虑抑郁、伤国伤时的心情。
亮出了“身在夔州,心系长安”的主题。
起笔开门见山叙写景物之中点明地点时间。
“玉露”即白露,秋天,草木摇落,白露为霜。
“巫山巫峡”,诗人所在。
二句下字密重,用“凋伤”、“萧森”给意境笼罩着败落景象,气氛阴沉,定下全诗感情基调。
接着用对偶句展开“气萧森”的悲壮景象。
“江间”承“巫峡”,“塞上”承“巫山”,波浪在地而兼天涌,风云在天而接地阴,可见整个天地之间风云波浪,极言阴晦萧森之状。
万里长江滚滚而来,波涛汹涌,天翻地覆,是眼前的实景;
“塞上风云”既写景物也寓时事。
当时土蕃入侵,边关吃紧,处处是阴暗的战云,虚实兼之。
此联景物描绘之中,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和时局那种动荡不安、前途未卜的处境和作者胸中翻腾起伏的忧思与郁勃不平之气。
把峡谷深秋、个人身世、国家沦丧囊括其中,波澜壮阔,哀感深沉。
颈联由继续描写景物转入直接抒情,即由秋天景物触动羁旅情思。
与上二句交叉承接,“丛菊”承“塞上”句,“孤舟”承“江间”句。
“他日”即往日,去年秋天在云安,今年此日在夔州,均对丛菊,故云“两开”,“丛菊两开他日泪”,表明去年对丛菊掉泪,今年又对丛菊掉泪;
两开而字,实乃双关,既指菊开两度,又指泪流两回,见丛菊而流泪,去年如此,今年又如此,足见羁留夔州心情的凄伤。
“故园心”,实即思念长安之心。
“系”字亦双关词语:孤舟停泊,舟系于岸;
心念长安,系于故园。
从云安到夔州苦苦挣扎了两年,孤舟不发,见丛菊再开,不禁再度流泪,心总牵挂着故园。
诗人《客社》一诗亦云:“南菊再逢人病卧”,《九日》又云:“系舟身万里”,均可参读。
此处写得深沉含蓄,耐人寻味。
身在夔州,心系故园,为下七首张目。
尾联在时序推移中叙写秋声。
西风凛冽,傍晚时分天气更是萧瑟寒冷,意味冬日即将来临,人们在加紧赶制寒衣,白帝城高高的城楼上,晚风中传来急促的砧声。
白帝城在东,夔州府在西,诗人身在夔州,听到白帝城传来的砧杵之声。
砧杵声是妇女制裁棉衣时,槌捣衣服的声音。
砧即捣衣之石。
此诗末二句,关合全诗,回到景物,时序由白天推到日暮,客子羁旅之情更见艰难,故能结上生下,下面接着写夔州孤城,一气蝉联。
钱注杜诗称:“以节则杪秋,以地则高城,以时则薄暮,刀尺苦寒,急砧促别,末句标举兴会,略有五重,所谓嵯峨萧瑟,真不可言。
”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天末怀李白 文翻注译赏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凉风飕飕地从天边刮起,你的心境怎样呢?
令我惦念不已。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我的书信不知何时你能收到?
只恐江湖险恶,秋水多风浪。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创作诗文最忌讳坦荡的命途,奸佞小人最希望好人犯错误。
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你与沉冤的屈子同命运,应投诗于汨罗江诉说冤屈与不平。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杜甫诗选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125 2、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168-169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天末:天的尽头。
秦州地处边塞,如在天之尽头。
当时李白因永王李璘案被流放夜郎,途中遇赦还至湖南。
君子:指李白。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鸿雁:喻指书信。
古代有鸿雁传书的说法。
江湖:喻指充满风波的路途。
这是为李白的行程担忧之语。
文章憎命达,魑(chī)魅(mèi)喜人过。
命:命运,时运。
文章:这里泛指文学。
这句意思是:有文才的人总是薄命遭忌。
魑魅:鬼怪,这里指坏人或邪恶势力。
过:过错,过失。
这句指魑魅喜欢幸灾乐祸,说明李白被贬是被诬陷的。
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mì)罗。
冤魂:指屈原。
屈原被放逐,投汨罗江而死。
杜甫深知李白从永王李璘实出于爱国,却蒙冤放逐,正和屈原一样。
所以说,应和屈原一起诉说冤屈。
汨罗:汨罗江,在湖南湘阴县东北。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杜甫诗选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125 2、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168-169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凉风飕飕地从天边刮起,你的心境怎样呢?
令我惦念不已。
天末:天的尽头。
秦州地处边塞,如在天之尽头。
当时李白因永王李璘案被流放夜郎,途中遇赦还至湖南。
君子:指李白。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我的书信不知何时你能收到?
