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业田

永业田的同义词反义词
yǒng yè tián1.田制名。也称世业田。北魏行均田制,每男夫授桑田二十亩,身没不还,世代承耕,故称永业田。北齐﹑隋﹑唐沿用此制,但授田多少不等。唐中叶以后,土地兼并激烈,此制名存实亡。宋太平兴国以后,凡人民所垦田即为永业田,不复有亩数的限制。 2.田制名。也称世业田。隋唐两代,自诸王以下,至于都督或散官五品以上,按等级分授永业田,子孙世袭,皆免课役。参阅《魏书.食货志》﹑《通典.食货志》......更多

盐铁使

盐铁使的同义词反义词
yán tiě shǐ1.古代官名。唐代中叶以后特置。以管理食盐专卖为主,兼掌银铜铁锡的采冶。为握有财权的重要官职。

秦腔

秦腔的同义词反义词
qín qiāng戏曲剧种。流行于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地。一般认为由陕西、甘肃、山西一带的民歌小曲发展而成。明代即已流行,清初至清中叶,流行全国各地,对许多剧种产生影响。在陕西省内,秦腔又发展成东(同州梆子)、西(西府秦腔)、中(西安乱弹)、南(汉调桄桄)四路。音乐以梆子击节,唱腔为板腔体。剧目有《游龟山》、《游西湖》、《赵氏孤儿》等二千七百多种。

观察使

观察使的同义词反义词
guān/guàn chá shǐ1.官名。唐于诸道置观察使,位次于节度使。中叶以后,多以节度使兼领其职。无节度使之州,亦特设观察使,管辖一道或数州,并兼领刺史之职。凡兵甲财赋民俗之事无所不领,谓之都府,权任甚重。宋观察使为虚衔,无定员。

词话

词话的同义词反义词
cí huà①中国古代评论词作、词人、词派以及有关词的本事和考订的著作。始于宋代杨湜的《古今词话》,此后作者众多。今人所辑《词话丛编》汇集宋代至近代六十多种词话,颇有价值。②元明曲艺形式。表演形式有说有唱。今见最早的词话刊本是明成化年间北京永顺堂刊印的《花关索出身传》等十六种,均为中长篇。一般认为,明中叶以后出现的弹词和鼓词,是词话的直接发展。③明代章回小说中夹有诗词的,也称词话。如《金瓶梅词话》等。

近代

近代的同义词反义词
jìn dài①过去距离现代较近的时代,在我国历史分期上多指十九世纪中叶到五四运动之间的时期。②指资本主义时代。

都监

都监的同义词反义词
dū/dōu jiān/jiàn1.官名。三国时称内侍官。 2.官名。唐中叶后常以太监为监军,亦称都监。 3.官名。宋于诸路﹑州﹑府,皆置兵马都监,省称"都监"。 4.宋代道教职称名。

银元

银元的同义词反义词
yín yuán俗称“大洋”。大型银币。16世纪末从外国流入。19世纪中叶中国开始自己铸造。1910年被定为中国的主币,名称为“圆”,重七钱二分,成色九成。1933年改称“元”。1935年国民政府实行法币政策,禁止银元流通。

锁南枝

锁南枝的同义词反义词
suǒ nán/nā zhī/qí1.曲牌名。属南曲双调﹐共九句。其字数定格﹐据《九宫大成谱》正格是三﹑三﹑七﹑五﹑五﹑三﹑三﹑三﹑三。第四句可变为四字或六字。可用作小令﹐或用作过曲。 2.民间曲调名。开始流行于明代中叶。河南省传唱尤盛。有两种调子﹕一种字句短而较零碎﹐一种长短夹杂。歌声不同。

锦衣卫

锦衣卫的同义词反义词
jǐn yī/yì wèi官署名。即锦衣亲军都指挥使司。明代于1382年设。原是护卫皇宫、掌皇帝出入仪仗的亲军。后明太祖特令其兼管刑狱,给予巡察缉捕权。明中叶后成为与东西厂并称的特务组织。
12345 共12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