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同友人话旧 文
木兰花慢 寄王宣慰立夫 文
浩鱼龙*海,曾同醉,凤凰楼。
记猎较河南,并持英荡,千里长游。
风流故家人物,爱赋诗、鞍马气横秋。
落日隆中怀古,薰风洛水浮舟。
重逢春色入东州。
小试统清流。
看生啸江淮,风连台阁,名动金瓯。
经纶半生心事,细推量、合在百花头。
此日清香画戟,不应谈笑封侯。
诗三百三首 文
凡读我诗者,心中须护净。
悭贪继日廉,谄曲登时正。
驱遣除恶业,归依受真性。
今日得佛身,急急如律令。
重岩我卜居,鸟道绝人迹。
庭际何所有,白云抱幽石。
住兹凡几年,屡见春冬易。
寄语钟鼎家,虚名定无益。
可笑寒山道,而无车马踪。
联谿难记曲,叠嶂不知重。
泣露千般草,吟风一样松。
此时迷径处,形问影何从。
吾家好隐沦,居处绝嚣尘。
践草成三径,瞻云作四邻。
助歌声有鸟,问法语无人。
今日娑婆树,几年为一春。
风入松·寄柯敬仲 文翻注赏
画堂红袖倚清酣,华发不胜簪。
几回晚直金銮殿,东风软、花里停骖。
书诏许传宫烛,轻罗初试朝衫。
御沟冰泮水挼蓝。
飞燕语呢喃。
重重帘幕寒犹在,凭谁寄、银字泥缄。
报道先生归也,杏花春雨江南。
画堂红袖倚清酣,华发不胜簪。
几回晚直金銮殿,东风软、花里停骖。
书诏许传宫烛,轻罗初试朝衫。
在彩绘的厅堂里,姬妾清闲、畅意,独有自己自发纷纷脱落,连管子也插不住。
多次晚上在金銮殿值宿,春风轻柔,万花齐放,惹人停住车马流连。
在柔软的春风里,无数次在金銮殿前值夜,为皇帝起草好诏书后,换上轻罗朝衫,宫人执灯(将我)送回归学士院。
御沟冰泮水挼蓝。
飞燕语呢喃。
重重帘幕寒犹在,凭谁寄、银字泥缄。
报道先生归也,杏花春雨江南。
皇城的御沟里的边沿还有残冰存在,但残冰的边沿却是蓝汪汪的水在晃动,燕子呢喃迎春。
帘幕重重,春寒还没消退,还有谁、敢给你寄信慰问呢?
春日江南,杏花盛开,烟雨蒙蒙,如诗如画,令人心醉而神往。
参考资料: 1、 刘松来主编.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 下:中国文联出版社,2006年2月:第38页 2、 陈长喜主编.中国历代词曲赏读 (下册):天津古籍出版社,,2007年09月第1版:第564页
画堂红袖倚清酣,华发不胜簪。
几回晚直金銮殿,东风软、花里停骖。
书诏许传宫烛,轻罗初试朝衫。
清酣:清新酣畅的意思。
华髪不胜簪:白髪稀少,插不住簪子。
晚直:晚上当班。
直:通“值”。
金銮殿:皇帝宝殿。
骖(can):同驾一车的三匹马。
这里泛指马。
传宫烛:传唤掌烛火的宫人.送学士归院。
御沟冰泮水挼蓝。
飞燕语呢喃。
重重帘幕寒犹在,凭谁寄、银字泥缄。
报道先生归也,杏花春雨江南。
泮:溶解。
《诗经·邶风》:“士如归妻,迨冰未泮。
”挼:揉搓。
银字泥缄:指书信。
参考资料: 1、 刘松来主编.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 下:中国文联出版社,2006年2月:第38页 2、 陈长喜主编.中国历代词曲赏读 (下册):天津古籍出版社,,2007年09月第1版:第564页
画堂红袖倚清酣,华发不胜簪。
几回晚直金銮殿,东风软、花里停骖。
书诏许传宫烛,轻罗初试朝衫。
御沟冰泮水挼蓝。
飞燕语呢喃。
重重帘幕寒犹在,凭谁寄、银字泥缄。
报道先生归也,杏花春雨江南。
词分上下阕,上阕写奎章阁学士院柯九思执勤的日子,形容自己的年老、寂寞。
“画堂红袖倚清酣,华发不胜簪。
”开头两句从家里生活写起,似乎开得太远,与怀人没有什么关系,实际上却暗蕴怀念远方朋友的意思。
作者不说自己年迈,盼望与老友相聚。
而说自己没心思与姬妾周旋,姬妾清闲自在。
以侧写正,委婉曲致。
“几回晚直金銮殿,东风软、花里停骖。
”接下去叙述自已在金銮殿当值的情景。
金殿是皇帝的宝殿,学士怎么能在那里值班歇宿呢?
