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月婆罗门引 癸卯元宵,与诸君各赋词以为

作者: 段克己 朝代: 金朝

华所见,以望月婆罗门引歌之。

酒酣击节,将有堕开元之泪者暮云收尽,柳梢华月转银盘。

东风轻扇春寒。

玉辇通宵游幸,采伏驾双鸾。

间鸣弦脆管,鼎沸鳌山。

漏声未残。

人半醉、尚追欢。

是处灯围绣毂,花簇雕鞍。

繁华梦断,醉几度、春风双鬓班。

回首处、不见长安。

临江仙·自洛阳往孟津道中作

作者: 元好问 朝代: 金朝

今古北邙山下路,黄尘老尽英雄。

人生长恨水长东。

幽怀谁共语,远目送归鸿。

盖世功名将底用,从前错怨天公。

浩歌一曲酒千钟。

男儿行处是,未要论穷通。

今古北邙山下路,黄尘老尽英雄。

人生长恨水长东。

幽怀谁共语,远目送归鸿。

盖世功名将底用,从前错怨天公。

浩歌一曲酒千钟。

男儿行处是,未要论穷通。

  由词题不知,此词作于由洛阳赴孟津的途中。

元好问自公元1218年(金宣宗兴定二年)移家河南登封,此后一段时间行迹多在河南。

作者触景伤感,吊古伤今,来抒发自己的怀抱。

  北邙山,在河南洛阳县北。

古代王侯公卿多葬此山,唐新乐府有《北邙行》,所以有“黄尘老尽英雄”的感慨。

这里的“老尽”蕴含着作者对英雄不遇,空老京华的无限感伤,不由不发生人生长恨水长东“的慨叹”人生“句用李煜”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句,但更为悲壮。

作者的一腔幽怨无人共语,有英雄独立的悲凉,“远目送归鸿”源自嵇康的“目送归鸿,手挥五弦”《赠秀才入军》和贺铸的“恨登山临水。

和寄七弦桐,目送归鸿”(《六州歌头·少年侠气》)句意,即有哀怨,又有不平之意。

  上片言情,下片说理,英雄无奈,只好作自我宽慰语:“盖世功名将底用,从前错怨天公”。

功名也只不过是过眼烟云,唯有洗歌美酒,天伦至爱,才是人间乐事呀。

所以词最后,作者发出:“男儿行处是,未要论穷通”的感慨。

这也正是他在收复失地,重返家园的理想行当国孝无恢复之谋的现实的矛盾之中,希望与失望情绪交织而构筑成情绪。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京都元夕

作者: 元好问 朝代: 金朝

袨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

长衫我亦何为者,也在游人笑语中。

袨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

元宵节时,到处都能碰到女人们穿着盛装,化着美好的妆容来看灯;

小孩子们则在街道上欢闹着。

长衫我亦何为者,也在游人笑语中。

我这个穿朴素长衫的读书人做什么呢?

也在游人欢声笑语的气氛中赏灯猜谜。

参考资料: 1、 费振刚.元好问暨金人诗传(上):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5 :113 2、 严敬群,章斯予.中国传统节日诗词荟萃:金盾出版社,2011.05:59 3、 邱芬.节日诗词:黄山书社,2012.06:58 4、 柯孔标.古诗文名句分类手册:浙江文艺出版社,2011.07:76

袨(xuàn)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

袨服:盛服,艳服,漂亮的衣服。

华妆:华贵的妆容。

着处:到处。

闹:玩耍嬉闹。

长衫我亦何为者,也在游人笑语中。

长衫:读书人多穿着长衫。

何为:为何,做什么。

参考资料: 1、 费振刚.元好问暨金人诗传(上):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5 :113 2、 严敬群,章斯予.中国传统节日诗词荟萃:金盾出版社,2011.05:59 3、 邱芬.节日诗词:黄山书社,2012.06:58 4、 柯孔标.古诗文名句分类手册:浙江文艺出版社,2011.07:76

袨(xuàn)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

元宵节时,到处都能碰到女人们穿着盛装,化着美好的妆容来看灯;

小孩子们则在街道上欢闹着。

袨服:盛服,艳服,漂亮的衣服。

华妆:华贵的妆容。

着处:到处。

闹:玩耍嬉闹。

长衫我亦何为者,也在游人笑语中。

我这个穿朴素长衫的读书人做什么呢?

