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影神三首 文翻注赏
己酉岁九月九日 文翻注译
靡靡秋已夕,凄凄风露交。
蔓草不复荣,园木空自凋。
清气澄余滓,杳然天界高。
哀蝉无留响,丛雁鸣云霄。
万化相寻绎,人生岂不劳?
从古皆有没,念之中心焦。
何以称我情?
浊酒且自陶。
千载非所知,聊以永今朝。
靡靡秋已夕,凄凄风露交。
衰颓零落秋已晚,寒露凄风相缭绕。
蔓草不复荣,园木空自凋。
蔓草稀疏渐枯萎,园中林木空自凋。
清气澄余滓,杳然天界高。
清澄空气无尘埃,天宇茫茫愈显高。
哀蝉无留响,丛雁鸣云霄。
悲切蝉鸣已绝响,成行大雁啼云霄。
万化相寻绎,人生岂不劳?
万物更替常变化,人生怎能不辛劳!
从古皆有没,念之中心焦。
自古有生即有死,念此心中似煎熬。
何以称我情?
浊酒且自陶。
如何方可舒心意,饮酒自能乐陶陶。
千载非所知,聊以永今朝。
千年之事无需知,姑且行乐尽今朝。
参考资料: 1、 孟二冬 .陶渊明集译注 :昆仑出版社 ,2008-01 .
靡靡秋已夕,凄凄风露交。
靡靡(mǐ):零落的样子。
陆机《叹逝赋》:”亲落落而日稀,友靡靡而愈索。
”已夕:己晚。
蔓草不复荣,园木空自凋。
蔓草:蔓生的草。
蔓:细长不能直立的茎,木本曰藤,草木曰蔓。
清气澄余滓,杳然天界高。
余滓(zǐ):残余的渣滓,指尘埃。
哀蝉无留响,丛雁鸣云霄。
丛雁:犹群雁。
丛:聚集。
万化相寻绎,人生岂不劳?
万化:万物,指宇宙自然。
从古皆有没,念之中心焦。
没:指死亡。
何以称我情?
浊酒且自陶。
称(chèn):适合。
千载非所知,聊以永今朝。
永:延长。
《诗经·小雅·白驹》:“絷之维之,以永今朝。
” 参考资料: 1、 孟二冬 .陶渊明集译注 :昆仑出版社 ,2008-01 .
靡靡秋已夕,凄凄风露交。
衰颓零落秋已晚,寒露凄风相缭绕。
靡靡(mǐ):零落的样子。
陆机《叹逝赋》:”亲落落而日稀,友靡靡而愈索。
”已夕:己晚。
蔓草不复荣,园木空自凋。
蔓草稀疏渐枯萎,园中林木空自凋。
蔓草:蔓生的草。
蔓:细长不能直立的茎,木本曰藤,草木曰蔓。
清气澄余滓,杳然天界高。
清澄空气无尘埃,天宇茫茫愈显高。
余滓(zǐ):残余的渣滓,指尘埃。
哀蝉无留响,丛雁鸣云霄。
悲切蝉鸣已绝响,成行大雁啼云霄。
丛雁:犹群雁。
丛:聚集。
万化相寻绎,人生岂不劳?
万物更替常变化,人生怎能不辛劳!
万化:万物,指宇宙自然。
从古皆有没,念之中心焦。
自古有生即有死,念此心中似煎熬。
没:指死亡。
何以称我情?
浊酒且自陶。
如何方可舒心意,饮酒自能乐陶陶。
称(chèn):适合。
千载非所知,聊以永今朝。
千年之事无需知,姑且行乐尽今朝。
永:延长。
《诗经·小雅·白驹》:“絷之维之,以永今朝。
” 参考资料: 1、 孟二冬 .陶渊明集译注 :昆仑出版社 ,2008-01 .
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 文翻注译赏
寝迹衡门下,邈与世相绝。
顾盼莫谁知,荆扉昼常闭。
凄凄岁暮风,翳翳经日雪。
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
劲气侵襟袖,箪瓢谢屡设。
萧索空宇中,了无一可悦!
历览千载书,时时见遗烈。
高操非所攀,谬得固穷节。
平津苟不由,栖迟讵为拙!
寄意一言外,兹契谁能别?