只恐江湖险恶,秋水多风浪。
鸿雁:喻指书信。
古代有鸿雁传书的说法。
江湖:喻指充满风波的路途。
这是为李白的行程担忧之语。
文章憎命达,魑(chī)魅(mèi)喜人过。
创作诗文最忌讳坦荡的命途,奸佞小人最希望好人犯错误。
命:命运,时运。
文章:这里泛指文学。
这句意思是:有文才的人总是薄命遭忌。
魑魅:鬼怪,这里指坏人或邪恶势力。
过:过错,过失。
这句指魑魅喜欢幸灾乐祸,说明李白被贬是被诬陷的。
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mì)罗。
你与沉冤的屈子同命运,应投诗于汨罗江诉说冤屈与不平。
冤魂:指屈原。
屈原被放逐,投汨罗江而死。
杜甫深知李白从永王李璘实出于爱国,却蒙冤放逐,正和屈原一样。
所以说,应和屈原一起诉说冤屈。
汨罗:汨罗江,在湖南湘阴县东北。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杜甫诗选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125 2、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168-169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首句以秋风起兴,给全诗笼罩一片悲愁。
诗人说:时值凉风乍起,景物萧疏,怅望云天,此意如何?
只此两句,已觉人海沧茫,世路凶险,无限悲凉,凭空而起。
次句不言自己心境,却反问远人:“君子意如何?
”看似不经意的寒暄,而于许多话不知应从何说起时,用这不经意语,反表现出最关切的心情。
这是返朴归真的高度概括,言浅情深,意象悠远。
以杜甫论,自身沦落,本不足虑,而才如远人,罹此凶险,定知其意之难平,远过于自己,含有“与君同命,而君更苦”之意。
此无边揣想之辞,更见诗人想念之殷。
代人着想,“怀”之深也。
挚友遇赦,急盼音讯,故问“鸿雁几时到”;
潇湘洞庭,风波险阻,因虑“江湖秋水多”。
李慈铭曰:“楚天实多恨之乡,秋水乃怀人之物。
”悠悠远隔,望消息而不可得;
茫茫江湖,唯寄语以祈珍摄。
然而鸿雁不到,江湖多险,觉一种苍茫惆怅之感,袭人心灵。
对友人深沉的怀念,进而发为对其身世的同情。
“文章憎命达”,意谓文才出众者总是命途多舛,语极悲愤,有“怅望千秋一洒泪”之痛:“魑魅喜人过”,隐喻李白长流夜郎,是遭人诬陷。
此二句议论中带情韵,用比中含哲理,意味深长,有极为感人的艺术力量,是传诵千古的名句。
高步瀛引邵长蘅评:“一憎一喜,遂令文人无置身地。
”这二句诗道出了自古以来才智之士的共同命运,是对无数历史事实的高度总结。
此时李白流寓江湘,杜甫很自然地想到被谗放逐、自沉汨罗的爱国诗人屈原。
李白的遭遇和这位千载冤魂,在身世遭遇上有某些相同点,所以诗人飞驰想象,遥想李白会向屈原的冤魂倾诉内心的愤懑:“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 这一联虽系想象之词,但因诗人对屈原万分景仰,觉得他自沉殉国,虽死犹存;
李白是亟思平定安史叛乱,一清中原,结果获罪远谪,虽遇赦而还,满腔的怨愤,自然会对前贤因秋风而寄意。
这样,“应共冤魂语”一句,就很生动真实地表现了李白的内心活动。
最后一句“投诗赠汨罗”,用一“赠”字,是想象屈原永存,他和李白千载同冤,斗酒诗百篇的李白,一定作诗相赠以寄情。
这一“赠”字之妙,正如黄生所说:“不曰吊而曰赠,说得冤魂活现。
”(《读杜诗说》) 这首因秋风感兴而怀念友人的抒情诗,感情十分强烈,但不是奔腾浩荡、一泻千里地表达出来,感情的潮水千回百转,萦绕心际。
吟诵全诗,如展读友人书信,充满殷切的思念、细微的关注和发自心灵深处的感情,反复咏叹,低回婉转,沉郁深微,实为古代抒情名作。
参考资料: 1、 孙艺秋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501-502
严郑公宅同咏竹 文翻注译赏
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
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
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
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
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
嫩绿的竹子有一半还包着笋壳,新长的枝梢刚伸出墙外。
翠竹的影子投映在书上,使人感到光线暗下来。
竹影移过酒樽也觉得清凉。
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
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竹经雨洗显得秀丽而洁净,微风吹来,可以闻到淡淡的清香。
只要不被摧残,一定可以看到它长到拂云之高。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绿竹半含箨(tuò),新梢才出墙。
色侵书帙(zhì)晚,阴过酒樽(zūn)凉。
含箨:包有笋壳。