也在游人欢声笑语的气氛中赏灯猜谜。

长衫:读书人多穿着长衫。

何为:为何,做什么。

参考资料: 1、 费振刚.元好问暨金人诗传(上):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5 :113 2、 严敬群,章斯予.中国传统节日诗词荟萃:金盾出版社,2011.05:59 3、 邱芬.节日诗词:黄山书社,2012.06:58 4、 柯孔标.古诗文名句分类手册:浙江文艺出版社,2011.07:76

秋怀

作者: 元好问 朝代: 金朝

凉叶萧萧散雨声,虚堂淅淅掩霜清。

黄华自与西风约,白发先从远客生。

吟似候虫秋更苦,梦和寒鹊夜频惊。

何时石岭关山路,一望家山眼暂明?

凉叶萧萧散雨声,虚堂淅淅掩霜清。

一片片寒叶轻轻地飘洒,就像是传来沙沙的雨声;

虚寂的厅堂秋风淅淅,遍地铺盖着露冷霜清。

黄华自与西风约,白发先从远客生。

门外,黄菊依旧与西风相约而至;

屋里,白发已先为远客伴愁而生。

吟似候虫秋更苦,梦和寒鹊夜频惊。

我好比知时应节的鸣虫,吟唱之声逢秋更苦;

我又似是孤栖寒枝的乌鹊,怀乡之梦入夜屡惊。

何时石岭关山路,一望家山眼暂明?

石岭关山的小路呵,何时才能够再次登临;

望一眼家乡的山水呵,我的双眼顿时闪耀出喜悦的光芒?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论诗三十首·其四

作者: 元好问 朝代: 金朝

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

南窗白日羲皇上,未害渊明是晋人。

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

陶渊明的语言平淡、自然天成,摒弃纤丽浮华的敷饰,露出真朴淳厚的美质,令人读来万古常新。

南窗白日羲皇上,未害渊明是晋人。

陶渊明自谓自己是上古时代的人,但并未妨碍他仍然是个晋人。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chún)。

天然:形容诗的语言平易,自然天真。

豪华:指华丽的词藻。

真淳:真实淳朴。

南窗白日羲(xī)皇上,未害渊明是晋人。

羲皇上:羲皇上人,指上古时代的人。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

陶渊明的语言平淡、自然天成,摒弃纤丽浮华的敷饰,露出真朴淳厚的美质,令人读来万古常新。

天然:形容诗的语言平易,自然天真。

豪华:指华丽的词藻。

真淳:真实淳朴。

南窗白日羲皇上,未害渊明是晋人。

陶渊明自谓自己是上古时代的人,但并未妨碍他仍然是个晋人。

羲皇上:羲皇上人,指上古时代的人。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

南窗白日羲皇上,未害渊明是晋人。

  这首诗是元好问评晋代诗人陶渊明。

出于对当时诗坛雕琢粉饰、矫揉造作诗风的反感,元好问评论晋代诗人陶渊明时前两句说:“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

”元好问崇尚陶渊明诗歌自然天成而无人工痕迹,清新真淳而无雕琢之弊。

陶渊明的诗句自然质朴不假修饰,剥尽铅华腻粉,独见真率之情志,具有真淳隽永、万古常新的永恒魅力,是元好问心仪的诗的最高境界。

如陶渊明的《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归田园居》等都体现了陶渊明崇尚自然的人生旨趣和艺术特征。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鹧鸪天·候馆灯昏雨送凉