寝迹衡门下,邈与世相绝。
隐居茅舍掩行迹,远与尘世相隔绝。
顾盼莫谁知,荆扉昼常闭。
无人知晓来眷顾,白天柴门常关闭。
凄凄岁暮风,翳翳经日雪。
年终寒风正凄冷,天空阴暗整日雪。
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
侧耳倾听无声响,放眼户外已皎洁。
劲气侵襟袖,箪瓢谢屡设。
劲峭寒气侵襟袖,粗茶淡饭常空设。
萧索空宇中,了无一可悦!
房中空荡显凄凉,竟无一事可欢悦。
历览千载书,时时见遗烈。
千年古书皆阅览,时时读见古义烈。
高操非所攀,谬得固穷节。
高尚德操不敢攀,只想守穷为气节。
平津苟不由,栖迟讵为拙!
坦途大道若不走,隐居躬耕岂算拙?
寄意一言外,兹契谁能别?
我寄深意在言外,志趣相合谁识别!
参考资料: 1、 郭维森 包景诚.陶渊明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124-127
寝迹衡门下,邈与世相绝。
寝迹:埋没行踪,指隐居。
衡门:横木为门,指简陋的居室。
邈(miǎo):远。
世:指世俗,官场。
绝:断绝往来。
顾盼莫谁知,荆扉昼常闭。
顾盼:犹言看顾、眷顾。
莫:没有人。
荆扉(fēi):用荆条编成的柴门。
凄凄岁暮风,翳翳经日雪。
翳翳(yì):阴暗的样子。
经日雪:下了一整天的雪。
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
倾耳:侧耳细听的样子。
无希声:没有一点声音。
希:少。
《老子》:“听之不闻名曰希。
”河上公注:“无声曰希。
”皓(hào)已洁:已皓洁。
副词“已”插入两个形容词之间,是一种修辞方式。
皓:白,明。
劲气侵襟袖,箪瓢谢屡设。
劲气:猛烈的寒气。
“箪(dān)瓢”句:意思是说,像颜回那样一箪食、一瓢饮的日子也很难得,我(们)箪瓢常空,无食可陈于面前。
箪瓢:即箪食瓢饮。
箪:竹编的盛饭容器。
瓢:剖开葫芦做成的舀水器。
《论语·雍也》:“子曰:贤哉。
回也!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回,指孔子学生颜回。
谢:辞绝。
屡:经常。
设:陈设。
萧索空宇中,了无一可悦!
萧索:萧条,冷落。
空宇:空荡荡的房屋。
形容一无所有。
了无:一点也没有。
可悦:可以使人高兴的事情。
历览千载书,时时见遗烈。
遗烈:指古代正直、刚毅、有高尚节操的贤士。
高操非所攀,谬得固穷节。
谬(miù):误,谦辞。
固穷节:固守穷困的气节。
《论语·卫灵公》:“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 平津苟不由,栖迟讵为拙!
平津:平坦的大道,喻仕途。
津:本义为渡口,这里指道路。
苟:如果。
由:沿看,遵循。
栖迟:游息,指隐居。
《诗经·陈风·衡门》:“衡门之下,可以栖迟。
”讵(jù):岂。
寄意一言外,兹契谁能别?
一言外:一言之外。
一言:指上面四句话。
外:意思是除四句话外还有很多的未尽之意。
契(qì):契合,指志同道合。
别:识别。
参考资料: 1、 郭维森 包景诚.陶渊明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124-127
寝迹衡门下,邈与世相绝。
隐居茅舍掩行迹,远与尘世相隔绝。
寝迹:埋没行踪,指隐居。
衡门:横木为门,指简陋的居室。
邈(miǎo):远。
世:指世俗,官场。
绝:断绝往来。
顾盼莫谁知,荆扉昼常闭。
无人知晓来眷顾,白天柴门常关闭。
顾盼:犹言看顾、眷顾。
莫:没有人。
荆扉(fēi):用荆条编成的柴门。
凄凄岁暮风,翳翳经日雪。
年终寒风正凄冷,天空阴暗整日雪。
翳翳(yì):阴暗的样子。
经日雪:下了一整天的雪。
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
侧耳倾听无声响,放眼户外已皎洁。
倾耳:侧耳细听的样子。
无希声:没有一点声音。
希:少。
《老子》:“听之不闻名曰希。
”河上公注:“无声曰希。
”皓(hào)已洁:已皓洁。
副词“已”插入两个形容词之间,是一种修辞方式。
皓:白,明。
劲气侵襟袖,箪瓢谢屡设。
劲峭寒气侵襟袖,粗茶淡饭常空设。
劲气:猛烈的寒气。
“箪(dān)瓢”句:意思是说,像颜回那样一箪食、一瓢饮的日子也很难得,我(们)箪瓢常空,无食可陈于面前。
箪瓢:即箪食瓢饮。
箪:竹编的盛饭容器。
瓢:剖开葫芦做成的舀水器。
《论语·雍也》:“子曰:贤哉。
回也!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回,指孔子学生颜回。
谢:辞绝。
屡:经常。
设:陈设。
萧索空宇中,了无一可悦!