原来学士执掌内廷书诏,为让皇帝传呼方便,学士院便设在金銮殿侧。
金殿当值是作者写自已的生活,也是写柯敬仲当年的工作。
“书诏许传宫烛,轻罗初试朝衫。
”一个停住车马的细节,暗示自己思念朋友的心情。
“许传宫烛”补足了“晚直”(值), “轻罗初试”照应了“风软”。
“几回晚直金銮殿”到“轻罗初试朝衫”几句,描写了作者作“侍书学士”时的活动。
在金銮殿替皇帝书写诏书,允许传呼执烛官人,允许在天热时穿轻罗朝衫,这描写的是金殿当值所做的事,所受的待遇。
多么安逸的生活,但词人已是迟暮之年,归隐之心在所难免。
下阕改变手法,侧重以景言情,写思念朋友和归心似箭的情怀。
上下阕都以春天为背景,画面颜色调得匀称、明艳,意境柔和妩媚、动静相宜,仿佛要让读者跌入甜糯的燕子呢喃声中,迷醉在花飞烂漫的东风里。
尤其是最后一句“杏花春雨江南”,全是明艳的名词,组合在一起,有声有色,俨然一幅湿漉漉的江南水墨图画,明明软媚入骨,却坦易明亮,可以长长久久地令人心动。
“御沟冰泮水挼蓝。
飞燕语呢喃。
”写春之色,冰白水蓝,颜色鲜明。
“接”,“挪”的异体字, “挪”字很传神,将刚化的冰水的形态写得逼真、恰切。
依旧是春天,御沟的冰渐渐化去,燕子已呢喃迎春,只可惜因为柯九思不在,令人感觉不到春天的暖意。
“语呢喃’’,自是双燕,边飞边噪,其声是流动、变化的。
“重重帘幕寒犹在,凭谁寄、银字泥缄。
”这是描写春天的气温,却不仅仅去写春寒。
柯敬仲是遭受猜忌、诽谤而不得不隐居家乡的,故此“重重帘幕寒犹在’’便一语双关,说明柯敬仲虽回乡隐居,但对他的飞短流长并没因此而消失,相反,流言蜚语仍象“重重帘幕包裹着他,让人感到寒气森森。
当此之时,连柯敬仲昔日的朋友怕招惹是非,竟也不敢同柯教仲来往了。
“凭谁”句看似矛盾:既然已经填了这首词寄给柯九思了,怎么又说“凭谁寄银字泥缄”呢?