作者: 元好问 朝代: 金朝

候馆灯昏雨送凉,小楼人静月侵床。

多情却被无情恼,今夜还如昨夜长。

金屋暖,玉炉香。

春风都属富家郎。

西园何限相思树,辛苦梅花候海棠。

候馆灯昏雨送凉,小楼人静月侵床。

多情却被无情恼,今夜还如昨夜长。

金屋暖,玉炉香。

春风都属富家郎。

西园何限相思树,辛苦梅花候海棠。

  这首词主要是写别情。

“候馆”是行人寄住的旅舍,昏灯凉雨是此时与他作伴的凄凉景物。

“小楼”是居人所在的闺楼,明月照床衬托出她静夜无侣的孤栖境况。

两者对举,构成一种典型的伤别怀人的抒情背景,由此决定了全词的情调氛围。

“多情却被无情恼”。

“今夜还如昨夜长”,分别借用苏轼《蝶恋花》和贺铸《采桑子》词原句,巧成对仗。

在这里,多情的是人,无情的是前边两句所描写的环境中的自然之物。

这种萧索的时令和孤独的环境,最容易唤起人的离愁别绪。

“今夜还如昨夜长”一句,看似说得无谓,却告诉读者两层意思:一是受着相思的煎熬,耿耿难眠,故觉夜长;

二是夜夜相思,不止一天了。

  下片不再怨天,却转而尤人。

“金屋暖,玉炉香”,与候馆、小楼清境相对,不仅标明是富家器物,而且又有金屋藏娇典故潜在的暗示,使人想到富家男女终日厮守,这和词中主人公的孤独况味形成强烈的对比。

结尾两句寓情于景,谓将像梅花那样熬过寒冬,迎来海棠开放的春天。

然而海棠开时,梅花也就凋零了。

在自我宽慰中,希望与悲感交织,一线亮色中仍不免忧郁的灰青。

  这是元好问以“鹧鸪天”词调所写“宫体八首”的第一首。

元好问于词,似有集大成之意。

这八首宫体词,并不像过去的宫体诗那样,偎玉倚香,剪红刻翠,不过偏重于写男女相思之情而已。

这首词在写法上有几点令人称赏。

在构思上,打破了柳永等人写羁旅愁思常用的今、昔、今的三段式,目光专注于眼前情景,把回忆的画面处理到幕后。

这样就避开了往日相依相偎耳鬓厮磨的一般化描写,少了点曲折,却更显得单纯恳挚。

其次,词的结尾以景结情,语淡情深。

景又不似实景,乃近于诗的比兴,置于结尾,淡宕涵浑。

其三,这首词擒离词造语,素朴清新,力避绮靡甜腻字面。

若“金屋暖,玉炉香,春风都属富家郎”数句,直是乐府民歌之俊语。

凡此诸方面,构成了质朴清纯的风格,依稀晚唐小词风味。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人月圆·重冈已隔红尘断

作者: 元好问 朝代: 金朝
  重冈已隔红尘断,村落更年丰。移居要就,窗中远岫,舍后长松。十年种木,一年种谷,都付儿童。老夫惟有,醒来明月,醉后清风。
  重冈已隔红尘断,村落更年丰。移居要就,窗中远岫,舍后长松。十年种木,一年种谷,都付儿童。老夫惟有,醒来明月,醉后清风。  重重叠叠的山峰隔断了繁华喧闹的都市生活,更觉得年丰人寿在我们这个小村落。移居到想要去的人迹罕至之所,那里有窗口可以看到碧绿的山峰,还有屋后茂密的松柏一棵棵。种植那十年成材的树木,耕作那一年收获的谷物,都交给那些年轻人吧。老夫我所要做的,只是清早醒来,欣赏那将落的明月;醉饱之后,充分享受那山间的清风拂面而过。   参考资料: 1、 管晓莉,王艳梅 .《元曲三百首(上)》 .吉林 :吉林人民出版社 ,未知 :2-3 .
  重冈已隔红尘断,村落更年丰。移居要就,窗中远岫,舍后长松。十年种木,一年种谷,都付儿童。老夫惟有,醒来明月,醉后清风。    重冈:重重叠叠的山冈。红尘:这里指繁华的社会。要就:要去的地方。远岫:远山。 参考资料: 1、 管晓莉,王艳梅 .《元曲三百首(上)》 .吉林 :吉林人民出版社 ,未知 :2-3 .
  重冈已隔红尘断,村落更年丰。移居要就,窗中远岫,舍后长松。十年种木,一年种谷,都付儿童。老夫惟有,醒来明月,醉后清风。  整首小令的上半阕,写他为什么要“卜居外家东园” 。“重冈已隔红尘断,村落更年丰。移居要就,窗中远岫,舍后长松。”这就是诗人认为十分理想的卜居之地,是诗人心中向往的优美的幽居佳境。下半阕写移居新环境中的新生活,人活着,总要吃饭穿衣,作为平民种木、种谷之类的事,不干是不行的。而他年事已高,不宜体力劳动,所以“十年种木,一年种谷”的体力劳动,全都交付给子女去干。而自己呢?惟有“醒来明月,醉后清风。”这是诗人晚年的生活写照。   整首小令表面上看,只是对山林间悠然自得的生活,没有任何一字提及诗人对当时的元朝暴政的不满之情。但细细咀嚼,又字字句句语含沉痛,蕴藏着对暴政的不满之意。虽不言情,但通过写景抒情,情藏景中,充满了诗人悲愤之情,情深意挚,可谓是一切景语皆情语。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台山杂咏

