闰七月二十三夜记梦诗 其二

作者: 王冕 朝代: 元代

对镜多新白,怀人入远思。

山河犹汉魏,风俗想轩义。

小草铜驼恨,荒陵玉雁悲。

平生伊吕志,耕钓岂无为?

风入松 三月三西郊即事

作者: 张可久 朝代: 元代

啁喳娇燕语茅茨。

红暗海棠枝。

双丫小髻谁家女,踏青归、三月三时。

淡淡郁金衫子,盈盈玉药钗儿。

避人忙掩女仙祠。

背后见腰支。

金鞭过客争回首,拉山翁、怀古成诗。

当日*萝村里,误人曾有西施。

凤栖梧 天台石桥

作者: 张可久 朝代: 元代

冉冉轻云随杖屦。

重叠岚光,花暗蒙蒙雨。

大耳胡僧同笑语。

苍苔石上松阴古。

亭角玉龙泉两股。

隔水招提,依约闻钟鼓。

浴罢行吟披白羽。

【商调】梧叶儿_夏夜即席溯

作者: 张可久 朝代: 元代

夏夜即席溯月兰舟便,歌云翠袖勤,湖上绝纤尘。

瓜剖玻璃瓮,酒倾白玉盆,鲙切水晶鳞,醉倒羲皇上人。

春晓堤上花垂露,柳散烟烟,苏小酒楼前。

舞队飞琼珮,游人碾玉鞭,诗句缕金笺,懒上苏堤画船。

湖山夜景猿啸黄昏后,人行画卷中,箫寺罢疏钟。

湿翠横千嶂,清风响万松,寒玉奏孤桐,身在秋香月宫。

第一楼醉书梨云褪,柳絮飞,歌敛翠峨眉。

月澹冰蟾印,花浓金凤鹓,酒滟玉螺杯,醉写湖山第一。

喜春来·春宴

作者: 元好问 朝代: 元代

梅残玉靥香犹在,柳破金梢眼未开。

东风和气满楼台,桃杏拆,宜唱喜春来。

梅残玉靥香犹在,柳破金梢眼未开。

东风和气满楼台,桃杏拆,宜唱喜春来。

梅花虽残了,它那洁白的花瓣上香气。

柳树抽芽了,梢头一片嫩黄色,柳叶儿还没长出来。

春风和煦,吹满楼台。

桃杏的花苞儿刚刚裂开,这种情景正该高唱《喜春来》。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梅残玉靥香犹在,柳破金梢眼未开。

东风和气满楼台,桃杏拆,宜唱喜春来。

玉靥:似玉的脸颊,此处指梅花瓣。

靥,[yè] 面颊上的酒窝。

柳破金梢眼未开:破,指嫩芽刚出。

金梢,嫩黄色的树梢。

眼未开,指柳叶尚未长出,如睡眼没有睁开一样。

桃杏拆:拆,拆裂。

指桃杏的花苞刚刚裂开。

拆,原作折,误。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梅残玉靥香犹在,柳破金梢眼未开。

东风和气满楼台,桃杏拆,宜唱喜春来。

梅花虽残了,它那洁白的花瓣上香气。

柳树抽芽了,梢头一片嫩黄色,柳叶儿还没长出来。

春风和煦,吹满楼台。

桃杏的花苞儿刚刚裂开,这种情景正该高唱《喜春来》。

玉靥:似玉的脸颊,此处指梅花瓣。

靥,[yè] 面颊上的酒窝。

柳破金梢眼未开:破,指嫩芽刚出。

金梢,嫩黄色的树梢。

眼未开,指柳叶尚未长出,如睡眼没有睁开一样。

桃杏拆:拆,拆裂。

指桃杏的花苞刚刚裂开。

拆,原作折,误。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摸鱼儿 泰和中,大名民家小儿女,有以私情