箨:笋壳书帙:书套。
帙:包书的布套。
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
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
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
嫩绿的竹子有一半还包着笋壳,新长的枝梢刚伸出墙外。
翠竹的影子投映在书上,使人感到光线暗下来。
竹影移过酒樽也觉得清凉。
含箨(han tuò):包有笋壳。
箨:笋壳书帙(shu zhì):书套。
帙:包书的布套。
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
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竹经雨洗显得秀丽而洁净,微风吹来,可以闻到淡淡的清香。
只要不被摧残,一定可以看到它长到拂云之高。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
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
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
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这是杜甫赴好友严武家宴饮时同题之作。
严武素与杜甫友善,字季鹰,华州华阴人,虽武夫,亦能诗,全唐诗中录存六首。
他性豪爽,读书不甚究其义。
八岁时,因其父挺之不答其母,乃手刃父妾英。
其父屡禁其习武。
后以荫调太原府参军,累迁殿中侍御史。
玄宗入蜀,(公元七五六年)擢谏议大夫。
至德后,历剑南节度使,再为成都尹。
以破吐蕃功,进检校吏部尚书,封郑国公。
与杜甫最友善,镇剑南时,甫因避乱往依之。
全诗清新雅致,风格与作者一贯诗风有异。
“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描写了新发之竹,“半含”“才出”抓住了春笋蓬勃生长的典型过程。
竹生长是看不见的,作者化静为动,用“含”,“出”把竹的生长过程写活了。
“色侵书帙晚”,竹的颜色绿得逼你的眼,绿色映照在书卷上,似乎是天色暗了下来,“阴过酒樽凉”,竹影摇曳,竹色青葱,晃动的竹影移过酒器,显得更加清凉了。
颔联选取竹“色”给人的感受,让我们仿佛置身于竹荫中,品着清凉的美酒。
“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
”细细的春雨把竹洗得一尘不染,微微的春风送来缕缕竹的清香。
颈联继续从视觉和嗅觉来感触竹。
“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尾联作者展开想像,仿佛看到了高高的竹已经伸入云端,轻轻的拂动着。
本诗是一首应答之作,自然少不了对主人的一番赞颂,以竹盛赞了严郑公高洁的情操,杜甫虽然长严武十四岁,严武也是一个毁誉参半的人物,但作者后半生长期依赖严武接济,出语自然更加谦恭。
不过本诗也值得称道,特别是“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
”与“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四句,后人单独辑录在一起,成了一首咏竹的绝佳之句。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送孔巢父谢病归游江东兼呈李白 文翻注译赏
巢父掉头不肯住,东将入海随烟雾。
诗卷长留天地间,钓竿欲拂珊瑚树。
深山大泽龙蛇远,春寒野阴风景暮。
蓬莱织女回云车,指点虚无是归路。
自是君身有仙骨,世人那得知其故。
惜君只欲苦死留,富贵何如草头露?
蔡侯静者意有余,清夜置酒临前除。
罢琴惆怅月照席:“几岁寄我空中书?
南寻禹穴见李白,道甫问讯今何如!
”
巢父掉头不肯住,东将入海随烟雾。
孔巢父摇头不住长安,将去东海随烟雾飘流。
诗卷长留天地间,钓竿欲拂珊瑚树。
将诗卷永远留人世间,放竿垂钓采珊瑚求生。
深山大泽龙蛇远,春寒野阴风景暮。
隐居深山般遁世高蹈,时值春寒冷峭景凋零。
蓬莱织女回云车,指点虚无是归路。
仙女们驾着云车而来,指点虚无的归隐之处。
自是君身有仙骨,世人那得知其故。
自以为他有仙风道骨,谁知离长安归隐之因?
惜君只欲苦死留,富贵何如草头露?
爱惜巢父想苦苦相留,应知富贵像草尖露水!
蔡侯静者意有余,清夜置酒临前除。
蔡侯是淡薄名利的人,趁凉夜庭中摆酒饯行。
罢琴惆怅月照席:“几岁寄我空中书?
失意停琴见孤月残席,何年从仙界寄我书信?
南寻禹穴见李白,道甫问讯今何如!
” 向南找禹穴若见李白,代我问候他现在怎样!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杜甫诗选注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8年8月版 :第15-17页 . 2、 于海娣 等 .唐诗鉴赏大全集 .北京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0年12月版 :第151-152页 .