诗人要告诉好友的真实意图也正在这里,到了杏花春雨江南时候,我也要南归了。
这里作者对老友的关心,对世态的鄙弃,都一古脑儿地表现出来了。
“报道先生归也,杏花春雨江南。
”歌拍以景结情,极为警策。
“杏花春雨江南”。
寥寥六个字,胜过一篇文。
通过这六个字,仿佛看到了:春日江南,杏花盛开,烟雨蒙蒙,如诗如画,令人心醉而神往。
未加任何形容词,以白描笔法写成,把江南春色描绘得淋漓尽致,可谓妙笔天成。
参考资料: 1、 陈长喜主编.中国历代词曲赏读 (下册):天津古籍出版社,,2007年09月第1版:第564页 2、 霍松林主编.古代言情赠友诗词鉴赏大观:陕西人民出版社,1994年08月第1版:第1163页 3、 田军 王洪等主编.金元明清诗词曲鉴赏辞典:光明日报出版社,1990年08月第1版:第288页
题画六言一首 文
春望 文翻注译赏
八哀诗。赠秘书监江夏李公邕 文
长啸宇宙间,高才日陵替。
古人不可见,前辈复谁继。
忆昔李公存,词林有根柢。
声华当健笔,洒落富清制。
风流散金石,追琢山岳锐。
情穷造化理,学贯天人际。
干谒走其门,碑版照四裔。
各满深望还,森然起凡例。
萧萧白杨路,洞彻宝珠惠。
龙宫塔庙涌,浩劫浮云卫。
宗儒俎豆事,故吏去思计。
眄睐已皆虚,跋涉曾不泥。
向来映当时,岂独劝后世。
丰屋珊瑚钩,骐驎织成罽. 紫骝随剑几,义取无虚岁。
分宅脱骖间,......更多
八哀诗·赠秘书监江夏李公邕 文
长啸宇宙间,高才日陵替。
古人不可见,前辈复谁继。
忆昔李公存,词林有根柢。
声华当健笔,洒落富清制。
风流散金石,追琢山岳锐。
情穷造化理,学贯天人际。
干谒走其门,碑版照四裔。
各满深望还,森然起凡例。
萧萧白杨路,洞彻宝珠惠。
龙宫塔庙涌,浩劫浮云卫。
宗儒俎豆事,故吏去思计。
眄睐已皆虚,跋涉曾不泥。
向来映当时,岂独劝后世。
丰屋珊瑚钩,骐驎织成罽。
紫骝随剑几,义取无虚岁。
分宅脱骖间,感激怀未济。
众归赒给美,摆落......更多
水调歌头·昵昵儿女语 文翻注译赏
乐天见示伤微之敦诗晦叔三君子皆有深分因成是诗以寄 文赏
吟君叹逝双绝句,使我伤怀奏短歌。
世上空惊故人少,集中惟觉祭文多。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後波。
万古到今同此恨,闻琴泪尽欲如何。
吟君叹逝双绝句,使我伤怀奏短歌。
世上空惊故人少,集中惟觉祭文多。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後波。
万古到今同此恨,闻琴泪尽欲如何。
首联,写即指读了白居易寄来的两首绝句,後有感于友朋之离世,亦作诗抒发感慨。
颔联,写到友人一一离开人间,祭文所做自然增加,以致文集中祭文最多,对于友人去世之伤痛无奈之情,自己的孤独之感溢于言表。
颈联乃千古名句,亦最能体现刘禹锡的哲学思想。
本义指春天里,茂盛的树林新长出的叶子,催换着老叶、旧叶;
江河中,奔腾的流水前面的退让给后起的波浪。
这里“陈叶”、“前波”可指微之、敦诗、晦叔等已经去世的好友,也可指旧事物。
“新叶”、“後波”可指“晚辈”亦可指新事物。
这一联我以为,至少包含了这些哲学思想: 1.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消亡有它的客观必然性,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这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
无论是个人还是国家、民族概莫能外。
体现了刘禹锡能够以发展的眼光来看问题,发展是必然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2.既然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们就要顺应、利用规律。
人不能创造规律也不能消灭规律。
刘禹锡有感于友人的去世,悲痛之余,他想到的也许就是尊重逝者、善待生者,以及生者应该珍惜生命好好的地活下去。
3.没有陈叶就不会有新叶,没有前波亦不会有后波,新旧事物不是绝然对立的,不是毫无关系的。
新事物中包含了旧事物中的优秀成分,旧事物中孕育了新事物的某些基因。
二者是辨证统一的关系。
也见刘禹锡已经既有辩证思想,暗合对立统一规律。
他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名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也体现了这一规律。
4.这两句诗还可以看出刘禹锡在认清上述规律后,体现出的乐观豁达的人生观。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