作者: 元好问 朝代: 元代

问莲根、有丝多少,莲心知为谁苦。

双花脉脉娇相向,只是旧家儿女。

天已许。

甚不教、白头生死鸳鸯浦。

夕阳无语。

算谢客烟中,湘妃江上,未是断肠处。

香奁梦,好在灵芝瑞露。

人间俯仰今古。

海枯石烂情缘在,幽恨不埋黄土。

相思树。

流年度、无端又被西风误。

舟少住。

怕载酒重来,红衣半落,狼藉卧风雨。

浣溪沙

作者: 元好问 朝代: 元代

梦里还惊岁月遒。

鲤鱼风退不胜秋。

人生虽异水同流。

酒力有神工驻景,丹房无药可烧秋。

陶陶兀兀老时休。

大德歌·冬景

作者: 关汉卿 朝代: 元代

雪粉华,舞梨花,再不见烟村四五家。

密洒堪图画,看疏林噪晚鸦。

黄芦掩映清江下,斜缆着钓鱼艖。

雪粉华,舞梨花,再不见烟村四五家。

密洒堪图画,看疏林噪晚鸦。

黄芦掩映清江下,斜缆着钓鱼艖。

大雪粉白光华,像飞舞的梨花,遮住了郊野三三两两的农家。

雪花密密层层的漂洒堪描堪画。

看那稀疏的树林上鸣叫着晚归的寒鸦。

一条钓鱼的小船正斜揽在枯黄芦苇掩映的清江下。

参考资料: 1、 吴昌恒 等.古今汉语实用词典.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9 2、 作品白话译文及创作背景部分内容由朝阳山人根据相关资料编辑.

雪粉华,舞梨花,再不见烟村四五家。

密洒堪图画,看疏林噪晚鸦。

黄芦掩映清江下,斜缆着钓鱼艖。

华:光彩、光辉。

黄芦:枯黄的芦苇。

艖(chā):小船。

参考资料: 1、 吴昌恒 等.古今汉语实用词典.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9 2、 作品白话译文及创作背景部分内容由朝阳山人根据相关资料编辑.

雪粉华,舞梨花,再不见烟村四五家。

密洒堪图画,看疏林噪(zào)晚鸦。

黄芦掩映清江下,斜缆着钓鱼艖(chā)。

大雪粉白光华,像飞舞的梨花,遮住了郊野三三两两的农家。

雪花密密层层的漂洒堪描堪画。

看那稀疏的树林上鸣叫着晚归的寒鸦。

一条钓鱼的小船正斜揽在枯黄芦苇掩映的清江下。

华:光彩、光辉。

黄芦:枯黄的芦苇。

艖:小船。

参考资料: 1、 吴昌恒 等.古今汉语实用词典.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9 2、 作品白话译文及创作背景部分内容由朝阳山人根据相关资料编辑.

雪粉华,舞梨花,再不见烟村四五家。

密洒堪图画,看疏林噪晚鸦。

黄芦掩映清江下,斜缆着钓鱼艖。

  大德歌句式为三三五,五五,七五,凡七句七韵,曲题《冬景》是王季思等编辑《元散曲选注》时加上的,这样文眼更加明晓。

  “雪粉华,舞梨花。

”大雪像白色的花海,像缤纷的梨花。

古人常用梨花喻雪花,如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李渔《闲情偶寄》:“花花耐观,雪为天上之雪,此是人间雪”。