作者: 元好问 朝代: 金朝
西北天低五顶高,茫茫松海露灵鳌。太行直上犹千里,井底残山枉呼号。万壑千岩位置雄,偶从天巧见神功。湍溪已作风雷恶,更在云山气象中。山云吞吐翠微中,淡绿深青一万重。此景只应天上有,岂知身在妙高峰?
西北天低五顶高,茫茫松海露灵鳌。灵鳌:神龟。古代神话传说,渤海之东有大壑,下深无底,中有五仙山(瀛洲、蓬莱、方丈、员峤、岱舆),常随波漂流颠簸。上帝使十五巨鳌举头顶之,五山遂屹立不动。此句形容松涛海浪,山顶如鳌头,以五仙山喻五台。 太行直上犹千里,井底残山枉呼号。井底残山:指诸山与五台相比,如在井底。 万壑千岩位置雄,偶从天巧见神功。天巧:指天然形成的五台岩壑景象。神功:鬼斧神功,非人力所能及。 湍溪已作风雷恶,更在云山气象中。湍溪:急流的河溪。风雷恶:形容水流声巨响如雷。 山云吞吐翠微中,淡绿深青一万重。翠微:青翠的山峦。此句说云雾在青翠的山峦间飘荡出没。 此景只应天上有,岂知身在妙高峰?妙高峰:佛教传说中的最高峰,这里代指五台山。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水调歌头·赋三门津

作者: 元好问 朝代: 金朝

黄河九天上,人鬼瞰重关。

长风怒卷高浪,飞洒日光寒。

峻似吕梁千仞,壮似钱塘八月,直下洗尘寰。

万象入横溃,依旧一峰闲。

仰危巢,双鹄过,杳难攀。

人间此险何用,万古袐神奸。

不用燃犀下照,未必佽飞强射,有力障狂澜。

唤取骑鲸客,挝鼓过银山。

黄河九天上,人鬼瞰重关。

长风怒卷高浪,飞洒日光寒。

峻似吕梁千仞,壮似钱塘八月,直下洗尘寰。

万象入横溃,依旧一峰闲。

黄河之水似乎是从天上而来,黄河之险让人鬼都要俯瞰而欲过不敢。

大风起时,波涛汹涌,怒浪滔天,飘飞的浪花在阳光下闪闪发亮。

黄河水所掀起的水浪高过那吕梁山,水浪声势之状可比那八月的钱塘潮,横空之下,一洗尘寰。

黄河水浪冲斥万象,但是中流的砥柱山面对滔天巨浪,却依旧气定神闲。

仰危巢,双鹄过,杳难攀。

人间此险何用,万古袐神奸。

不用燃犀下照,未必佽飞强射,有力障狂澜。

唤取骑鲸客,挝鼓过银山。

砥柱山之高峻,如那危巢,难以攀援。

人间有这样的险处有何用呢?

原来是为了测辨忠奸。

无须“燃犀下照”看水下美景,也不必像做飞用力拉弓,便可力挽狂澜。

呼唤那个骑鲸客,击着鼓飞过银山。

参考资料: 1、 彭国忠,刘锋杰编注 .《豪放词》 :安徽文艺出版社 ,1997年 :377页 . 2、 苏轼,辛弃疾等著 .《豪放词 插图本》 :万卷出版公司 ,2008年 :245 .