房中空荡显凄凉,竟无一事可欢悦。
萧索:萧条,冷落。
空宇:空荡荡的房屋。
形容一无所有。
了无:一点也没有。
可悦:可以使人高兴的事情。
历览千载书,时时见遗烈。
千年古书皆阅览,时时读见古义烈。
遗烈:指古代正直、刚毅、有高尚节操的贤士。
高操非所攀,谬得固穷节。
高尚德操不敢攀,只想守穷为气节。
谬(miù):误,谦辞。
固穷节:固守穷困的气节。
《论语·卫灵公》:“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 平津苟不由,栖迟讵为拙!
坦途大道若不走,隐居躬耕岂算拙?
平津:平坦的大道,喻仕途。
津:本义为渡口,这里指道路。
苟:如果。
由:沿看,遵循。
栖迟:游息,指隐居。
《诗经·陈风·衡门》:“衡门之下,可以栖迟。
”讵(jù):岂。
寄意一言外,兹契谁能别?
我寄深意在言外,志趣相合谁识别!
一言外:一言之外。
一言:指上面四句话。
外:意思是除四句话外还有很多的未尽之意。
契(qì):契合,指志同道合。
别:识别。
参考资料: 1、 郭维森 包景诚.陶渊明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124-127
寝迹衡门下,邈与世相绝。
顾盼莫谁知,荆扉昼常闭。
凄凄岁暮风,翳翳经日雪。
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
劲气侵襟袖,箪瓢谢屡设。
萧索空宇中,了无一可悦!
历览千载书,时时见遗烈。
高操非所攀,谬得固穷节。
平津苟不由,栖迟讵为拙!
寄意一言外,兹契谁能别?
陶渊明不是对于世事无所动心的人,但处在当时东晋统治阶级自相争夺严重的险恶环境中,他只能强作忘情,自求解脱。
解脱之道,是守儒家的固穷之节,融道家的居高观世之情,但又不取儒家的迂腐,道家的泯没是非。
“寝迹”四句,写自己隐居家中,销声匿迹,与世隔绝,四顾没有知己,只好白天把“荆扉”长闭。
“寝迹衡门”,并不是渊明本怀消极,是被黑暗世局迫成的。
“邈与世绝”,实际是“绝”不了的;
“邈”更难说,安帝就被禁近在咫尺的寻阳。
复杂的情怀,坚苦的节操,“莫谁知”倒是真的,就诗篇来说,只把敬远除外。
这四句转折颇多。
起四句叙事,接下去四句写景。
景有“凄凄”之风,“翳翳”之雪。
“凄凄”来自“岁暮”,“翳翳”由于“经日”,轻淡中字字贴实。
四句中由风引起雪,写雪是重点,故风只一句,雪有三句。
“倾耳”二句,千古传诵。
其妙处在轻淡之至,不但全无雕刻之迹,并且也无雕刻之意,落笔自然而兴象精微,声色俱到而痕迹全消,不见“工”之“工”,较后人一意铺张和雕刻,能以少许胜多许。
“劲气”四句,紧承风雪叙事:写寒气侵衣,饮食不足,屋宇空洞萧条,没有什么可娱悦的。
一“劲”字备见凛冽之状;
“谢屡设”三字,以婉曲诙谐之笔写穷困,尤饶达观情趣;
“了无”撇扫之词,承上启下。
“历览”八句,议论作结:屋内外一片严寒(暗包政治气候),事无“可悦”,唯一的排遣和安慰,只有借读“千载书”,学习古代高人志士的“遗烈”;
“遗烈”两字,偶露激情。
“高操”两句,又出以诙谐,掩抑激情。
有人说这是讽刺当时受桓玄下诏褒扬的假“高士”皇甫希之之流,实际上还包含作者不愿为司马氏与桓氏的争夺而去殉“臣节”的意思;
假高、愚忠,俱不屑为。
“固穷”自守,本无以此鸣高之意,故自嘲此节为“谬得”。
诙谐中表现了坚贞与超脱的结合,正是前面说的对于儒道精神很好的取舍与结合:是非不昧,节行不辱,而又不出于迂拘。
仕进的“平津”既不愿再走,那么困守“衡门”,就不自嫌其“拙”了;
不说“高”,又说“拙”,正是高一等,超一等。
