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姆渡文化
河姆渡文化的同义词反义词
hé mǔ dù wén huà/huā新石器时代早期的一种文化。1973年首先发现于浙江余姚县河姆渡村而得名。主要分布于浙江宁绍平原东部。约在公元前4800-前3400年间。使用石、骨、木、蚌、陶质的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人工植稻,饲养猪、狗、水牛和羊。木构技术相当成熟,开始用生漆。
法帖(-tiè)
法帖(-tiè)的同义词反义词
fǎ tiè1.临摹镌刻在石版或木版上的供人临摹或欣赏的名家书法的法书及其拓本或印本。公元992年侍书学士王著等奉敕编次摹刻宫廷秘阁收藏的法书为十卷,称《淳化阁帖》,法帖之名,相传由此而起。
海伦
海伦的同义词反义词
hǎi lún①海伦(亚历山大的)(heronofalexandria,约公元1世纪)。古希腊数学家、发明家。在其著作《度量论》中记述了多种求几何图形面积和体积的公式,最著名的是已知三边长,求三角形面积的海伦公式。擅长测量,并发明汽转球、水钟、测量仪器等许多机械装置。②海伦(helen)。希腊神话中的美女。宙斯和仙女勒达的女儿。后嫁给斯巴达王墨涅拉俄斯。特洛伊王子帕里斯得到爱神阿佛洛狄忒的帮助,诱走海伦,因而引起持续十年之久的特洛伊战争。
焉耆
焉耆的同义词反义词
yān qí/shì1.古西域国名。又作乌耆﹑乌缠﹑阿耆尼。国都在员渠城(今新疆焉耆西南四十里城市附近)。居民务农﹑捕鱼﹑畜牧。有文字,语言属印欧语系。初属匈奴,西汉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后属汉西域都护府。西汉末又属匈奴。东汉永元六年(公元94年)班超破匈奴,又内属。唐初附西突厥。
王莽(前45-后23)
王莽(前45-后23)的同义词反义词
wáng mǎng (qián 45-hòu 23)新王朝的建立者。字巨君,魏郡元城(今河北大名东)人。汉元帝皇后之侄。西汉末掌握朝政。公元5年毒死平帝,自称假皇帝。8年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新,年号始建国。不久托古改制,引发农民大起义。23年绿林军攻入长安,被杀,新朝灭亡。
目送
目送的同义词反义词
mù sòng1.以目光相送。语本《左传.桓公元年》:"目逆而送之。"
空海
空海的同义词反义词
kōng hǎi1.大海。 2.佛教语。喻通达性空之义遍于一切事物的广大智慧。 3.日本佛教高僧(774-835)。公元804年到中国,在长安学习佛教密宗。806年回国,创立佛教真言宗(又称“东密”)。著有《文镜秘府论》、《篆隶万象名义》等书,保存了不少中国文学和语言学资料。
绿林赤眉起义(绿lù)
绿林赤眉起义(绿lù)的同义词反义词
lǜ/lù lín chì méi qǐ yì (lǜ/lùlù)新莽末年农民起义。王莽改制加深了人民苦难。公元17年,王匡、王凤发动起义,因以绿林山(今湖北大洪山)为根据地,故称“绿林军”。后出山分路进击,迅速壮大。次年,樊崇等在莒县(今属山东)起义,聚众数万,因以赤色染眉为标识,故称“赤眉军”。绿林、赤眉军与王莽军连年激战。23年,绿林军拥西汉皇族刘玄为帝,年号更始,并攻占长安、洛阳,杀王莽,......更多
耆那教
耆那教的同义词反义词
qí/shì nà/nǎ/nèi/nā jiào/jiāo印度传统宗教之一。“耆那”是创教者筏驮摩那的称号,意为“胜利者”或“完成修行的人”。公元前6世纪与佛教同时兴起,自称是最古老的宗教。主要经典为《十二支》。否定婆罗门教的吠陀天启说及其权威,主张五戒:不杀生、不妄语、不偷盗、不淫、无所得,实行苦行主义。主要派别有白衣派和空衣派(天衣派)。教徒有出家和在家之分。19世纪以来流传到亚、非、欧等国家。
萨尔贡王宫
萨尔贡王宫的同义词反义词
sà ěr gòng wáng gōng一译“萨艮王宫”。古代西亚两河流域的文化遗迹。为亚述帝国皇帝萨尔贡二世的宫殿。位于今伊拉克尼尼微东北。建于公元前722-前705年。建在一个高约18米、边长300米的方形土坯大平台上。宫中有二百十个房间围绕成三十多个院落。王宫规模大,造型雄壮,色彩装饰丰富,以炫耀帝国豪富威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