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的同义词反义词
zhèng zhì jīng jì/jǐ xué研究经济关系和经济运行规律的科学的通称。17世纪中叶产生了以亚当·斯密和李嘉图为代表的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其理论含有科学成分。19世纪,古典政治经济学被庸俗化。19世纪初产生的小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一方面批判资本主义制度,一方面赞美小生产,梦想恢复小生产方式。19世纪中叶,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科学成分,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彻底......更多

斗争性(斗dòu)

斗争性(斗dòu)的同义词反义词
dòu zhēng xìng辩证法中指矛盾双方互相排斥和互相否定。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对事物或矛盾的发展起着重大或决定的作用。矛盾的性质和特点不同,矛盾斗争的特点和形式也不同。斗争性和同一性相结合,构成一切事物的矛盾运动。

新乐府

新乐府的同义词反义词
xīn lè/yuè fǔ乐府诗类名。指不沿用旧乐府标题而另立新题,且不同于旧乐府可以配乐歌唱的一类乐府诗。始创于初唐,至李白、杜甫有较大发展,杜甫的《兵车行》、《丽人行》等均属此类。中唐白居易、元稹倡导新乐府运动,确定了新乐府的名称。白居易所作《新乐府》五十首,多反映社会矛盾和民生疾苦,有较大的现实意义。其形式采用乐府歌行体,以七言为主,交错运用五言、三言等句式,节奏多变。

是非场

是非场的同义词反义词
shì fēi cháng/chǎng1.矛盾纠纷的场所。

本质与现象

本质与现象的同义词反义词
běn zhì yǔ xiàn xiàng本质是事物的内部联系;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本质是事物内在的、相对稳定的方面,现象是事物外在的、活动易变的方面。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由事物的特殊矛盾构成。本质是现象的本质,隐藏在现象背后并表现在现象之中;现象是本质的现象,是本质的外部表现。本质决定现象,现象依赖本质。本质和现象之间总是存在着差别和矛盾。本质要靠思维才能把握,现象用感官即能感知。

毛泽东

毛泽东的同义词反义词
máo zé dōng(1893.12.26-1976.9.9)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湖南湘潭韶山冲(今属韶山市)人。1921年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25年发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等文章,提出坚持无产阶级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和依靠农民同盟军的主张。1927年提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论断,领导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在井冈山创立......更多

济南惨案

济南惨案的同义词反义词
jì nán cǎn àn又称“五三惨案”。1928年蒋介石在英、美帝国主义支持下,北上攻打奉系军阀张作霖。日本帝国主义为阻止英美势力向北方扩张,借口保护侨民,出兵侵占济南。5月1日,中国军队进驻济南,日军即开枪寻衅,打死中国军民多人。3日,日军又大举进攻,蒋介石下令不准抵抗,并撤出济南。日军在济南屠杀中国军民万余人。由于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以及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和压力,日军于次年2月撤出济南。

激化

激化的同义词反义词
jī huà/huā①(矛盾)向激烈尖锐的方面发展:避免矛盾~。②使激化:~矛盾。

热点

热点的同义词反义词
rè diǎn①国际上矛盾冲突激烈的地区;矛盾冲突的焦点:海湾局势成了当今世界的一大热点。②人们普遍感兴趣的地方或事情:热点城市|旅游热点|人们议论的热点。

片面性

片面性的同义词反义词
piàn/piān miàn xìng对事物和矛盾不作全面考察的形而上学思想方法。表现为只看矛盾的一方,不看矛盾的另一方;只知事物的过去,不知事物的现在和将来;只了解局部,不了解全局;只肯定或否定一切,不作具体分析。是主观性的表现。
678910 共247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