“寄意”二句,才写到赠诗敬远的事,说“寄意”于“言外”,只有敬远能辨别此心“契合”之道,归结诗题,又露感慨。
黄文焕《陶诗析义》说这八句,转折变化,如“层波迭浪”,庶几近之;
但更应该说这“层波迭浪”表面上竟能呈现为一片宁静的涟漪。
孔子说过“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论语·卫灵公》),事实上固守其穷决非易事。
陶渊明在诗中坦率地说自己是“谬得固穷节”,论者或以为这是他的谦辞,其实这一句诗表明他本来并不想走这样一条路,现在只是不得已而为之罢了。
在陶渊明面前有两条路:一是在官场里不断运作和升迁,那是阳关大道(“平津”);
另一条是退守田园,栖迟于衡门之下,这是独木小桥。
陶渊明说,既然前一条路走不成,那么只好走后一条,这也不算是“拙”。
话是这么说,却总是有点不得已而求其次的味道,有自我安慰的意思。
这时的陶渊明认为固守其穷乃是“拙”,算不得“高操”。
可知他本心深处并不打算“拙”,只是实逼此处、无可奈何罢了;
这与他后来下决心“守拙归园田”(《归园田居》其一),心情是两样的。
这首诗绝大部分诗句意思都相当明确,只有结穴处“寄意一言外,兹契谁能别”两句颇有玄言的色彩。
这里的“一言”,或谓指“固穷”,或谓指“栖迟讵为拙”,恐怕都不大合适,既然是“一言”,应当只能是指出上句之末的那个“拙”字——否则就不止“一言”了。
“拙”字在陶诗中出现过多次。
陶渊明后来往往在褒义上使用此字。
在此诗中,“栖迟讵为拙”这一句是为“栖迟”亦即隐居辩护的,他说这样活着还不能说是“拙”,这里“拙”字明显是贬义的。
当然,陶渊明立即又说,“拙”字在它的一般义之外还有言外之意,这就含有要替“拙”字推陈出新的意思了。
诗中末句忽然发问道:谁能够对此作出分析研究呢?
他大约是寄希望于他的从弟陶敬远罢,但也没有明言,此时诗人自己陷入了深沉的反思。
前人论陶渊明此诗往往一味称道其高尚,而无视其情感上的矛盾纠葛,尚未可称为知言。
此诗前半叙事、写景,后半议论,俱以情渗透其中。
尽管事写得很简洁,景写得传神入化,议论很多;
但终以情为主,而情偏没有直接表露。
把悲愤沉痛和坚强,变成闲淡乐观和诙谐,把层波迭浪变为定流清水,陶诗的意境,自然达到了极顶的深厚和醇美。
参考资料: 1、 吴小如 等.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502-503 2、 顾农.说陶渊明《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J].古典文学知识,2006(04)
九日闲居 文翻注译赏
饮酒·十九 文翻注译
畴昔苦长饥,投耒去学仕。
将养不得节,冻馁固缠己。
是时向立年,志意多所耻。
遂尽介然分,拂衣归田里,冉冉星气流,亭亭复一纪。
世路廓悠悠,杨朱所以止。
虽无挥金事,浊酒聊可恃。
畴昔苦长饥,投耒去学仕。
昔日苦于长饥饿,抛开农具去为官。
将养不得节,冻馁固缠己。
休息调养不得法,饥饿严寒将我缠。
是时向立年,志意多所耻。
那时年近三十岁,内心为之甚羞惭。
遂尽介然分,拂衣归田里,坚贞气节当保全,归去终老在田园。
冉冉星气流,亭亭复一纪。
日月运转光阴逝,归来己整十二年。
世路廓悠悠,杨朱所以止。
世道空旷且辽远,杨朱临歧哭不前。
虽无挥金事,浊酒聊可恃。
家贫虽无挥金乐,浊酒足慰我心田。
参考资料: 1、 郭维森 包景诚.陶渊明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141-170
畴(chóu)昔苦长饥,投耒(lěi)去学仕。
投耒:放下农具。
这里指放弃农耕的生活。
