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俗念 以上十三首强村丛书从鸣鹤馀音辑录

作者: 虞集 朝代: 元代

十年窗下,见古今成败,几多豪杰。

谁会谁能谁不济,故纸数行明灭。

乱叶西风,游丝春梦,转转无休歇。

为他憔悴,不知有甚干涉。

寥寥无住闲身,尽虚空界,一片中宵月。

云去云来无定相,月亦本无圆缺。

非色非空,非心非佛,教我如何说。

不妨跬步,蟾蜍飞上银阙。

去另录案诗馀图谱补遗卷七误补虞集霜天晓角翦雪裁冰一首,原词乃宋楼作,见绝妙好词卷三。

折桂令 席上偶谈蜀汉事因赋短桂体

作者: 虞集 朝代: 元代

鸾舆三顾茅庐。

汉祚难扶,日暮桑榆。

深渡南泸,长驱西蜀,力拒东吴。

美乎周瑜妙术,悲夫关羽云殂。

天数盈虚,造物乘除。

问汝何如,早赋归欤。

送袁伯长扈从上京

作者: 虞集 朝代: 元代

日色苍凉映紫袍,时巡毋乃圣躬劳。

天连阁道晨留辇,星散周庐夜属橐。

白马锦鞯来窈窕,紫驼银瓮出蒲萄。

从官车骑多如雨,只有扬雄赋最高。

院中独坐

作者: 虞集 朝代: 元代

何处它年寄此生,山中江上总关情。

无端绕屋长松树,尽把风声作雨声。

何处它年寄此生,山中江上总关情。

无端绕屋长松树,尽把风声作雨声。

  元代人虞集生长于江南,但仕宦生涯又使得他不得不留在北方的大都(今北京)。

他在晚年曾屡次请求回到南方,但终不获允许,乡关之思由此而愈加浓烈。

此诗正反映他的这种乡愁和苦楚的心理。

  “何处它年寄此生”,来自于诗人凄楚的内心深处。

他在经历了难熬的宫廷生计,又久羁京师不得南归之后,自然便产生了人生如寄的悲凉念头。

人生如寄、人生如梦及人生如戏的思想都源自佛教,反映的是人生的虚幻不真,认为人生不过是暂时寄寓于世界上的空皮囊而已。

虞集的发问并非懵懂,而是十分清醒的明知故问,这种人生如寄的观念已深深扎根于他的心上,所以他做官虽然官至翰林院学士、国子祭酒也坚决地要求回归江南的家乡。

  “山中江上总关情”,指的是哪怕是隐居山中或是浪迹江湖寄此余生,都不能忘却魂牵梦绕的乡关之情。

当然,这“山中江上”也代指江南的青山绿水,在那里有杂花生树,草长莺飞,画舟横笛,酒旗招摇,家乡的一草一木总让诗人牵挂着哩。

“总关情”指的是无时不刻都在关注,乡关之思的落脚点总是倾注在江南故土之上。

“无端绕屋长松树,尽把风声作雨声”,传达的是诗人那种无法排遣的乡愁。

诗人在院中独坐而思、而愁,竟然会埋怨起那绕屋而长的高高松树身上来了。

绕屋的松树长而高,表明诗人居京师此屋已多年了,树犹如此,人何以堪,岁月的流逝更加重诗人乡思的凝重。

不仅如此,这松树又毫无理由的总是迎风发声,诗人每每听来仿佛又回到了江南的雨声里。

“尽把风声作雨声”的不是松,而是诗人的内心错觉,这种错觉恰恰真切地反映出了诗人愁情的深植与难以驱除。

诗人不仅对江南的江山景物关情,即使是北方的草木入眼入耳作声都会使他联想到江南的江涛雨声。

可见诗人的乡关之思已使他进入痴迷的状态,成了他的心病。

“尽把风声作雨声”也是诗人的愤激之语,独坐而思又难解乡愁之时,就连呜咽的松风也被牵连进来,成为诗人的怪罪对象。

  诗题为《院中独坐》,含有深刻的孤独和寂寞的意思,他的这种乡关之思实际上是在内心深处所藏的家国意识,故借院中的松树来宣泄心中的不满。

大诗人李白有《独坐敬亭山》一诗,是借孤云寄托自己的孤独,虞集《院中独坐》亦从松风中找到寄托的对象,并从风声的倾听中听出江南春雨的消息,其内心的痛楚也超越他个人内心的疆域成为世人可以共鸣的故土家园意识,从而传达出“独坐”的神髓。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听雨

作者: 虞集 朝代: 元代

屏风围坐鬓毵毵,绛蜡摇光照莫酣。

京国多年情尽改,忽听春雨忆江南。

屏风围坐鬓毵毵,绛蜡摇光照莫酣。

京国多年情尽改,忽听春雨忆江南。

  这是一首即景抒情的小诗。

开篇营造出一幅凄清的场景:鬓发稀疏的诗人,独自一人枯坐于屏风之间,红烛发出摇曳的光影,照在他那醉意朦胧的脸上。

屏风独坐,黄昏烛影,加上暮年独饮,从内到外,均透露出几分孤寂落寞的情味。

此时诗人正沉浸于往事的回味之中,慨叹仕途生涯使自己失去真我。

然而,诗人内心深处仍然保有一份真情,它在春雨淅沥中,又重新勾起对家乡江南的思念。

这里,京国与江南形成鲜明的对比,表露了诗人对仕途生活的厌倦之情。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挽文丞相

