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西四镇

安西四镇的同义词反义词
ān xī sì zhèn1.唐代设在西域的四个军事重镇。为龟兹﹑疏勒﹑于阗﹑焉耆(一作碎叶)。始设于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9年1月),永徽元年(公元650年)罢,显庆三年(公元658年)复。咸亨元年(公元670年)为吐蕃所陷,改碎叶为四镇之一。长寿二年(公元693年),破吐蕃,复置龟兹疏勒﹑于阗﹑碎叶四镇,开元七年(公元719年)弃碎叶城于西突厥十姓可汗,又改以焉耆为四镇之一。安史乱后陷于吐蕃。

居勿

居勿的同义词反义词
jú wù1.古族名。黠戛斯的别称。曾受突厥和回纥统治,后攻灭回鹘汗国,与唐往来不绝。

弓挂天山

弓挂天山的同义词反义词
gōng guà tiān shān1.指唐薛仁贵三箭定天山的故事。显庆初,薛仁贵领兵击九姓突厥于天山。时九姓有众十余万,令骁健数十人逆来挑战,仁贵连发三矢,射杀三人,九姓气慑遂降。军中歌曰:"将军三箭定天山,壮士长歌入汉关。"见《新唐书·薛仁贵传》。后因以"弓挂天山"指安抚边疆。

李靖(571-649)

李靖(571-649)的同义词反义词
lǐ jìng (571-649)唐初军事家。本名药师,京兆三原(今陕西三原东北)人。精熟兵法。隋末任马邑郡丞。唐高祖时任行军总管,率军随李孝恭征服萧铣,得岭南地区,任岭南道抚慰大使。后又助李孝恭镇压辅公祏起义军。太宗时,历任兵部尚书、尚书右仆射,先后击败东突厥、吐谷浑。封卫国公。著有《李卫公兵法》,今佚。

火洲

火洲的同义词反义词
huǒ zhōu1.亦作"火州"。 2.传说南海古地名。 3.泛指南方炎热地方。 4.古地名。汉时为高昌壁,唐时为高昌县,宋元时为高昌回鹘国都。吐鲁番所得突厥文写本作Qoco,其地即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市之哈剌和卓城(Karakhoja)。

维吾尔语

维吾尔语的同义词反义词
wéi wú/yù ěr yǔ/yù1.维吾尔族的语言。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主要分布在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在我国维吾尔语的方言中,罗布方言的特点较为突出。在维吾尔语标准语中,元音部位和谐比较严整,唇状和谐已较松弛。解放以来随着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我国维吾尔语中的汉语借词,正在不断增加。参见"维吾尔文"。

达官

达官的同义词反义词
dá guān1.职位贵显而又受到皇帝顾命之重的大臣。 2.泛指高官。 3.指古代突厥可汗之下的首领。 4.明朝时候,称在中国做官的鞑靼人。因鞑靼亦作达怛﹑达达,故称。达,通"鞑"。

达干

达干的同义词反义词
dá gān/gàn1.唐时突厥﹑口纥等族高官的一种称谓。源于古突厥语tarkan。一说,源于匈奴语"单于"。

邬落马

邬落马的同义词反义词
wū luò/là mǎ1.源于古代突厥语ulaq。驿马。

阿尔泰语系

阿尔泰语系的同义词反义词
ā ěr tài yǔ xì主要分布在中国、土耳其、蒙古、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伊朗、阿富汗等国。包括突厥、蒙古、满通古斯语族。
12345 共74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