贻蜀五首。李中丞表臣 文
赠别杨员外巨源 文
余杭周从事以十章见寄,词调清婉,难于遍酬 文
醉别卢头陀 文
晓将别 文
和李校书新题乐府十二首·缚戎人 文
边头大将差健卒,入抄禽生快于鹘。
但逢赪面即捉来,半是边人半戎羯。
大将论功重多级,捷书飞奏何超忽。
圣朝不杀谐至仁,远送炎方示微罚。
万里虚劳肉食费,连头尽被毡裘暍。
华裀重席卧腥臊,病犬愁鸪声咽嗢。
中有一人能汉语,自言家本长城窟。
少年随父戍安西,河渭瓜沙眼看没。
天宝未乱犹数载,狼星四角光蓬勃。
中原祸作边防危,果有豺狼四来伐。
蕃马膘成正翘健,蕃兵肉饱争唐突。
烟尘乱起无亭燧,主帅惊跳弃旄钺。
半夜城摧鹅雁鸣,......更多
清都春霁,寄胡三、吴十一 文
使东川·夜深行 文
溪居 文翻注译赏
久为簪组累,幸此南夷谪。
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
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
久为簪组累,幸此南夷谪。
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很久来为公务所累,幸好被贬谪到南方少数民族地区。
闲静无事,与农人的菜圃为邻,有的时候就像个山林中的隐士。
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
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
早晨耕田,翻锄带着露水的野草,晚上撑船游玩回来,船触到溪石发出声响。
独来独往,碰不到其他的人,眼望楚天一片碧绿,放声高歌。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久为簪(zān)组累,幸此南夷(yí)谪(zhé)。
闲依农圃(pǔ)邻,偶似山林客。
簪组:古代官吏的服饰,此指官职。
束:约束,束缚。
南夷:古代对南方少数民族的称呼。
谪:被降职或调往边远地区。
当时作者被贬为永州司马。
夜榜:夜里行船。
榜:此处读“彭音,意为进船。
此句指天黑船归,船触溪石而发出的声音。
楚天:永州原属楚地。
束:束缚。
南夷:这里指永州。
谪:贬官流放。
农圃:田园。
偶似:有时好像。
山林客:山林间的隐士。
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
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
榜:划船。
响溪石:水激溪石的声响。
长歌:放歌。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久为簪(zān)组累,幸此南夷(yí)谪(zhé)。
闲依农圃(pǔ)邻,偶似山林客。
很久来为公务所累,幸好被贬谪到南方少数民族地区。
闲静无事,与农人的菜圃为邻,有的时候就像个山林中的隐士。
簪组:古代官吏的服饰,此指官职。
束:约束,束缚。
南夷:古代对南方少数民族的称呼。
谪:被降职或调往边远地区。
当时作者被贬为永州司马。
夜榜:夜里行船。
榜:此处读“彭音,意为进船。
此句指天黑船归,船触溪石而发出的声音。
楚天:永州原属楚地。
束:束缚。
南夷:这里指永州。
谪:贬官流放。
农圃:田园。
偶似:有时好像。
山林客:山林间的隐士。
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
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
早晨耕田,翻锄带着露水的野草,晚上撑船游玩回来,船触到溪石发出声响。
独来独往,碰不到其他的人,眼望楚天一片碧绿,放声高歌。
榜:划船。
响溪石:水激溪石的声响。
长歌:放歌。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久为簪组累,幸此南夷谪。
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
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
这首诗是柳宗元贬官永州时在愚溪之畔筑屋而居时的作品。
诗歌表面是写在此生活的惬意自适,其实是强写欢愉,将被贬的郁愤之情隐晦写出。
诗人被贬谪永州,应该是有满腹牢骚的,却在诗的开头将其称为幸事:“久为簪组柬,幸此南夷谪。
”诗人认为他长久地为在朝中做官所累,幸亏贬谪南来这荒夷之地,可以让他过上闲适的生活。
此两句正话反说,将不幸之事说成是幸事,表达了对朝中当权派的不满。
“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这四句是强调在此生活的闲适之情。
闲暇时与种菜的老农为邻,有时还真像是在山林隐居的人。
一大早带着露水就去锄草,晚上乘船沿着溪水前进。
“闲依”表现作者的闲散之态, “偶似”是故作放旷之语,自我安慰。
柳宗元少有才名,胸怀大志,可是仕途不顺,一再遭贬。
这次更是被贬永州,远离长安。
他满腔的热情得不到施展的空间,有志而不得伸,有才而不被重用。
