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四)

作者: 韦庄 朝代: 唐代

莺嘀残月,绣阁香灯灭。

门外马嘶郎欲别,正是落花时节。

妆成不画蛾眉,含愁独倚金□,去路香尘莫扫,扫即郎去归迟。

对雪献薛常侍

作者: 韦庄 朝代: 唐代

琼林瑶树忽珊珊,急带西风下晚天。

皓鹤褵褷飞不辨, 玉山重叠冻相连。

松装粉穗临窗亚,水结冰锥簇溜悬。

门外寒光利如剑,莫推红袖诉金船。

和陆谏议避地寄东阳进退未决见寄

作者: 韦庄 朝代: 唐代

未归天路紫云深,暂驻东阳岁月侵。

入洛声华当世重, 闵周章句满朝吟。

开炉夜看黄芽鼎,卧瓮闲欹白玉簪。

读易草玄人不会,忧君心是致君心。

天仙子·金似衣裳玉似身

作者: 韦庄 朝代: 唐代

金似衣裳玉似身,眼如秋水鬓如云。

霞裙月帔一群群。

来洞口,望烟分,刘阮不归春日曛。

台城

作者: 韦庄 朝代: 唐代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江面烟雨迷濛,江边绿草如茵。

六朝先后衰亡,宛如南柯一梦。

江鸟哀婉啼叫,听来悲悲切切。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只有台城柳树最是无情,依旧烟笼十里长堤。

参考资料: 1、 吴昊.新编唐诗一百首: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10月第1版:144---145页

江雨霏(fēi)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霏霏:细雨纷纷状。

六朝:指吴、东晋、宋、齐、梁、陈。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烟:指柳树绿阴阴的,像清淡的烟雾一样。

参考资料: 1、 吴昊.新编唐诗一百首: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10月第1版:144---145页

江雨霏(fēi)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江面烟雨迷濛,江边绿草如茵。

六朝先后衰亡,宛如南柯一梦。

江鸟哀婉啼叫,听来悲悲切切。

霏霏:细雨纷纷状。

六朝:指吴、东晋、宋、齐、梁、陈。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只有台城柳树最是无情,依旧烟笼十里长堤。

烟:指柳树绿阴阴的,像清淡的烟雾一样。

参考资料: 1、 吴昊.新编唐诗一百首: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10月第1版:144---145页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南京古称金陵,地处江南,“霏霏”正是状写其多雨而细密如丝的气候特征,芳草弥蔓,绿遍江岸无远不达,一个“齐”字既是形容它又点明季节,这里暗含了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江南三月,暮春草长”的意思。

总之 ,“江”、“雨”、“草”三者交衬共融,构筑出一派迷蒙清幽、如烟似雾的境界。

六朝即孙吴、东晋、宋、齐、梁、陈,金陵于六朝时称建业、建康,作为它们的都城,一直为宫廷所在地和皇公贵戚的活动中心,歌舞饮宴,竞相奢靡,可谓繁盛至极,但这里也是权力角逐的之地,三百余年间战乱频繁,六个王朝迭番更代,犹如走马灯一般,教人顿生目不暇接之感,直觉兴衰遽变,短暂的豪华亦难以持作凭依。

加之江南春雨朦胧、细草凄迷的气氛环境所形成的轻柔婉曼景调,这属于金陵固有节候地域呈现着的自然风貌,它们相互熏染滋润,暗暗逗出一个“梦”字。

倘再作深层探究,“六朝”治乱盛亡的往事早已付诸浩浩江流,无从踪迹了,而“江雨”“江草”却是年年如此,当下映入眼帘的,又是烟笼雾罩般的暮春景色,抚今追昔,自然人事对照,怎能不满怀惆怅迷惘,顿觉一切如梦里境像呢?

况且韦庄出身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市郊)的世家大族 ,远祖韦待价曾为武则天朝宰相,四世祖是著名诗人韦应物,他自己却逢辰不偶,半世落拓,大唐帝国也濒临灭亡,难道就要再蹈“六朝”覆辙吗?

正当潜沉到现实忧虑和历史反思的纷纭意绪中,留连踟蹰,忽地耳旁传来数声鸟啼,陡然惹起新的慨叹:鸟儿不解世事无常、治乱代变的严重,只依时序自在啼鸣,却让多情的人何以为堪?