将养不得节,冻馁(něi)固缠己。
将养:休息和调养。
不得节:不得法。
节,法度。
馁:饥饿。
固缠己:谓陶渊明无法摆脱。
是时向立年,志意多所耻。
向立年:将近三十岁。
渊明二十九岁始仕为江州祭酒,故曰“向立年”。
志意多所耻:指内心为出仕而感到羞耻。
志意:指志向心愿。
遂尽介然分,拂衣归田里,遂:于是。
尽:完全使出,充分表现出来。
介然分:耿介的本分。
介然,坚固貌。
”田里:田园,故居。
冉冉星气流,亭亭复一纪。
冉冉:渐渐。
星气流:星宿节气运行变化,指时光流逝。
亭亭:久远的样子。
一纪:十二年。
这里指诗人自归田到写作此诗时的十二年。
世路廓(kuò)悠悠,杨朱所以止。
世路:即世道。
廓悠悠:空阔遥远的样子。
杨朱:战国时卫人。
止:止步不前。
虽无挥金事,浊酒聊可恃(shì)。
挥金事:《汉书·疏广传》载:汉宣帝时,疏广官至太子太傅、后辞归乡里,将皇帝赐予的黄金每天用来设酒食,请族人故旧宾客,与相娱乐,挥金甚多。
恃:依靠,凭借。
这里有慰籍之意。
参考资料: 1、 郭维森 包景诚.陶渊明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141-170
畴(chóu)昔苦长饥,投耒(lěi)去学仕。
昔日苦于长饥饿,抛开农具去为官。
投耒:放下农具。
这里指放弃农耕的生活。
将养不得节,冻馁(něi)固缠己。
休息调养不得法,饥饿严寒将我缠。
将养:休息和调养。
不得节:不得法。
节,法度。
馁:饥饿。
固缠己:谓陶渊明无法摆脱。
是时向立年,志意多所耻。
那时年近三十岁,内心为之甚羞惭。
向立年:将近三十岁。
渊明二十九岁始仕为江州祭酒,故曰“向立年”。
志意多所耻:指内心为出仕而感到羞耻。
志意:指志向心愿。
遂尽介然分,拂衣归田里,坚贞气节当保全,归去终老在田园。
遂:于是。
尽:完全使出,充分表现出来。
介然分:耿介的本分。
介然,坚固貌。
”田里:田园,故居。
冉冉星气流,亭亭复一纪。
日月运转光阴逝,归来己整十二年。
冉冉:渐渐。
星气流:星宿节气运行变化,指时光流逝。
亭亭:久远的样子。
一纪:十二年。
这里指诗人自归田到写作此诗时的十二年。
世路廓(kuò)悠悠,杨朱所以止。
世道空旷且辽远,杨朱临歧哭不前。
世路:即世道。
廓悠悠:空阔遥远的样子。
杨朱:战国时卫人。
止:止步不前。
虽无挥金事,浊酒聊可恃(shì)。
家贫虽无挥金乐,浊酒足慰我心田。
挥金事:《汉书·疏广传》载:汉宣帝时,疏广官至太子太傅、后辞归乡里,将皇帝赐予的黄金每天用来设酒食,请族人故旧宾客,与相娱乐,挥金甚多。
恃:依靠,凭借。
这里有慰籍之意。
参考资料: 1、 郭维森 包景诚.陶渊明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141-170
饮酒·其十 文翻
在昔曾远游,直至东海隅。
道路迥且长,风波阻中途。
此行谁使然?
似为饥所驱。
倾身营一饱,少许便有馀。
恐此非名计,息驾归闲居。
在昔曾远游,直至东海隅。
往昔出仕远行役,直到遥遥东海边。
道路迥且长,风波阻中途。
道路漫长无尽头,途中风浪时阻拦。
此行谁使然?
似为饥所驱。
谁使我来作远游?
似为饥饿所驱遣。
倾身营一饱,少许便有馀。
竭尽全力谋一饱,稍有即足用不完。
恐此非名计,息驾归闲居。
恐怕此行毁名誉,弃官归隐心悠闲。
参考资料: 1、 郭维森 包景诚.陶渊明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141-170
饮酒·其一 文翻注译
衰荣无定在,彼此更共之。
邵生瓜田中,宁似东陵时!
