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问·刺齐论

作者: 佚名 黄帝内经

黄帝问曰:愿闻刺浅深之分。

岐伯对曰:刺骨者无伤筋,刺筋者无伤肉,刺肉者无伤脉,刺脉者无伤皮,刺皮者无伤肉,刺肉者无伤筋,刺筋者无伤骨。

帝曰:余未知其所谓,愿闻其解。

岐伯曰:刺骨无伤筋者,针至筋而去,不及骨也。

刺筋无伤肉者,至肉而去,不及筋也。

刺肉无伤脉者,至脉而去,不及肉也。

刺脉无伤皮者,至皮而去,不及脉也。

所谓刺皮无伤肉者,病在皮中,针入皮中,无伤肉也。

刺肉无伤筋者,过肉中筋也。

刺筋无伤......更多

素问·经络论

作者: 佚名 黄帝内经

黄帝问曰:夫络脉之见也,其五色各异,青黄赤白黑不同,其故何也?

岐伯对曰:经有常色而络无常变也。

帝曰:经之常色何如?

岐伯曰:心赤,肺白、肝青、脾黄、肾黑,皆亦应其经脉之色也。

帝曰:络之阴阳,亦应其经乎?

岐伯曰:阴络之色应其经,阳络之色变无常,随四时而行也。

寒多则凝泣,凝泣则青黑;

热多则淖泽,淖泽则黄赤;

此皆常色,谓之无病,五色具见者,谓之寒热。

帝曰:善。

素问·气穴论

作者: 佚名 黄帝内经

黄帝问曰:余闻气穴三百六十五,以应一岁,未知其所,愿卒闻之。

岐伯稽首再拜对曰:窘乎哉问也!

其非圣帝,孰能穷其道焉!

因请溢意尽言其处。

帝捧手逡巡而却曰:夫子之开余道也,目未见其处,耳未闻其数,而目以明,耳以聪矣。

岐伯曰:此所谓圣人易语,良马易御也。

帝曰:余非圣人之易语也,世言真数开人意,今余所访问者真数,发蒙解惑,未足以论也。

然余愿闻夫子溢志尽言其处,令解其意,请藏之金匮,不敢复出。

岐伯再......更多

素问·骨空论

作者: 佚名 黄帝内经

黄帝问曰:余闻风者百病之始也,以针治之奈何?

岐伯对曰:风从外入,令人振寒,汗出头痛,身重恶寒,治在风府,调其阴阳,不足则补,有余则泻。

大风颈项痛,刺风府,风府在上椎。

大风汗出,灸譩譆,譩譆在背下侠脊傍三寸所,厭之,令病者呼譩譆,譩譆应手。

从风憎风,刺眉头。

失枕,在肩上横骨间。

折,使榆臂,齐肘正,灸脊中。

络季胁引少腹而痛胀,刺譩譆。

腰痛不可以转摇,急引阴卵,刺八髎与痛上,八髎在腰尻分间。

......更多

素问·水热穴论

作者: 佚名 黄帝内经

黄帝问曰:少阴何以主肾?

肾何以主水?

岐伯对曰:肾者,至阴也,至阴者,盛水也。

肺者,太阴也,少阴者,冬脉也,故其本在肾,其末在肺,皆积水也。

帝曰:肾何以能聚水而生病?

岐伯曰:肾者,胃之关也,关门不利,故聚水而从其类也。

上下溢于皮肤,故为胕肿,胕肿者,聚水而生病也。

帝曰:诸水皆生于肾乎?

岐伯曰:肾者,牝藏也,地气上者属于肾,而生水液也,故曰至阴。

勇而劳甚则肾汗出,肾汗出逢于风,内不得入于藏府......更多

素问·调经论

作者: 佚名 黄帝内经

黄帝问曰:余闻刺法言,有余泻之,不足补之,何谓有余?

何谓不足?

岐伯对曰:有余有五,不足亦有五,帝欲何问?

帝曰:愿尽闻之。

岐伯曰:神有余有不足,气有余有不足,血有余有不足,形有余有不足,志有余有不足,凡此十者,其气不等也。

帝曰:人有精气津液,四支、九窍、五藏十六部、三百六十五节,乃生百病,百病之生,皆有虚实。

今夫子乃言有余有五,不足亦有五,何以生之乎?

岐伯曰:皆生于五藏也。

夫心藏神,肺藏气......更多

素问·缪刺论

作者: 佚名 黄帝内经

黄帝问曰:余闻缪刺,未得其意,何谓缪刺?

岐伯对曰:夫邪之客于形也,必先舍于皮毛,留而不去,入舍于孙脉,留而不去,入舍于络脉,留而不去,入舍于经脉,内连五藏,散于肠胃,阴阳俱感,五藏乃伤,此邪之从皮毛而入,极于五藏之次也,如此则治其经焉。

今邪客于皮毛,入舍于孙络,留而不去,闭塞不通,不得入于经,流溢于大络,而生奇病也。

夫邪客大络者,左注右,右注左,上下左右,与经相干,而布于四末,其气无常处,不入于......更多

素问·四时刺逆从论

作者: 佚名 黄帝内经

厥阴有余,病阴痹;

不足病生热痹;

滑则病狐疝风;

濇则病少腹积气。

少阴有余,病皮痹隐轸;

不足病肺痹;

滑则病肺风疝;

濇则病积溲血。

太阴有余,病肉痹寒中;

不足病脾痹;

滑则病脾风疝;

濇则病积心腹时满。

阳明有余,病脉痹,身时热;

不足病心痹;

滑则病心风疝;

濇则病积时善惊。

太阳有余,病骨痹身重;

不足病肾痹;

滑则病肾风疝;

濇则病积时善巅疾。

少阳有余,病筋痹胁满;

不足病肝痹;

滑则病肝风疝;

濇则病积时筋急目痛......更多

素问·标本病传论

作者: 佚名 黄帝内经

黄帝问曰:病有标本,刺有逆从,奈何?

岐伯对曰:凡刺之方,必别阴阳,前后相应,逆从得施,标本相移。

故曰:有其在标而求之于标,有其在本而求之于本,有其在本而求之于标,有其在标而求之于本,故治有取标而得者,有取本而得者,有逆取而得者,有从取而得者。

故知逆与从,正行无问,知标本者,万举万当,不知标本,是谓妄行。

夫阴阳逆从,标本之为道也,小而大,言一而知百病之害。

少而多,浅而博,可以言一而知百也。

以浅而......更多

素问·移精变气论

作者: 佚名 黄帝内经

黄帝问曰:余闻古之治病,惟其移精变气,可祝由而已。

今世治病,毒药治其内,针石治其外,或愈或不愈,何也?

岐伯对曰:往石人居禽兽之间,动作以避寒,阴居以避暑,内无眷慕之累,外无伸宦之形,此恬淡之世,邪不能深入也。

故毒药不能治其内,针石不能治其外,故可移精祝由而已。

当今之世不然,忧患缘其内,苦形伤其外,又失四时之从,逆寒暑之宜,贼风数至,虚邪朝夕,内至五脏骨髓,外伤空窍肌肤;

所以小病必甚,大病必死,故......更多

6789 共81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