作者饱蘸着热爱之情,写出了雪花的形状和神态。

着一“舞”字,说明北风吹紧。

作者仰视天空,雪花纷飞,弥漫天际,为下文写具体的景物留下了广阔的空间。

“再不见烟村四五家。

”北风吹扫,扬起雪粉,烟雾笼罩,仍依稀可辨那拥有四五户人家的村庄。

此言久久平视之景。

“四五家”,作者没有确指,说明烟雾之大,难以辨认清楚,联系下句这是傍晚黄昏时的景色。

在此,作者既写出了冬天的特色,又写出了傍晚的特点。

  “密洒堪图画。

”“堪”,值得。

雪花稠密地飘洒下来,是值得描形写画的。

此句总结以上二句,远望烟村雪景,银装素裹。

下面三句写近景。

  “看疏林噪晚鸦。

”看,那傍晚归巢的乌鸦,在稀疏的树林中正噪闹着,是准备栖息。

着一“看”字引起下文。

疏林,稀疏的树林,叶落树疏,冬之景也。

“噪”,说明乌鸦之多。

乌鸦的叫声,引起作者的注意,引起作者无限情思。

正因为疏林,所以看得清楚乌鸦。

作者在此用景取色是高明的:在白色的底子上只有疏林,再“着”上黑色的乌鸦,使得景物更醒目,更引人注意。

黑色为冷色,而乌鸦的叫声很凄惨,显得荒凉,这样就给整个画面带来荒凉之感。

  “黄芦掩映清江下。

”“清江”,泛指而非实指,言江水之清。

黄色的芦花倒映在水里,形成一条黄橙色的彩带,给这荒凉环境带来了几分温馨和一丝快意。

黄色为暖色。

北风的吹拂,江岸边的黄芦在清江白景映衬下,更显得光彩夺目,摇曳多姿。

  “斜缆着钓鱼艖。

”那岸边泊着一叶钓鱼舟,独览着一清江之景。

作者勾画出了“野渡无人舟自横”的清远意境。

船泊在岸边,说明天气太晚,渔夫已归家,这样使环境更显得宁静。

作者摄景“钓鱼艖”,描绘出了人活动的足迹,给荒凉宁静的环境增加了生机和魅力,同时给人以期待和希望。

  这首小令,作者通过对“冬景”的描绘,曲折地表现了元朝文人儒士无限的历世感叹和兴亡之感。

大雪纷飞,是冬季的天气特征,冬是一年之末,雪是雨的回归。

作者虽将雪喻作“粉华”、“梨花”,而这是以乐景写哀情,饱含着作者的无限辛酸。

取景“噪晚鸦”和“钓鱼艖”,这种酸楚不觉溢于言表。

自然界里的乌鸦飘泊了一天,正在聚集归巢,准备度过安宁之夜。

而作为人——渔夫,也归家了,唯独作者身在大雪纷飞的茫茫原野中默默地领受这一切,无限凄凉,无限感慨。

这不是“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无病呻吟,而是有其深厚的生活基础和思想积累的。

由于社会的影响,读书人没有出路,作者长年漂泊在外,生活毫无安宁,自然向往着闲适恬静的生活,看到归巢的“晚鸦”和渔夫归去留下的“钓鱼艖”,自然而然想到自己它(他)们有归,为何自己无归?

这种诘问是对元政府野蛮种族歧视政策的控诉,同时也为一代文人发出带着血泪凄凉的感叹。

作者这种造语取境正如贯么石在《阳春白雪序》中所说:“适如少美恰怀,使人不忍对殢”。

  小令前四句写大雪漫天飞舞的迷离景色,说明野外的扑朔迷离,依稀难辨,远景的衬托,同时透视出作者赞叹之情,境界开阔,层次分明。

后三句,精心摄取几个近景:“晚鸦”、“黄芦”、“钓鱼艖”一目了然,同时层次清楚:岸上、岸边、水中,三层由高及低,层次清晰,形色鲜明。

前四句朦胧,后三句明晰,把朦胧的远景和明晰的近景紧密配合,使得整个画面的空间层次鲜明,而近景中又分三层,富有空间层次感和画面的立体感;

白中有寒鸦,一分荒凉;

黄芦掩映,色彩富有质量感,给人温馨;

渔舟斜缆,安详静谧,给人以想象:雪过天霁,照样下江捕鱼,表达了作者对安闲稳定的生活的向往和赞美之情。

整个画面给人种寒而不冽、淡而有味之感,正是件雅俗共赏的好作品。

参考资料: 1、 潘峰.寒而不冽 淡而有味——关汉卿小令《冬景》赏析.阅读与写作,2003,06.

大德歌·冬

作者: 关汉卿 朝代: 元代

雪纷纷,掩重门,不由人不断魂,瘦损江梅韵。

那里是清江江上村,香闺里冷落谁瞅问?

好一个憔悴的凭栏人。

雪纷纷,掩重门,不由人不断魂,瘦损江梅韵。

那里是清江江上村,香闺里冷落谁瞅问?

好一个憔悴的凭栏人。

大雪纷飞,掩蔽重门,不由得人不断魂,消瘦憔悴得有如江梅而失去往日之风韵。

抬眼望去,哪里是清江江上村?

香闺里冷落谁来理睬与慰问?

好一个面容憔悴翘首远望的凭栏人!

好一个”句:意谓思妇在大雪纷飞中倚着楼栏,面容憔悴地翘望远人的归来。

凭阑,即凭栏。

参考资料: 1、 李雁 吴冰沁.元散曲经典品读.北京:蓝天出版社,2015:20-23

雪纷纷,掩重门,不由人不断魂,瘦损江梅韵。

那里是清江江上村,香闺里冷落谁瞅问?