作者: 虞集 朝代: 元代
徒把金戈挽落晖,南冠无奈北风吹。子房本为韩仇出,诸葛宁知汉祚移。云暗鼎湖龙去远,月明华表鹤归迟。不须更上新亭望,大不如前洒泪时。
徒把金戈挽落晖,南冠无奈北风吹。就算是真有像古籍上说的挥舞长戈让夕阳回升的功力,也无法挽救当时注定灭亡的宋朝了!而现在我仿佛又看到了当年楚囚的南冠,只不过这次换成文天祥成了势大元朝的阶下囚。 子房本为韩仇出,诸葛宁知汉祚移。想想历史上张良谋刺秦王和诸葛亮鞠躬尽瘁的故事,文天祥的气节只有比他们更伟大! 云暗鼎湖龙去远,月明华表鹤归迟。宋端宗和帝昺就像乘龙而去的黄帝一样,都成为了历史。也停留在历史之中的文天祥自然无法像丁令威那样化作仙鹤回到华表上来看看曾经的大宋故土。 不须更上新亭望,大不如前洒泪时。而我们连像晋朝的文人那样在新亭之上哭泣国家衰败只剩半壁江山的机会都没有了,因为现在的局势还远远不如当时的晋朝。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徒把金戈挽落晖,南冠无奈北风吹。徒把干戈挽落晖:《淮南子·览冥训》载“鲁阳公与韩构难,战酣,日暮,以戈挥之,日为之反三舍。(舍在这里是‘星区’之意,三舍就是太阳往回跑了三个星区那么远[1]”此句即用该典,意谓宋室江山如夕阳西下,难逃覆亡的命运。文天祥欲力挽狂澜,虽无补于大势,却大显英雄气概。南冠:本为春秋时期楚人所戴之冠名。后多用《左传》成九年所载楚人钟仪在晋为囚之典。以南冠代指囚徒。被风吹:喻元兵势大。 子房本为韩仇出,诸葛宁知汉祚移。子房:张良,韩国人,家五世相韩。韩亡,张良谋报韩仇,结勇士刺杀秦始皇未成。后佐刘邦建汉,立大功,封留侯,而韩国终于未复。诸葛:三国时诸葛亮,佐刘备建蜀汉,力图恢复汉室江山,而蜀最终为魏所灭。祚:皇位。祚移,喻改朝换代。 云暗鼎湖龙去远,月明华表鹤归迟。鼎湖龙去:《史记··封禅书》载,黄帝铸鼎荆山之下,鼎成,有龙来迎,黄帝乘龙升天而去。后人遂以鼎湖龙飞为典故,指皇帝死去。这一句即用该典,指宋端宗及帝昺已死。华表鹤归:传说古代辽东人丁令威在灵虚山学道,后来道成化鹤飞回辽东,落在城门华表柱上,当时一个少年见到想举弓射之。鹤立即飞向天空徘徊,作诗:“有鸟有鸟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归。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学仙冢累累。”然后高飞而去。这里引用该典,意谓不见文天祥英魂来归。 不须更上新亭望,大不如前洒泪时。新亭:《世说新语·言语》载,晋室南迁后“过江诸人,每至美日,辄相邀新亭,藉卉木饮宴。周侯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皆相视而流泪。唯王丞相愀然变色曰:‘当共戮力王事,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此二句用该典,意谓如今整个天下都要被异族统治,不如东晋尚有半壁江山。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徒把金戈挽落晖,南冠无奈北风吹。子房本为韩仇出,诸葛宁知汉祚移。云暗鼎湖龙去远,月明华表鹤归迟。不须更上新亭望,大不如前洒泪时。  文天祥是宋末民族英雄,他那“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高尚人格理想,不知影响了多少富于民族气节的中华儿女。虞集这首《挽文丞相》诗,不仅颂扬了文天祥精忠报国的精神,同时也流露出家国之痛。而这些深沉蕴藉的情感,是通过诸多典故的妙用来表达的。张良、诸葛亮等事典,含蕴着宋室灭亡殆天意,非人力所可挽回的深深无奈。新亭对泣之典,抒发了诗人沉痛的故国之思。及物是人非的感慨。面对大好河山落入异族之手的现实,不由得联想到东晋初年过江之士,因北方沦于外族统治而痛心疾首之事。然而,他们仍保有半壁江山,不像如今整个华夏大地都被元人侵占。相形之下,诗人不免慨叹“大不如前”。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法驾导引 为陈溪山寿

作者: 虞集 朝代: 元代

秋气至,寿*注天香。

燕坐喜看扶两几,击鲜何必*诸郎。

长岁接宾

鹊桥仙 寄阿里仁甫

作者: 虞集 朝代: 元代

维舟南浦。

临流不渡。

踏破城南蔬圃。

故人直是不相忘,把酒看、沙头鸥鹭。

青云得路。

兰台乌府。

早晚新承恩露。

轻车切莫便乘风,先报与

法驾导引

作者: 虞集 朝代: 元代

盘石上,新画太丘翁。

扶老一枝风满袖,凌霄千岁露垂松。

不与世间

苏武慢·一径通幽

作者: 虞集 朝代: 元代

一径通幽,画屏横翠,行到白云深处。

世外蟠桃,井边佳橘,别有种萱瑶圃。

檀板轻敲,素琴闲弄,奉献凤膏麟脯。

舞翩翩、鹤发飘飘,仍是旧时仙母。

君看取、华屋神仙,满堂金玉,此是蟪蛄朝暮。

五色蓬莱,九秋*鹗,别有出身之路。

酒熟麻姑,云生巫峡,稽首洞天归去。

任海波、清浅无时,何处绿窗云户。

12345 共51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