寒暑有代谢,人道每如兹。
达人解其会,逝将不复疑。
忽与一樽酒,日夕欢相持。
衰荣无定在,彼此更共之。
衰荣没有固定在,彼此相互的。
邵生瓜田中,宁似东陵时!
邵先生瓜田中,难道像东陵时!
寒暑有代谢,人道每如兹。
寒暑有代谢,人的思想总是这样。
达人解其会,逝将不复疑。
乐观的人明白他会,我将不再怀疑。
忽与一樽酒,日夕欢相持。
忽然给一杯酒,日夕畅饮着。
参考资料: 1、 郭维森 包景诚.陶渊明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141-170
衰荣无定在,彼此更共之。
衰荣:这里是用植物的衰败与繁荣来比喻人生的衰与盛、祸与福。
无定在:无定数,变化不定。
更:更替,交替。
共之:都是如此。
邵(shào)生瓜田中,宁似东陵时!
邵生:邵平,秦时为东陵侯,秦亡后为平民,因家贫而种瓜于长安城东,前后处境截然不同。
寒暑有代谢,人道每如兹(zī)。
代谢:更替变化。
人道:人生的道理或规律。
每:每每,即常常。
兹:此。
达人解其会,逝将不复疑。
达人:通达事理的人,达观的人。
会:指理之所在。
逝:离去,指隐居独处。
忽与一樽(zūn)酒,日夕欢相持。
忽:尽快。
筋:指酒杯。
持:拿着。
参考资料: 1、 郭维森 包景诚.陶渊明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141-170
衰荣无定在,彼此更共之。
衰荣没有固定在,彼此相互的。
衰荣:这里是用植物的衰败与繁荣来比喻人生的衰与盛、祸与福。
无定在:无定数,变化不定。
更:更替,交替。
共之:都是如此。
邵(shào)生瓜田中,宁似东陵时!
邵先生瓜田中,难道像东陵时!
邵生:邵平,秦时为东陵侯,秦亡后为平民,因家贫而种瓜于长安城东,前后处境截然不同。
寒暑有代谢,人道每如兹(zī)。
寒暑有代谢,人的思想总是这样。
代谢:更替变化。
人道:人生的道理或规律。
每:每每,即常常。
兹:此。
达人解其会,逝将不复疑。
乐观的人明白他会,我将不再怀疑。
达人:通达事理的人,达观的人。
会:指理之所在。
逝:离去,指隐居独处。
忽与一樽(zūn)酒,日夕欢相持。
忽然给一杯酒,日夕畅饮着。
忽:尽快。
筋:指酒杯。
持:拿着。
参考资料: 1、 郭维森 包景诚.陶渊明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141-170
五月旦作和戴主簿 文翻注译
虚舟纵逸棹,回复遂无穷。
发岁始俯仰,星纪奄将中。
南窗罕悴物,北林荣且丰。
神萍写时雨,晨色奏景风。
既来孰不去?
人理固有终。
居常待其尽,曲肱岂伤冲。
迁化或夷险,肆志无窊隆。
即事如已高,何必升华嵩。
虚舟纵逸棹,回复遂无穷。
时光流逝如同飞舟,循环往复以至无穷。
发岁始俯仰,星纪奄将中。
刚过开年俯仰之间,忽然又到一年之中。
南窗罕悴物,北林荣且丰。
南窗罕见憔悴枯木,北面树林一片繁荣。
神萍写时雨,晨色奏景风。
雨神及时泻下甘雨,清晨吹拂祥和南风。
既来孰不去?
人理固有终。
人既生来谁能不死?
人生规律必然有终。
居常待其尽,曲肱岂伤冲。
生活清贫等待命尽,弯臂作枕何妨道隆。
迁化或夷险,肆志无窊隆。
时运变化有顺有险,纵心任性没有穷通。
即事如已高,何必升华嵩。
倘能遇事达观视之,何必攀登嵩华高峰。
参考资料: 1、 郭维森 包景诚.陶渊明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77-79
虚舟纵逸棹,回复遂无穷。
虚舟:空船,这里可解释为“轻舟”。
逸:快疾、迅速的意思。
棹(zhào):长的船桨,是划船的工具。
这两句化用《庄子·列御寇》“若不系之舟,虚而遨游者也”之意,比喻迅速流逝的时光。
发岁始俯仰,星纪奄将中。
发岁:开岁,一年之始。
俛(fǔ)仰:即俯仰,形容时间短暂。
俛,同“俯”。
星纪:星次名,这里指癸丑年(413年)。
古代星岁纪年法,把周天划为十二分次,每分次有一专名,星纪即其中之一。
岁星运行一个分次,就是一年。
《晋书·天文志》:“自南斗十二度至须女七度为星纪,于辰在丑。
”晋义熙九年即为癸丑岁。
奄:通“淹”,忽然的意思。
将中:将到年中,指五月。
南窗罕悴物,北林荣且丰。
罕:罕见,稀少。
悴:憔悴,这里是枯萎的意思,指干枯之物。
荣且丰:繁荣茂盛。
荣和丰,都有茂盛的意思。
神萍写时雨,晨色奏景风。
神萍:雨师。
一作“萍光”,一作“神渊”。
《楚辞·天问》:“蓱起雨,何以兴之?
