盟旗制度

盟旗制度的同义词反义词
méng qí zhì dù/duó清政府对蒙古族的政治制度。1624-1771年推行于蒙古族地区。在蒙古原有社会制度基础上,参照八旗制度组织原则建立。旗为军政合一单位,平时生产,战时出征。数旗合成盟。由清政府任命旗长、盟长。对稳定蒙古社会秩序起一定作用。解放后废除,只保留盟旗称谓,盟相当于地区,旗相当于县。

穆桂英挂帅

穆桂英挂帅的同义词反义词
mù guì yīng guà shuài又名《老征东》。戏曲传统剧目。北宋时西夏犯境,杨文广校场比武为其母穆桂英夺得帅印。时桂英已退隐二十年,深感朝廷刻薄寡恩,不愿挂帅。佘太君劝以国家为重,穆桂英乃挂帅出征。豫剧、京剧整理演出较有影响。

蚁子梦

蚁子梦的同义词反义词
yǐ zǐ mèng亦作“蚁梦”。唐 李公佐 《南柯太守传》: 淳于棼 梦至 槐安国 ,国王以女妻之,任 南柯 太守,荣华富贵,显赫一时。后出征失败,公主亦死,被遣回。醒后见槐树下有蚁穴,即梦中所历 槐安国 。 南柯 乃槐树南枝下另一蚁穴。后以“蚁梦”指梦境;或喻空幻。

行军司马

行军司马的同义词反义词
xíng/háng jūn sī mǎ1.职官名。始建于三国魏元帝咸熙元年,职务相当于军谘祭酒。至唐代在出征将帅及节度使下皆置此职,实具今参谋长的性质。唐后期军事繁兴,多以掌军事实权者充任。

行台

行台的同义词反义词
xíng/háng tái/tāi1.台省在外者称行台。魏晋始有之,为出征时随其所驻之地设立的代表中央的政务机构,北朝后期,称尚书大行台,设置官属无异于中央,自成行政系统。唐贞观以后渐废。金﹑元时,因辖境辽阔,又按中央制度分设于各地区,有行中书省(行省),行枢密院(行院),行御史台(行台),分别执掌行政,军事及监察权。行省实即继承前代的行台制度。 2.旧时地方大吏的官署与居住之所。 3.客寓,旅馆。 4.临时设立的戏台。

表貉

表貉的同义词反义词
biǎo hé1.亦作"表禡"。亦作"表狢"。 2.古代田猎或出征,于阵前或营前立望表以祭神,谓之表貉。

裹糇粮

裹糇粮的同义词反义词
guǒ hóu liáng1.谓携带熟食干粮,以备出征或远行。语出《诗.大雅.公刘》:"乃裹糇粮,于橐于囊。"朱熹集传:"糇,食。粮,糗也。"

远征

远征的同义词反义词
yuǎn/yuàn zhēng1.征伐远方;远道出征。 2.长途行军。

遐征

遐征的同义词反义词
xiá zhēng1.远行;远游。 2.远道出征或长途行军。

长征

长征的同义词反义词
cháng zhēng①将士远途出征:为国远长征。②长途旅行:不知天外雁,何事乐长征|男儿事长征,少小幽燕客。③中国工农红军主力从长江以南各革命根据地向陕甘革命根据地会合的战略转移。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开始长征。同年11月和次年4月,在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红二十五军和川陕革命根据地的红四方面军分别离开原有根据地开始长征。1935年11月,在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红二、六军团也......更多
12345 共108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