好一个憔悴的凭栏人。

断魂:形容人极度悲伤。

江梅:暗用梅妃之典。

梅妃,唐玄宗的妃子,本姓江,因爱梅,玄宗赐名梅妃。

韵:风韵。

那里:即哪里。

此句是写思妇遥望远处的景象。

“好一个”句:意谓思妇在大雪纷飞中倚着楼栏,面容憔悴地翘望远人的归来。

凭阑,即凭栏。

参考资料: 1、 李雁 吴冰沁.元散曲经典品读.北京:蓝天出版社,2015:20-23

雪纷纷,掩重门,不由人不断魂,瘦损江梅韵。

那里是清江江上村,香闺里冷落谁瞅问?

好一个憔悴的凭栏人。

大雪纷飞,掩蔽重门,不由得人不断魂,消瘦憔悴得有如江梅而失去往日之风韵。

抬眼望去,哪里是清江江上村?

香闺里冷落谁来理睬与慰问?

好一个面容憔悴翘首远望的凭栏人!

断魂:形容人极度悲伤。

江梅:暗用梅妃之典。

梅妃,唐玄宗的妃子,本姓江,因爱梅,玄宗赐名梅妃。

韵:风韵。

那里:即哪里。

此句是写思妇遥望远处的景象。

“好一个”句:意谓思妇在大雪纷飞中倚着楼栏,面容憔悴地翘望远人的归来。

凭阑,即凭栏。

参考资料: 1、 李雁 吴冰沁.元散曲经典品读.北京:蓝天出版社,2015:20-23

雪纷纷,掩重门,不由人不断魂,瘦损江梅韵。

那里是清江江上村,香闺里冷落谁瞅问?

好一个憔悴的凭栏人。

  这支小令,多半内容反映的是闺中少妇绝望的心情。

开头两句“雪纷纷,掩重门”,点明季节,说年冬腊月,大雪纷飞,造成交通阻塞的困难,远行人就更不易归来了,少妇不能不为之心碎。

在这个时候,要表露少妇的感情再也容不得半点含蓄,因此第三句接着直抒胸臆,明白写出了“不由人不断魂”的惨痛句子。

第四句“瘦损江梅韵”,以梅妃的故事作比,表明思妇由于怀念远方丈夫而变得削瘦,失去了往昔的风韵。

第五句“清江江上村”,是化用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等词句的意境,进一步表现少妇的孤寂与悲痛之情。

第六句“香闺里冷落谁瞅问”,是少妇发出无可奈何的慨叹。

  小令的重点句则是最后的“好一个憔悴的凭阑人”,在大雪纷飞,家家紧闭重门这样严寒的日子里,冒雪凭栏遥望远方归人。

在漫天风雪中,惟有她依栏远望、凝思,表达思念之情的深沉严冬都封杀不了。

“好”字意义双关,下得非常妙,它似是修饰“憔悴”,用作甚辞,有“很”“太”等意,寄寓着作者深厚的同情,但也有更多的赞赏之意。

此句一扫上文所言绝望的情绪,显示出一个少妇对爱情的执着追求和坚强的性格。

有此一句,才显出此曲的精妙之所在,它可以使全篇的消沉气氛为之一振。

  此曲在结构上,采用的是前后矛盾对立的写法。

前面几句极写少妇的绝望心情,经彩笔左涂右抹,色调越来越浓,似乎已经绝望到底,而最后一句,则急转直下,一反常态。

这样,先抑后扬,更富有吸引人的艺术魅力。

参考资料: 1、 蒋星煜 等.元曲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0:76-77

【中吕】古调石榴花

作者: 关汉卿 朝代: 元代
闺思颠狂柳絮扑帘飞,绿暗红稀。垂杨影里杜鹃啼,一弄儿断送了春归。牡丹亭畔人寂静,恼芳心似醉如痴。恹恹为他成病也,松金钏,褪罗衣。【酥枣儿】一自相逢,将人来萦系。樽前席上,眼约心期。比及道是配合了,受了些闲是闲非。咱各办着个坚心,要拨个终缘之计。【鲍老儿】当初指望成家计,谁想琼簪碎;当初指望无抛弃,谁想银瓶坠。烦烦恼恼,哀哀怨怨,哭哭啼啼,回黄倒皂,长吁短叹,自跌自堆。【鲍老三台滚】俺也自如,鸾台懒......更多
1112131415 共4206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