巢父掉头不肯住,东将入海随烟雾。
这句写巢父无心功名富贵。
掉头,犹摇头。
“不肯住”三字要和下文“苦死留”对看。
朋友们要他待在长安,他总是摇头。
诗卷长留天地间,钓竿欲拂珊瑚树。
深山大泽龙蛇远,春寒野阴风景暮。
蓬莱织女回云车,指点虚无是归路。
归路:犹归宿。
自是君身有仙骨,世人那得知其故。
知其故:指弃宫访道之故。
惜君只欲苦死留,富贵何如草头露?
蔡侯静者意有余,清夜置酒临前除。
侯:是尊称,杜甫尝称李白为“李侯”。
静者:恬静的人,谓不热衷富贵。
别人要留,他却欢送,其意更深,所以说“意有馀”。
除,台阶。
罢琴惆怅月照席:“几岁寄我空中书?
罢琴:弹完了琴。
酒阑琴罢,就要分别,故不免“惆怅”。
下面三句都是临别时的嘱咐。
空中书:泛指仙人寄来的信。
把对方看作神仙,故称为空中书,杜甫是不信神仙的。
“几岁”二字很幽默,意思是说不知你何岁何年才成得个神仙。
南寻禹穴见李白,道甫问讯今何如!
” 这两句是要巢父见到李白时代为问好。
“问讯”一词,汉代已有,唐代诗文中尤多。
如韦应物诗“释子来问讯,诗人亦扣关”,杜诗如“问讯东桥竹,将军有报书”,并含问好意。
禹穴有二,这里是指浙江绍兴县的禹穴。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杜甫诗选注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8年8月版 :第15-17页 . 2、 于海娣 等 .唐诗鉴赏大全集 .北京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0年12月版 :第151-152页 .
巢父掉头不肯住,东将入海随烟雾。
孔巢父摇头不住长安,将去东海随烟雾飘流。
这句写巢父无心功名富贵。
掉头,犹摇头。
“不肯住”三字要和下文“苦死留”对看。
朋友们要他待在长安,他总是摇头。
诗卷长留天地间,钓竿欲拂珊瑚树。
将诗卷永远留人世间,放竿垂钓采珊瑚求生。
深山大泽龙蛇远,春寒野阴风景暮。
隐居深山般遁世高蹈,时值春寒冷峭景凋零。
蓬莱织女回云车,指点虚无是归路。
仙女们驾着云车而来,指点虚无的归隐之处。
归路:犹归宿。
自是君身有仙骨,世人那得知其故。
自以为他有仙风道骨,谁知离长安归隐之因?
知其故:指弃宫访道之故。
惜君只欲苦死留,富贵何如草头露?
爱惜巢父想苦苦相留,应知富贵像草尖露水!
蔡侯静者意有余,清夜置酒临前除。
蔡侯是淡薄名利的人,趁凉夜庭中摆酒饯行。
侯:是尊称,杜甫尝称李白为“李侯”。
静者:恬静的人,谓不热衷富贵。
别人要留,他却欢送,其意更深,所以说“意有馀”。
除,台阶。
罢琴惆怅月照席:“几岁寄我空中书?
失意停琴见孤月残席,何年从仙界寄我书信?
罢琴:弹完了琴。
酒阑琴罢,就要分别,故不免“惆怅”。
下面三句都是临别时的嘱咐。
空中书:泛指仙人寄来的信。
把对方看作神仙,故称为空中书,杜甫是不信神仙的。
“几岁”二字很幽默,意思是说不知你何岁何年才成得个神仙。
南寻禹穴见李白,道甫问讯今何如!
” 向南找禹穴若见李白,代我问候他现在怎样!
这两句是要巢父见到李白时代为问好。
“问讯”一词,汉代已有,唐代诗文中尤多。
如韦应物诗“释子来问讯,诗人亦扣关”,杜诗如“问讯东桥竹,将军有报书”,并含问好意。
禹穴有二,这里是指浙江绍兴县的禹穴。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杜甫诗选注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8年8月版 :第15-17页 . 2、 于海娣 等 .唐诗鉴赏大全集 .北京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0年12月版 :第151-152页 .
巢父掉头不肯住,东将入海随烟雾。
诗卷长留天地间,钓竿欲拂珊瑚树。
深山大泽龙蛇远,春寒野阴风景暮。
蓬莱织女回云车,指点虚无是归路。
自是君身有仙骨,世人那得知其故。
惜君只欲苦死留,富贵何如草头露?
蔡侯静者意有余,清夜置酒临前除。
罢琴惆怅月照席:“几岁寄我空中书?
南寻禹穴见李白,道甫问讯今何如!
