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夔

一夔的同义词反义词
yī kuí1.夔相传为尧(一说舜)时乐正,仅有一足。孔子答鲁哀公问,则说"足"是足够之意,指有夔一人,就足够制乐了。以后多从此说。见《韩非子.外储说左下》﹑《吕氏春秋.察传》。后因以"一夔"指能独当一面的专门人才,或指一人虽多缺点,仍有专长。

三献玉

三献玉的同义词反义词
sān xiàn yù1.春秋楚人卞和得璞玉,献之厉王,王以为诳,刖其左足;复献武王,又刖其右足;后献文王,王理璞,果得玉,名之曰和氏璧。事见《韩非子.和氏》。后用为怀才难遇知音的典实。

余桃

余桃的同义词反义词
yú táo1.指吃过的桃子的残剩部分。语本《韩非子.说难》:"昔者弥子瑕有宠于卫君……异日,与君游于果园,食桃而甘,不尽,以其半啖君。君曰:'爱我哉!忘其口味,以啖寡人。'及弥子色衰爱?,得罪于君。君曰:'是固尝矫驾吾车,又尝啖我以余桃。'故弥子之行未变于初也﹐而以前之所以见贤﹐而后获罪者﹐爱憎之变也。"后用作以男色事人之典实。

储说

储说的同义词反义词
chǔ shuō/shuì/yuè1.指战国韩非的《内储说》﹑《外储说》。文见《韩非子》。

儛书

儛书的同义词反义词
wǔ shū1.焚书而舞。语出《韩非子.喻老》:"王寿负书而行,见徐冯于固涂,冯曰:'……书者言也,言生于知,知者不藏书。今子何独负之而行?'于是王寿因焚其书而儛之。"

六慎

六慎的同义词反义词
liù/lù shèn1.谓国君所应谨慎的六事。《韩非子.外储说右上》:"申子曰:'慎而言也﹐人且知(和)女;慎而行也﹐人且随女。而有知见也﹐人且匿女;而无知也﹐人且意女。女有知也﹐人且臧女;女无知也﹐人且行女。故曰:惟无为可以规之。'"后以为立身处世的箴言。

再刖

再刖的同义词反义词
zài yuè1.双脚被砍掉。相传春秋楚卞和发现了一块璞玉,先后献给楚厉王﹑武王,都被认为欺诈,断其双脚。楚文王即位,使人剖璞加工,果得宝玉,称为和氏璧。见《韩非子.和氏》。后用作怀才未遇的典故。

刑名

刑名的同义词反义词
xíng míng1.战国时以申不害为代表的学派。主张循名责实,慎赏明罚。后人称为"刑名之学",亦省作"刑名"。韩非子亦尚"刑名"。 2.刑罚的名称。 3.刑律。 4.引申为刑事案件。 5.即刑名师爷。

司空图(837-908)

司空图(837-908)的同义词反义词
sī kōng/kòng/kǒng tú (837-908)唐代诗人、诗论家。字表圣,自号知非子、耐辱居士,河中虞乡(今山西永济)人。咸通年间进士。官至中书舍人。后隐居中条山王官谷。诗论讲求“味外之旨”和“韵外之致”。有《二十四诗品》等诗论名篇。后人辑有《司空表圣文集》、《司空表圣诗集》。

和氏

和氏的同义词反义词
hé/hè/huó/huò/hú shì/zhī1.楚人卞和(又称和氏)得玉璞于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和武王。使玉工辨认之,均曰:"石也。"以诳欺罪,被刖去两足。后又献之楚文王,使玉工理之,果得宝玉。事见《韩非子.和氏》。后以"和氏"指识才之士。 2.指怀才不遇之人。 3.借指美玉。
12345 共11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