”王逸注:“蓱,萍翳,雨师名也。
”写:同“泻”,倾注。
奏:通“凑”,聚集。
景风:古代指祥和之风。
《尔雅·释天》:“四时和为通正,谓之景风。
”《列子·汤问》:“景凤翔,庆云浮。
”也指南风或东南风,如《说文·风部》:“南方曰景风。
”《史记·律书》:“景风居南方。
景者言阳气道竟,故曰景风。
”《淮南子·墬形训》:“东南曰景风。
” 既来孰不去?
人理固有终。
来、去:喻指生、死。
人理:人生的道理。
居常待其尽,曲肱岂伤冲。
居常待其尽:安于贫困,等待命终。
晋代皇甫谧《高士传》:“贫者,士之常也;
死者,命之终也。
居常以待终,何不乐也?
”曲肱(gōng):“曲肱而枕之”的省略,即弯曲胳膊作枕头。
语本《论语·述而》:“饭蔬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岂伤:哪里妨害。
冲:虚,淡泊,指道的最高境界。
《老子》:“道冲而用之,或不盈”;
“大盈若冲,其用不穷”。
迁化或夷险,肆志无窊隆。
迁化:指时运的变化。
夷:平坦。
险:险阻。
肆志:随心任性。
肆,是放肆、放纵的意思。
窊(wā)隆:谓地形洼下和隆起,引申为起伏,高下。
窊,是低洼、低下;
隆,是隆起、突出。
即事如已高,何必升华嵩。
即事:就事,对眼前事物的认识。
华嵩:华山和嵩山,传说为神仙所居之地。
参考资料: 1、 郭维森 包景诚.陶渊明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77-79
虚舟纵逸棹,回复遂无穷。
时光流逝如同飞舟,循环往复以至无穷。
虚舟:空船,这里可解释为“轻舟”。
逸:快疾、迅速的意思。
棹(zhào):长的船桨,是划船的工具。
这两句化用《庄子·列御寇》“若不系之舟,虚而遨游者也”之意,比喻迅速流逝的时光。
发岁始俯仰,星纪奄将中。
刚过开年俯仰之间,忽然又到一年之中。
发岁:开岁,一年之始。
俛(fǔ)仰:即俯仰,形容时间短暂。
俛,同“俯”。
星纪:星次名,这里指癸丑年(413年)。
古代星岁纪年法,把周天划为十二分次,每分次有一专名,星纪即其中之一。
岁星运行一个分次,就是一年。
《晋书·天文志》:“自南斗十二度至须女七度为星纪,于辰在丑。
”晋义熙九年即为癸丑岁。
奄:通“淹”,忽然的意思。
将中:将到年中,指五月。
南窗罕悴物,北林荣且丰。
南窗罕见憔悴枯木,北面树林一片繁荣。
罕:罕见,稀少。
悴:憔悴,这里是枯萎的意思,指干枯之物。
荣且丰:繁荣茂盛。
荣和丰,都有茂盛的意思。
神萍写时雨,晨色奏景风。
雨神及时泻下甘雨,清晨吹拂祥和南风。
神萍:雨师。
一作“萍光”,一作“神渊”。
《楚辞·天问》:“蓱起雨,何以兴之?
”王逸注:“蓱,萍翳,雨师名也。
”写:同“泻”,倾注。
奏:通“凑”,聚集。
景风:古代指祥和之风。
《尔雅·释天》:“四时和为通正,谓之景风。
”《列子·汤问》:“景凤翔,庆云浮。
”也指南风或东南风,如《说文·风部》:“南方曰景风。
”《史记·律书》:“景风居南方。
景者言阳气道竟,故曰景风。
”《淮南子·墬形训》:“东南曰景风。
” 既来孰不去?
