途次(一作落日)望乡

作者: 孟浩然 朝代: 唐代

客行愁落日,乡思重相催。

况在他山外,天寒夕鸟来。

雪深迷郢路,云暗失阳台。

可叹凄惶子,高歌谁为媒。

与张折冲游耆闍寺

作者: 孟浩然 朝代: 唐代

释子弥天秀,将军武库才。

横行塞北尽,独步汉南来。

贝叶传金口,山楼作赋开。

因君振嘉藻,江楚气雄哉。

岘潭作①

作者: 孟浩然 朝代: 唐代

石潭傍隈□[左耳旁+奥],沙岸晓夤缘。

②试垂竹竿钓,果得查头鳊。

③美人聘金错,纤手脍红鲜。

④因谢陆内史,莼羹何足传。

送朱大入秦

作者: 孟浩然 朝代: 唐代

游人五陵去,宝剑值千金。

分手脱相赠,平生一片心。

游人五陵去,宝剑值千金。

朱大你要到长安去,我有宝剑可值千金。

分手脱相赠,平生一片心。

现在我就把这宝剑解下来送给你,以表示我今生对你的友情。

参考资料: 1、 《唐诗鉴赏辞典补编》.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年6月版,第89-90页

游人五陵去,宝剑值千金。

朱大你要到长安去,我有宝剑可值千金。

游人:游子或旅客,此诗指的是朱大。

五陵:地点在长安,唐朝的时候是贵族聚居的地方。

值千金:形容剑之名贵。

值:价值。

分手脱相赠,平生一片心。

现在我就把这宝剑解下来送给你,以表示我今生对你的友情。

脱:解下。

参考资料: 1、 《唐诗鉴赏辞典补编》.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年6月版,第89-90页

送张参明经举兼向泾州觐省

作者: 孟浩然 朝代: 唐代

十五彩衣年,承欢慈母前。

孝廉因岁贡,怀橘向秦川。

四座推文举,中郎许仲宣。

泛舟江上别,谁不仰神仙。

十五彩衣年,承欢慈母前。

彩衣:同“采衣”。

《仪礼·士冠礼》:“将冠者采衣纷在房中南面”。

注:“采衣,未冠者所服”。

承欢:指侍奉父母。

孝廉(lián)因岁贡,怀橘向秦川。

孝廉:应明经试者之称。

每年州举秀才、孝廉送尚书省参加考试,称岁贡。

四座推文举,中郎许仲宣。

泛舟江上别,谁不仰神仙。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自洛之越

作者: 孟浩然 朝代: 唐代

遑遑三十载,书剑两无成。

山水寻吴越,风尘厌洛京。

扁舟泛湖海,长揖谢公卿。

且乐杯中物,谁论世上名。

问舟子

作者: 孟浩然 朝代: 唐代

向夕问舟子,前程复几多。

湾头正堪泊,淮里足风波。

向夕问舟子,前程复几多。

黄昏时候,我询问划船人,前面还有多少路程?

湾头正堪泊,淮里足风波。

船夫说:“河湾处正好停船,淮河里浪高风紧。

”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洗然弟竹亭

作者: 孟浩然 朝代: 唐代

吾与二三子,平生结交深。

俱怀鸿鹄志,昔有鶺鴒心。

逸气假毫翰,清风在竹林。

达是酒中趣,琴上偶然音。

吾与二三子,平生结交深。

我和你们几个兄弟,一向友爱情谊很深。

俱怀鸿鹄志,昔有鶺鴒心。

共同怀抱鸿鹄大志,都有互相救助之心。

逸气假毫翰,清风在竹林。

高雅情趣借诗文表达,清风亮节存留在竹林。

达是酒中趣,琴上偶然音。

共享饮酒的陶然乐趣,偶奏超俗拔群的雅音。

参考资料: 1、 邓安生 孙佩君.孟浩然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4-6

吾与二三子,平生结交深。

我和你们几个兄弟,一向友爱情谊很深。

“吾与”句:我和你们几个兄弟。

二三子:语出《论语·述而》:“二三子以我为隐乎?