于是,在此贬所,只好强写欢愉,故作闲适,称自己对被贬感到庆幸,假装很喜欢这种安逸舒适的生活。
“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有时整日独来独往碰不见一个行人,于是放声高歌,声音久久地回荡在沟谷碧空之中,多么清越空旷。
这闲适潇洒的生活,让诗人仿佛对自己的不幸遭贬无所萦怀,心胸旷达开朗。
这里诗人看似自由自在,无拘无束,但毕竟也太孤独了。
这两句恰恰透露出诗人是强作闲适,无人问津时自娱自乐,也只是一种无奈的调侃。
纵观全诗,诗人似乎已经淡忘了遭贬的痛苦,诗中把被贬谪的不幸称之为幸,将孤独冷静的生活诠释为飘逸闲适的生活。
实际上这全都是诗人激愤的反语,在这种被美化了的谪居生活的背后,隐蕴的是诗人内心深深的郁闷和怨愤。
表面的平淡所蕴含的激愤,更让人为之怦然心动,正如清代的沈德潜所说: “愚溪诸咏,处连蹇困厄之境,发清夷淡泊之音,不怨而怨,怨而不怨,行间言外,时或遇之。
”这是很中肯的评价。
全诗清丽简练,含蓄深沉,意在言外,耐人寻味。
参考资料: 1、 程帆.《唐诗宋词鉴赏辞典 学生版》 :湖南教育出版社,2011.07 :234-235 2、 邓诗萍.《唐诗鉴赏大典 3》 :吉林大学出版社, 2009.05 :113
重别梦得 文翻注赏
二十年来万事同,今朝岐路忽西东。
皇恩若许归田去,晚岁当为邻舍翁。
二十年来万事同,今朝岐路忽西东。
二十年来历经沧桑患难相同,今天忽然歧路分别各自西东。
皇恩若许归田去,晚岁当为邻舍翁。
如果皇恩浩荡允许回家种地,晚年就日夕相处做邻居老翁。
参考资料: 1、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550-551
二十年来万事同,今朝岐路忽西东。
二十年来:柳宗元和刘禹锡二人同时中进士,到作此诗时已度过了二十二个春秋。
岐(qí)路:岔路。
《列子·说符》:“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又请杨氏之竖追之。
杨子曰:‘嘻!
亡一羊,何追者之众?
’邻人曰:‘多岐路。
’” 皇恩若许归田去,晚岁当为邻舍翁。
皇恩:皇帝的恩德。
《文选·张衡〈西京赋〉》:“皇恩溥,洪德施。
”李善注:“皇,皇帝。
”归田:谓辞官回乡务农。
《艺文类聚》卷六六引晋鲁褒《钱神论》:“谚曰:官无中人,不如归田。
”晚岁:晚年。
唐杜甫《羌村》诗之二:“晚岁迫偷生,还家少欢趣。
”邻舍:邻居。
《后汉书·陈忠传》:“邻舍比里,共相压迮。
” 参考资料: 1、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550-551
二十年来万事同,今朝岐路忽西东。
皇恩若许归田去,晚岁当为邻舍翁。
这首诗写临岐叙别,情深意长,不着一个愁字,而在表面的平静中蕴蓄着深沉的激愤和无穷的感慨。
“二十年来万事同”,七个字概括了他与刘禹锡共同经历的宦海浮沉、人世沧桑。
二十多年来,他们在永贞改革的政治舞台上“谋议唱和”、力革时弊,后来风云变幻,二人同时遭难,远谪边地;
去国十年以后,二人又一同被召回京,却又再贬远荒。
共同的政治理想把他们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造成了这一对挚友“二十年来万事同”的坎坷遭遇。
然而使诗人慨叹不已的不仅是他们个人出处的相同,还有这二十年来朝廷各种弊政的复旧,刘禹锡深深理解柳宗元的这种悲哀,所以在答诗中抒发了同样的感慨:“弱冠同怀长者忧,临岐回想尽悠悠。
”他们早年的政治革新白白付之东流,今朝临岐执手,倏忽之间又将各自东西,抚今追昔,往事不堪回首。
“今朝”二字写出了诗人对最后一刻相聚的留恋,“忽”字又点出诗人对光阴飞逝、转瞬别离的惊心。
“西东”非一般言别套语,而是指一去广东连县,一去广西柳州,用得正切实事。
由于是再度遭贬,诗人似乎已经预感到这次分别很难再有重逢的机会,便强忍悲痛,掩藏了这种隐约的不祥预感,而以安慰的口气与朋友相约:如果有一天皇帝开恩,准许他们归田隐居,那么他们一定要卜舍为邻,白发相守,度过晚年。
这两句粗看语意平淡,似与一般歌咏归隐的诗歌相同,但只要再看看《三赠刘员外》中,诗人又一次问刘禹锡:“今日临岐别,何年待汝归?
”就可以明白诗人与刘禹锡相约归田为邻的愿望中深蕴着难舍难分的别愁离恨和生死与共的深情厚谊。
身处罻罗之中而向往遗世耦耕,是封建知识分子在政治上碰壁以后唯一的全身远祸之道和消极抗议的办法。
因此这“皇恩”二字便自然流露了某种讥刺的意味。
“若许”二字却说明目前连归田亦不可得,然而诗人偏偏以这样的梦想来安慰分路的离愁,唯其如此,诗人那信誓旦旦的语气也就更显得凄楚动人。
这首诗以直抒离情构成真挚感人的意境,寓复杂的情绪和深沉的感慨于朴实无华的艺术形式之中。
不言悲而悲不自禁,不言愤而愤意自见。
语似质直而意蕴深婉,情似平淡而低徊郁结。
苏东坡赞柳诗“发纤秾于简古,寄至味于澹泊”,这也正是这首小诗的主要特色。
参考资料: 1、 葛晓音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919-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