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攻
内攻的同义词反义词
nèi/nà gōng1.指军内的供给。攻,同"共"。 2.攻打在内的敌人。 3.向内地进犯。
内迁
内迁的同义词反义词
nèi/nà qiān1.谓自外官调任京职。 2.迁入内地。 3.特指为调整工业布局,把沿海的一些工厂迁往内地。
内郡国
内郡国的同义词反义词
nèi/nà jùn guó1.指内地的郡及诸侯国。
内面
内面的同义词反义词
nèi/nà miàn1.面向内地。谓臣服中央。 2.里面。 3.指内心。
十八省
十八省的同义词反义词
shí bā shěng1.清康熙时分长城以南行政区为十八省,即河北﹑江苏﹑安徽﹑山东﹑山西﹑河南﹑陕西﹑甘肃﹑福建﹑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四川﹑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后沿用为中国内地的代称。
地腹
地腹的同义词反义词
dì/de fù1.犹言内地,腹地。 2.指大地的深处。
天津条约
天津条约的同义词反义词
tiān jīn tiáo/tiāo yuē/yāo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美、俄分别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1858年6月在天津签订。主要内容为:增开汉口、九江、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外国军舰和商船可到内河自由航行;外国人可到内地游历、通商,传教士可入内地传教;外国可派公使进驻北京,并在通商口岸设领事官。英、法两国还得到巨额赔款。条约签订后,英法联军退出天津。
夷夏
夷夏的同义词反义词
yí xià1.夷狄与华夏的并称。古代常以指中国境内的各族人民。 2.指少数民族地区与内地。
宣慰司
宣慰司的同义词反义词
xuān wèi sī1.元置宣慰使司,管理军民事务,分道掌管郡县,为行省和郡县间的承转机关。明清时不设于内地,而独存于土司。参阅《文献通考》卷六十﹑瞿蜕园《历代职官简释》。
川藏公路
川藏公路的同义词反义词
chuān zàng gōng lù从四川成都到西藏拉萨,途经雅安、康定、昌都、林芝等地。长2410千米,为目前中国最长的公路。曾名康藏公路。1954年通车。沿途穿越山高谷深的横断山区,地质灾害多发,冰雪期长,筑路工程艰巨。是西藏同内地联系的重要交通线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