黄河九天上,人鬼瞰重关。

长风怒卷高浪,飞洒日光寒。

峻似吕梁千仞,壮似钱塘八月,直下洗尘寰。

万象入横溃,依旧一峰闲。

黄河之水似乎是从天上而来,黄河之险让人鬼都要俯瞰而欲过不敢。

大风起时,波涛汹涌,怒浪滔天,飘飞的浪花在阳光下闪闪发亮。

黄河水所掀起的水浪高过那吕梁山,水浪声势之状可比那八月的钱塘潮,横空之下,一洗尘寰。

黄河水浪冲斥万象,但是中流的砥柱山面对滔天巨浪,却依旧气定神闲。

人鬼:指三峡中的南鬼门,北人门。

吕梁:《列子·黄帝》:“孔子观于吕梁,悬水三十仞,流沫四十里,鼋鼍(yuán tuó)鱼鳖之所不能游也。

”其地不名一处。

钱塘八月:指钱塘江八月十八日最盛大的潮水。

尘寰(huán):尘世。

溃:洪水旁决日溃。

一峰:似指中神门,因前皆言“人鬼”重关。

或言指砥柱山,即中流砥柱。

仰危巢,双鹄过,杳难攀。

人间此险何用,万古袐神奸。

不用燃犀下照,未必佽飞强射,有力障狂澜。

唤取骑鲸客,挝鼓过银山。

砥柱山之高峻,如那危巢,难以攀援。

人间有这样的险处有何用呢?

原来是为了测辨忠奸。

无须“燃犀下照”看水下美景,也不必像做飞用力拉弓,便可力挽狂澜。

呼唤那个骑鲸客,击着鼓飞过银山。

危巢:悬崖高处的鸟巢。

语出苏轼《后赤壁赋》:“攀栖鹘之危巢”。

鹄(hú):水鸟名,俗称天鹅。

杳(yǎo):此指高远。

秘神奸:《左传·宣公三年》载夏禹将百物形象铸于鼎上“使民知神、奸”。

词中神奸指种种善恶神奇之物。

燃犀:《晋书·温峤(jiào)传》载峤至牛渚矶,人言其下多怪物,“峤遂燃犀角而照之,须臾,见水族覆火,奇形异状,或乘马车著赤衣者。

”佽(cì)飞:汉武官名,掌弋射鸟兽。

一云即做非,周代楚国勇士,曾渡江,两蛟夹舟,非拔剑斩蛟而得脱。

苏轼《八月十五日看潮》诗:“安得夫差水犀手,三千强弩射潮低。

”障狂澜:韩愈《进学解》:“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于既倒。

”骑鲸客:指豪勇之士。

挝(zhuā):敲击。

银山:代指涛头。

张继《九日巴丘杨公台上宴集》:“万叠银山寒浪起”。

参考资料: 1、 彭国忠,刘锋杰编注 .《豪放词》 :安徽文艺出版社 ,1997年 :377页 . 2、 苏轼,辛弃疾等著 .《豪放词 插图本》 :万卷出版公司 ,2008年 :245 .

鹧鸪天·只近浮名不近情

作者: 元好问 朝代: 金朝

只近浮名不近情。

且看不饮更何成。

三杯渐觉纷华远,一斗都浇块磊平。

醒复醉,醉还醒。

灵均憔悴可怜生。

《离骚》读杀浑无味,好个诗家阮步兵!

只近浮名不近情。

且看不饮更何成。

三杯渐觉纷华远,一斗都浇块磊平。

只追求世间的功名利禄而不近酒的人,就算他不喝酒,也未必能有什么成就!

我喝了三杯后,渐渐地就觉得远离了尘世;

喝光了一斗,更觉得把心头的不平都给浇没了!

醒复醉,醉还醒。

灵均憔悴可怜生。

《离骚》读杀浑无味,好个诗家阮步兵!

我酒醒了又喝醉,喝醉了却又醒。

屈原说自己“众人皆醉我独醒”,可真让人觉得憔悴可怜!