“空”字写出了因鸟声触发的感叹。

  如果说前两句以总体笔墨,描摹金陵的景光风物,而情景中,只凭“梦”字轻轻透露消息;

那么,后联则将目光回转到“台城”,正面点明题旨,并选择“柳”为高度凝聚的媒介形象,即景抒情,藉情统驭景,呈现了浓厚的主观指向。

就像京城是全国中枢似的,台城也是金陵的中枢,皇宫和台省(中央政府)都在这里,六代倾覆的最后一幕往往于此处结束。

然而,堆烟叠雾的杨柳却容颜未改,春来依旧绿遍十里长堤,一如台城豪华鼎盛时,所以说它“无情”。

由于韦庄从 “六朝如梦”的感受里联想到严峻的现实危机,悲悼大唐帝国的江河日下,灭亡之势已不可回,面对烟柳的生机勃勃、逢春必发景象,排遣无计中,才托辞他向,归于 “台城柳”的“无情”吧。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菩萨蛮·洛阳城里春光好

作者: 韦庄 朝代: 唐代

洛阳城里春光好,洛阳才子他乡老。

柳暗魏王堤,此时心转迷。

桃花春水渌,水上鸳鸯浴。

凝恨对残晖,忆君君不知。

洛阳城里春光好,洛阳才子他乡老。

春暖花开,万象更新。

洛阳城里,春光明媚,娇好异常。

可是,我这个天涯浪子,却只能异地漂泊,老死他乡。

柳暗魏王堤,此时心转迷。

眼前的魏王堤上,杨柳依依,浓荫茂密。

而我心怀隐痛,满心凄迷,惆怅不已。

桃花春水渌,水上鸳鸯浴。

桃花嫣红,春水碧绿,烟笼柳堤,水浴鸳鸯。

此物之出双入对,相守相依,更勾起我这个离人永隔之悲苦。

凝恨对残晖,忆君君不知。

无以释解,只好把一腔相思相忆之情凝结成的丝丝愁恨,化解到落日西沉的余晖之中。

远方的人儿呵,遥远的故国呵,你知道不,我这是在怀念着你呵!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洛阳城里春光好,洛阳才子他乡老。

春:一作“风”。

洛阳才子:西汉时洛阳人贾谊,年十八能诵诗书,长于写作,人称洛阳才子。

这里指作者本人,作者早年寓居洛阳。

柳暗魏王堤,此时心转迷。

魏王堤:即魏王池。

唐代洛水在洛阳溢成一个池,成为洛阳的名胜。

唐太宗贞观中赐给魏王李泰,故名魏王池。

有堤与洛水相隔,因称魏王堤。

桃花春水渌,水上鸳鸯浴。

渌:一本作“绿”,水清的样子。

凝恨对残晖,忆君君不知。

凝恨:愁恨聚结在一起。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洛阳城里春光好,洛阳才子他乡老。

春暖花开,万象更新。

洛阳城里,春光明媚,娇好异常。

可是,我这个天涯浪子,却只能异地漂泊,老死他乡。

春:一作“风”。

洛阳才子:西汉时洛阳人贾谊,年十八能诵诗书,长于写作,人称洛阳才子。

这里指作者本人,作者早年寓居洛阳。

柳暗魏王堤,此时心转迷。

眼前的魏王堤上,杨柳依依,浓荫茂密。

而我心怀隐痛,满心凄迷,惆怅不已。

魏王堤:即魏王池。

唐代洛水在洛阳溢成一个池,成为洛阳的名胜。

唐太宗贞观中赐给魏王李泰,故名魏王池。

有堤与洛水相隔,因称魏王堤。

桃花春水渌,水上鸳鸯浴。

桃花嫣红,春水碧绿,烟笼柳堤,水浴鸳鸯。

此物之出双入对,相守相依,更勾起我这个离人永隔之悲苦。

渌:一本作“绿”,水清的样子。

凝恨对残晖,忆君君不知。

无以释解,只好把一腔相思相忆之情凝结成的丝丝愁恨,化解到落日西沉的余晖之中。

远方的人儿呵,遥远的故国呵,你知道不,我这是在怀念着你呵!

凝恨:愁恨聚结在一起。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洛阳城里春光好,洛阳才子他乡老。

柳暗魏王堤,此时心转迷。

桃花春水渌,水上鸳鸯浴。

凝恨对残晖,忆君君不知。

  这首词是韦庄在公元九世纪(唐僖宗中和年间)避乱洛阳时的作品。

韦庄客居洛阳,正是国家多事之秋,战乱频仍,民不聊生;

自己则浪迹他乡一事无成。

所以词一开头,就以排比偶句写景抒慨。

上句写景,洛阳多花,春光确实很好;

下句抒慨,洛阳多才子,但他们却因为生不逢时而垂老他乡。

洛阳的大好春光未能使之陶醉,反而触发了他的隐忧,可见这位“洛阳才子”此时感慨颇深。

这里,“春光好”是淡写,“他乡老”却是重笔,情景两两对举,比照十分鲜明,以情景的反差表现了心理的反差,突出了“春光”却在“他乡”、虽“好”可惜已“老”的矛盾心境。

