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坛
菊坛的同义词反义词
jú tán指戏曲界;梨园(多指京剧界)。
落可便
落可便的同义词反义词
luò/là kě/kè biàn/pián1.亦作"落可的"。亦作"落可也"。 2.元代口语。戏曲中多用于语句中间或句首,为衬字或话搭头,不表具体意义。
蒲剧
蒲剧的同义词反义词
pú jù戏曲剧种。流行于山西南部和陕西、河南等省的部分地区。曾名“蒲州梆子”、“乱弹”,20世纪50年代改今称。起源一说脱胎于锣鼓杂戏,一说源于“弦索调”。与中路梆子(晋剧)、北路梆子、上党梆子合称“山西四大梆子”。又曾与同州梆子合称“山陕梆子”。唱腔有慢板、二性等。剧目有《薛刚反朝》、《麟骨床》等。
跑龙套
跑龙套的同义词反义词
pǎo lóng tào原指戏曲中拿着旗子做兵卒的角色,后比喻在人手下做无关紧要的事。
辙口
辙口的同义词反义词
zhé kǒu1.杂曲﹑戏曲﹑歌词所押的韵。
辰河戏
辰河戏的同义词反义词
chén hé xì1.戏曲剧种之一。流行于湖南沅江中游一带,该地区属古辰州,故名。清康熙﹑雍正年间已有职业班社。传统剧目中保存了许多整本的高腔戏。
选段
选段的同义词反义词
xuǎn duàn1.从一部戏曲中选出的某一片段。
闽剧
闽剧的同义词反义词
mǐn jù戏曲剧种。流行于福建东部沿海地区和建阳、三明等地以及台湾。1917年前后,由流行在福州的平讲戏、儒林戏、唠唠戏融合而成。初名“福州戏”,后改今称。唱腔分江湖、洋歌、逗腔、小调四类,曲牌体。剧目有《炼印》、《荔枝换绛桃》等。
顾曲周郞
顾曲周郞的同义词反义词
gù qū/qǔ zhōu láng1.指三国吴周瑜。 2.借指通晓或爱好音乐﹑戏曲的人。
马健翎(1907-1965)
马健翎(1907-1965)的同义词反义词
mǎ jiàn líng (1907-1965)戏曲作家。陕西米脂人。1934年北京大学肄业。1938年参加陕甘宁边区民众剧团,任团长。194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任西北戏曲研究院、陕西省戏曲剧院院长。一生编创秦腔、眉户、京剧剧本《好男儿》、《中国魂》、《十二把镰刀》、《血泪仇》等六十多种。有《马健翎现代戏曲选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