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

南洋的同义词反义词
nán/nā yáng1.清末至民国时期,划分我国沿海地区为南北两洋区,称山东以南的江苏﹑浙江﹑福建及广东各省为南洋;江苏以北的山东﹑河北﹑辽宁各省为北洋。 2.亚洲东南部国家和地区。

南洋大臣

南洋大臣的同义词反义词
nán/nā yáng dà/dài/tài chén1.官名。南洋通商大臣的简称。1861年清政府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下设五口通商大臣。1866年改五口通商大臣为南洋通商大臣,由两江总督兼任,管理东南沿海及长江沿岸各口岸通商﹑交涉事务。参见"南洋"。

南美洲

南美洲的同义词反义词
nán/nā měi zhōu全称“南亚美利加洲”。在西半球的南半部。东濒大西洋、西临太平洋。面积约1800万平方千米,人口3.02亿。东、西部地形差异大,西部为高峻的山系,东部高原、平原相间分布。气候以热带为主。石油、铁、铜、银等矿产和森林、水能资源丰富。盛产甘蔗、香蕉、咖啡等经济作物。沿海渔业资源丰富。居民中种族成分复杂,有白种人、混血种人、印第安人、黑种人等。共有十三个国家和地区。

占婆

占婆的同义词反义词
zhān pó1. 中国称“林邑”。17世纪印度支那古王国,在今越南南方北起岘港南至华列拉角的沿海地区。

厦门市

厦门市的同义词反义词
shà mén shì在福建省东南沿海、鹰厦铁路终点。明代在厦门岛上筑城,1933年设市。1956年海堤筑成之后与大陆相连。人口66.9万(1995年)。厦门港港阔水深,是中国东南沿海的重要港口之一。1980年辟设经济特区。名胜古迹有鼓浪屿、南普陀、万石山、集美鳌园等。有厦门大学等高等学校。

双体船

双体船的同义词反义词
shuāng tǐ/tī/bèn chuán将两个大小相等、相互平行的船体(称片体)由强力构架联成一个整体的船。甲板面积大,稳性较好;片体瘦削,可减小阻力,提高航速;但横摇周期较短。常用作内河或沿海的客船、渡船、工程船等。

台湾海峡

台湾海峡的同义词反义词
tái wān hǎi xiá中国三大海峡之一。在福建和台湾间,分别以平潭岛到富贵角和东山岛到鹅銮鼻的连线为北界和南界。为东海的一部分,连接南海。最狭处130千米,大部分水深不到100米。中国沿海南北海上交通要冲。

喀麦隆

喀麦隆的同义词反义词
kā mài lóng中非国家。临几内亚湾。面积47.50万平方千米。人口1300万(1994年)。首都雅温得。地形以高原为主。地处热带,沿海和南部终年多雨,中部干湿季分明,北部为半干旱区。盛产可可(产量居世界前列)、咖啡和木材。炼铝和铝加工业较重要。

堤围

堤围的同义词反义词
dī wéi1.即堤。沿河或沿海防水的建筑物。

围垦

围垦的同义词反义词
wéi kěn在沿江、滨湖或沿海滩地上建造围堤阻隔外水进行垦殖的工作。滨湖围垦叫做“围湖造田”,海滩地围垦叫做“海涂围垦”或“围海造田”。围垦区内应建有完整的排灌系统,以保证区内土地的正常开发利用。
12345 共209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