人理固有终。
人既生来谁能不死?
人生规律必然有终。
来、去:喻指生、死。
人理:人生的道理。
居常待其尽,曲肱岂伤冲。
生活清贫等待命尽,弯臂作枕何妨道隆。
居常待其尽:安于贫困,等待命终。
晋代皇甫谧《高士传》:“贫者,士之常也;
死者,命之终也。
居常以待终,何不乐也?
”曲肱(gōng):“曲肱而枕之”的省略,即弯曲胳膊作枕头。
语本《论语·述而》:“饭蔬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岂伤:哪里妨害。
冲:虚,淡泊,指道的最高境界。
《老子》:“道冲而用之,或不盈”;
“大盈若冲,其用不穷”。
迁化或夷险,肆志无窊隆。
时运变化有顺有险,纵心任性没有穷通。
迁化:指时运的变化。
夷:平坦。
险:险阻。
肆志:随心任性。
肆,是放肆、放纵的意思。
窊(wā)隆:谓地形洼下和隆起,引申为起伏,高下。
窊,是低洼、低下;
隆,是隆起、突出。
即事如已高,何必升华嵩。
倘能遇事达观视之,何必攀登嵩华高峰。
即事:就事,对眼前事物的认识。
华嵩:华山和嵩山,传说为神仙所居之地。
参考资料: 1、 郭维森 包景诚.陶渊明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77-79
联句 文
鸿雁乘风飞,去去当何极?
念彼穷居上,如何不叹息!
(渊明)虽欲腾九万,扶摇竞何力?
远招王于乔,云驾庶可饬。
(愔之)顾侣正徘徊,离离翔天侧。
霜露岂不切?
务从忘爱翼。
(循之)高柯擢条干,远眺同天色。
思绝庆未看,徒使生迷惑。
(渊明)
归园田居·其六 文翻注
种苗在东皋,苗生满阡陌。
虽有荷锄倦,浊酒聊自适。
日暮巾柴车,路暗光已夕。
归人望烟火,稚子候檐隙。
问君亦何为,百年会有役。
但愿桑麻成,蚕月得纺绩。
素心正如此,开径望三益。
种苗在东皋,苗生满阡陌。
在东边高地上种植禾苗,禾苗生长茂盛遍布田野。
虽有荷锄倦,浊酒聊自适。
虽然劳作辛苦有些疲倦,但家酿浊酒还满可解乏。
日暮巾柴车,路暗光已夕。
傍晚时分驾着车子回来,山路也渐渐地变得幽暗。
归人望烟火,稚子候檐隙。
望着前村已是袅袅炊烟,孩子们在家门等我回家。
问君亦何为,百年会有役。
要问我这样做是为什么?
人的一生总要从事劳作。
但愿桑麻成,蚕月得纺绩。
我只希望桑麻农事兴旺,蚕事之月纺绩事务顺遂。
素心正如此,开径望三益。
我不求闻达心愿就这样,望结交志趣相投的朋友。
参考资料: 1、 刘继才.陶渊明诗文译释.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6:43-54 2、 曹明纲.陶渊明鲍照谢灵运诗文选评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24-28 3、 唐满先.陶渊明诗文选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21-26 4、 郭维森 包景诚.陶渊明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53-59
种苗在东皋(gāo),苗生满阡(qiān)陌。
东皋:水边向阳高地。
也泛指田园、原野。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有“东皋”、“西畴”。
阡陌:原本田界,此泛指田地。
虽有荷锄倦,浊酒聊自适。
日暮巾柴车,路暗光已夕。
巾柴车:意谓驾着车子。
柴车,简陋无饰的车子。
归人望烟火,稚子候檐隙。
归人:作者自指。
烟火:炊烟。
檐隙:檐下。
问君亦何为,百年会有役。
百年:一生。
役:劳作。
但愿桑麻成,蚕月得纺绩。
桑麻:泛指农作物或农事。
蚕月:忙于蚕事的月份,纺绩也是蚕事的内容。
素心正如此,开径望三益。
素心:本心,素愿。
三益:谓直、谅、多闻。
此即指志趣相投的友人。
参考资料: 1、 刘继才.陶渊明诗文译释.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6:43-54 2、 曹明纲.陶渊明鲍照谢灵运诗文选评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24-28 3、 唐满先.陶渊明诗文选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21-26 4、 郭维森 包景诚.陶渊明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5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