他的《离骚》,读来读去也没什么意思,还是像爱酒的诗人阮籍那样痛饮美酒图一醉,才算是最好!

参考资料: 1、 谷向阳.中华古诗文规范读本(小学七分册):时代文艺出版社,2001年:第113页 2、 李平收、 张耕.学生版《唐宋词三百首》:华语教学出版社,2001年:第295页

只近浮名不近情。

且看不饮更何成。

三杯渐觉纷华远,一斗都浇块磊平。

情:人情,指好饮乃人之常情。

纷华:纷扰的尘世浮华。

块磊:即城垒,胸中的抑郁不平。

醒复醉,醉还醒。

灵均憔悴可怜生。

《离骚》读杀浑无味,好个诗家阮步兵!

灵均:屈原的字。

读杀:读完。

阮步兵:魏晋之间的著名诗人。

参考资料: 1、 谷向阳.中华古诗文规范读本(小学七分册):时代文艺出版社,2001年:第113页 2、 李平收、 张耕.学生版《唐宋词三百首》:华语教学出版社,2001年:第295页

只近浮名不近情。

且看不饮更何成。

三杯渐觉纷华远,一斗都浇块磊平。

醒复醉,醉还醒。

灵均憔悴可怜生。

《离骚》读杀浑无味,好个诗家阮步兵!

  这是一首借酒浇愁感慨激愤的小词,盖作于金源灭亡前后。

当时,元好问作为金源孤臣孽子,鼎镬馀生,栖迟零落,满腹悲愤,无以自吐,不得不借酒浇愁,在醉乡中求得片刻排解。

这首词就是在这种背景和心境下产生的。

  词的上片四句,表述了两层意思。

前两句以议论起笔,为一层,是说只近浮名而不饮酒,也未必有其成就。

“浮名”即虚名,多指功名荣禄。

元好问在金亡前后,忧国忧民,悲愤填膺,既无力挽狂澜于既倒,乃尽弃“浮名”,沉湎面于醉乡。

其《饮酒诗》说:“去古日已远,百伪无一真。

独馀醉乡地,中有羲皇淳。

圣教难为功,乃见酒力神。

”《后饮酒》诗又说:“酒中有胜地,名流所同归。

人若不解饮,俗病从何医”,因而称酒为“天生至神物”。

此词上片第二层意思,便是对酒的功效的赞颂:“三杯渐觉纷华远,一斗都浇块磊平。

”“纷华”,指世俗红尘。

词人说,三杯之后,便觉远离尘世。

然后再用“一斗”句递进一层,强表现酒的作用和自己对酒的需要。

“块磊”,指郁结于胸中的悲愤、愁闷。

词人说,用这种特大的酒杯盛酒,全部“浇”入胸中,才能使胸中的郁愤平复,也就是说,在大醉之后,才能暂时忘忧,而求得解脱。

词人就是要在这种“醒复醉,醉还醒”即不断浇着酒的情况下,才能在那个世上生存。

“灵均”以下三句,将屈原对比,就醉与醒,饮与不饮立意,从而将满腹悲愤,更转深一层。

“灵均”即屈原;

“憔悴”、“可怜”,暗扣上片“且看”句意。

《楚辞。

渔父》说,“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但屈原却不去饮酒,仍是“众人皆醉我独醒”。

以其独醒,悲愤太深,以致憔悴可怜。

这里词人对屈原显然也是同情的,但对其虽独醒而无成,反而落得憔悴可怜,则略有薄责之意。

  因而对其《离骚》,尽管“读杀”,也总觉得全然无味了。

“浑无味”,并非真的指斥《离骚》无味,而是因其太清醒、太悲愤,在词人极其悲痛的情况下,这样的作品读来只能引起更大的悲愤;

而词人的目的,不是借《离骚》以寄悲愤,而是要从悲愤中解脱出来,这个目的,是“读杀”《离骚》也不能达到的。

“何以解忧?

唯有杜康!

”所以只有饮酒了(像阮步兵那样)。

以“好个诗家”独赞阮步兵,显然,词人在屈阮对比亦即醒醉对比之中,决然选中了后者,词人也走了阮步兵的道路。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12345 共245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