” 俱怀鸿鹄志,昔有鶺鴒心。

共同怀抱鸿鹄大志,都有互相救助之心。

鸿鹄(hú)志:指远大的志向。

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鸿:大雁。

鹄:天鹅。

昔:一作“共。

”鶺(jí)鴒(líng)心:兄弟互相关切的心意。

鶺鴒:一种长脚长尾的小鸟。

《诗经·小雅·常棣》:“鶺鴒在原,兄弟急难。

”后世用鶺鴒以喻兄弟。

逸气假毫翰,清风在竹林。

高雅情趣借诗文表达,清风亮节存留在竹林。

逸气:超脱世俗的气概、气度。

假:借助。

毫翰:指毛笔。

亦借指文字、文章。

清风:指竹亭的清爽,也暗喻人的清操洁行。

竹林:此处有双关意,既切题中的“竹亭”,也是借竹林七贤之游喻指作者与诸弟在竹亭游乐事。

达是酒中趣,琴上偶然音。

共享饮酒的陶然乐趣,偶奏超俗拔群的雅音。

达:旷达。

一作“远”。

“琴上”句:语出《晋书·陶潜传》:“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音。

” 参考资料: 1、 邓安生 孙佩君.孟浩然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4-6

吾与二三子,平生结交深。

俱怀鸿鹄志,昔有鶺鴒心。

逸气假毫翰,清风在竹林。

达是酒中趣,琴上偶然音。

  此诗通过竹亭述志,赞扬了兄弟之间志同道合、友爱情深的思想感情。

全诗叙写自己与诸弟很友爱,且都有远大的志向,像古代的竹林七贤一样,常雅集竹亭,饮酒抚琴,以寄托豪情逸气。

  在意象运用上,此诗以竹作为清幽和隐逸的意象。

竹在古代,是潇洒挺拔、高雅脱俗的逸士的象征。

颈联两句的“竹林”有借竹林七贤喻指诗人兄弟之意。

这里继承魏晋风度之气,以魏晋的名士风流来刻画兄弟们的高雅志趣,来烘托他们超然脱俗的品格。

而“竹林”同时切诗题中的竹亭,作者也是借阮籍(竹林七贤之一)的出世之志来映照自己对遁迹竹林的出世生活的无限向往。

  从写作方法上,此诗运用了白描和用典的手法,写了竹亭集会,赋诗饮酒弹琴的和谐场面,写出兄弟之间的友爱之情。

  孟浩然诗中常表现出一种“安以乐”的太平气象,在此诗中则具体表现为“逸气”。

逸气是一种超脱世俗的气概、气度。

陈贻焮《孟浩然诗选》认为,这里的“逸气”表现出孟浩然高雅的心情;

“高雅的心情”是抽象的、综合性的体验,也是孟浩然“韵高”的方面。

从陈贻焮的赏评中可以看到,在这首诗歌中,孟浩然将原本矛盾的“鸿鹄志”和“竹林”的清逸洒脱、高雅爽朗进行有意识的协调,并且调和得极为自然。

此诗是孟浩然的“韵”和“才”能够统一起来的典型例子。

参考资料: 1、 邓安生 孙佩君.孟浩然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4-6 2、 王艳萍.气:孟浩然及其诗歌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3,05 3、 马利文.唐代咏竹诗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硕士论文,2008,06

登望楚山最高顶

作者: 孟浩然 朝代: 唐代

山水观形胜,襄阳美会稽。

最高唯望楚,曾未一攀跻。

石壁疑削成,众山比全低。

晴明试登陟,目极无端倪。

云梦掌中小,武陵花处迷。

暝还归骑下,萝月映深溪。

除夜有怀

作者: 孟浩然 朝代: 唐代

五更钟漏欲相催,四气推迁往复回。

帐里残灯才去焰, 炉中香气尽成灰。

渐看春逼芙蓉枕,顿觉寒销竹叶杯。

守岁家家应未卧,相思那得梦魂来。

2627282930 共311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