” 此诗写孔巢父执意离开长安,蔡侯为之设宴饯行,杜甫在宴上赋此诗以表达依依不舍之情,并在诗中赞扬了孔巢父的高风亮节。
此诗前四句叙述孔巢父辞别长安去往江东。
五至八句写的是诗人对孔巢父此去途中的想象之情境。
九至十二句言孔巢父对人生有独特的见解,对功名利禄看得很淡,且归隐之心已决。
十三至十六句写蔡侯置酒为孔巢父饯行的情景。
最后两句请孔巢父转达对李白的问候,点明题中的“兼呈李白”,从侧面点出了李白与杜甫之间的深厚情谊。
孔巢父此去,意在求仙访道,故诗中多缥缈恍惚语,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但也可以看出杜甫早期所受屈原的影响。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 .唐诗鉴赏大全集 .北京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0年12月版 :第151-152页 . 2、 萧涤非:《杜甫诗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8月版,第15-17页
老病 文
寄李十四员外布十二韵 文
名参汉望苑,职述景题舆。
巫峡将之郡,荆门好附书。
远行无自苦,内热比何如。
正是炎天阔,那堪野馆疏。
黄牛平驾浪,画鹢上凌虚。
试待盘涡歇,方期解缆初。
闷能过小径,自为摘嘉蔬。
渚柳元幽僻,村花不扫除。
宿阴繁素柰,过雨乱红蕖。
寂寂夏先晚,泠泠风有馀。
江清心可莹,竹冷发堪梳。
直作移巾几,秋帆发弊庐。
叹庭前甘菊花 文注译
庭前甘菊移时晚,青蕊重阳不堪摘。
明日萧条醉尽醒,残花烂熳开何益?
篱边野外多众芳,采撷细琐升中堂。
念兹空长大枝叶,结根失所缠风霜。
庭前甘菊移时晚,青蕊重阳不堪摘。
甘菊:又名真菊,家菊,花黄,茎紫,气香而味甘,叶可作羹食。
移时晚:谓移植以晚矣,故花开迟,而不堪摘。
蕊(ruǐ):花心。
重阳:农历九月九日。
堪:能。
明日萧条醉尽醒,残花烂熳开何益?
醉尽醒:意谓似醉似醒。
萧条:寂寥。
醉尽醒:谓无菊饮不欢。
烂熳(làn màn):散乱貌。
篱边野外多众芳,采撷细琐升中堂。
众芳:泛指细琐之野花。
中堂:诗中代指高位。
采撷(xié):摘取。
升中堂:花得登庙堂之上,而甘菊反失其时。
念兹空长大枝叶,结根失所缠风霜。
兹:此。
失所:谓失其故所,结根失所,故前曰“空长”。
参考资料: 1、 傅东华选注.杜甫诗.武汉:崇文书局,2014.09:18 2、 周蒙,冯宇主编.全唐诗广选新注集评 4.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4.08:70-72 3、 (唐)杜甫著.杜甫集.太原:三晋出版社,2008.06:35
庭前甘菊移时晚,青蕊重阳不堪摘。
庭前的甘菊花因为移载得晚,到重阳节时花蕊还是青的没有开花,不能摘来观赏。
甘菊:又名真菊,家菊,花黄,茎紫,气香而味甘,叶可作羹食。
移时晚:谓移植以晚矣,故花开迟,而不堪摘。
蕊(ruǐ):花心。
重阳:农历九月九日。
堪:能。
明日萧条醉尽醒,残花烂熳开何益?
等到明天秋景萧瑟人们从酒醉中清醒了,你再开出些残花来有什么用呢?
醉尽醒:意谓似醉似醒。
萧条:寂寥。
醉尽醒:谓无菊饮不欢。
烂熳(làn màn):散乱貌。
篱边野外多众芳,采撷细琐升中堂。
篱笆边的野地里开了许多杂花,人们将这些细碎琐屑的花采了摆在中堂中观赏。
众芳:泛指细琐之野花。
中堂:诗中代指高位。
采撷(xié):摘取。
升中堂:花得登庙堂之上,而甘菊反失其时。
念兹空长大枝叶,结根失所缠风霜。
感念你空长了大大的枝叶,只因跟扎的不是地方才不幸为风霜所侵。
兹:此。
失所:谓失其故所,结根失所,故前曰“空长”。
参考资料: 1、 傅东华选注.杜甫诗.武汉:崇文书局,2014.09:18 2、 周蒙,冯宇主编.全唐诗广选新注集评 4.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4.08:70-72 3、 (唐)杜甫著.杜甫集.太原:三晋出版社,2008.0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