明代戏剧家汤显祖读到这里说“可怜可怜,使我心恻”(汤显祖评本《花间集》卷一),可见“他乡老”一语,既是韦庄一类晚唐士人的慨叹,也是历代失意士人胸中共有的块垒。

三四句承上,一句写景,一句写心。

魏王堤即魏王池,因“贞观中,以赐魏王泰”而得名,它是东都洛阳的游赏胜景。

但安史乱后,东都已失去昔日的魅力,更何况此时游赏,就更有一番今不如昔之感了。

句中着一“暗”字,虽是烟笼柳堤的实景描绘,但也确是作者的虚笔映衬,从中透露出一种历史与人生的迷蒙感,所以下句就直接托出“此时心转迷”的心态。

眼前所见的是春光缭乱、烟柳迷茫之景,胸中翻腾的是怀才不遇、心志凄迷之情。

眼迷心迷,景迷情迷,使他又一次陷入迷惘忧伤之中。

这也正是他在《中渡晚眺》一诗中所写的“魏王堤畔柳如烟,有客伤时独扣舷”的情与景,不过这里情景更为密合,意旨更为蕴藉。

  过片与首句呼应,具体描绘春光之好:桃花红艳,春水清澈,鸳鸯双双,嬉戏水上,一片明丽的春色,一派盎然的春意。

写到这里,作者似乎已从上片心迷之情中解脱出来,陶醉于融洽的春光之中了。

其实并不,后面两句说明他又一次以情景的反差来表现自己心理的反差,又一次表达自己的心迷:“凝恨对残晖,忆君君不知”。

这里,词人面对残晖,一方面是恨意郁结,家国之痛,身世之悲,都化成恨在心头凝结。

下一“凝”字,极共沉重。

另方面是深切忆念,故国之忆,亲友之忆,都化成怨在心底激荡。

下一 “忆”字,格外深挚。

“君不知”三字,以怨对方的不知、无情、无动于衷,曲折表达自己的忆念之深、之切、之诚、之纯,真是“无限低徊,可谓语重心长矣”(丁寿田等《唐五代四大名家词》乙篇)。

吴蘅照在《莲子居词话》中说:“韦相清空善转”。

这首词,以恨转忆,以景迷转心迷,以情景反差转心理反差,就此一端,也可看出吴蘅照说他“善转”是不错的。

  洛阳是词人的第二故乡,因而他对洛阳有着深厚的感情。

此词开头,即叠用“洛阳”二字,而且突出地把它放在句首,就是这种感情的具现。

“洛阳才子”是词人自指,因为他的成名之作《秦妇吟》就是在洛阳写的,并获得了“秦妇吟秀才”的美誉。

洛阳的春光好在:一是魏王堤上阴翳的垂柳,上蔽天日,下荫游人;

二是桃花水暖,鸳鸯双浴于澄波碧水之中。

杨柳依依,更添离别之情;

鸳鸯喁喁,益增寂寞之感。

这些都是词人在洛阳所习见的景物,因而情不自禁地流露出心底的呼唤。

参考资料: 1、 叶嘉莹 等 .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卷)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8 :168-170 .

观猎

作者: 韦庄 朝代: 唐代

苑墙东畔欲斜晖,傍苑穿花兔正肥。

公子喜逢朝罢日, 将军夸换战时衣。

鹘翻锦翅云中落,犬带金铃草上飞。

直待四郊高鸟尽,掉鞍齐向国门归。

女冠子

作者: 韦庄 朝代: 唐代

四月十七,正是去年今日。

别君时,忍泪佯低面, 含羞半敛眉¤ 不知魂已断,空有梦相随。

除却天边月,没人知。

昨夜夜半,枕上分明梦见。

语多时,依旧桃花面, 频低柳叶眉¤ 半羞还半喜,欲去又依依。

觉来知是梦,不胜悲。

思归

作者: 韦庄 朝代: 唐代

暖丝无力自悠扬,牵引东风断客肠。

外地见花终寂寞, 异乡闻乐更凄凉。

红垂野岸樱还熟,绿染回汀草又芳。

旧里若为归去好,子期凋谢吕安亡。

咸阳怀古

作者: 韦庄 朝代: 唐代

城边人倚夕阳楼,城上云凝万古愁。

山色不知秦苑废, 水声空傍汉宫流。

李斯不向仓中悟,徐福应无物外游。

莫怪楚吟偏断骨,野烟踪迹似东周。

2122232425 共302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