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禹锡(772-842)

刘禹锡(772-842)的同义词反义词
liú yǔ xī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祖籍中山(今河北定县)。贞元年间进士,又登博学宏词科。任监察御史,参加王叔文革新集团。革新失败后,贬朗州司马。晚年官至检校礼部尚书。其诗涉猎题材广泛,所做政治讽刺诗,辛辣尖锐;所作怀古诗,沉郁苍凉,语浅意深;所作仿民歌诗,清新爽朗,别开生面。有《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哲学著作《天论》三篇,论述天的物质性,分析“天......更多

卢纶(748~800)

卢纶(748~800)的同义词反义词
lú lún唐代诗人。字允言,祖籍范阳,后徒家蒲州(今山西永济)。曾任河中元帅府判官,官至检校户部郎中。为“大历十才子”之一。其诗多为赠答唱和、送别陪宴之作。因后期长居军幕,所作边塞多慷慨雄壮之音,颇有名作传世。有《塞下曲》等名篇。有《卢纶集》。

吴浊流(1900-1976)

吴浊流(1900-1976)的同义词反义词
wú zhuó liú (1900-1976)作家。祖籍广东蕉岭,生于台湾新竹。曾任小学教员。后任《日日新报》、《台湾新报》、《新生报》、《民报》记者。1949年起在机器工业同业公会任职。著有长篇小说《亚细亚的孤儿》,短篇小说集《疮疤集》、《泥泞》及诗集《风雨窗前》等。有《吴浊流全集》。

曹雪芹(1715-1763)

曹雪芹(1715-1763)的同义词反义词
cáo xuě qín (1715-1763)清代小说家。名霑,字梦阮,号雪芹、芹圃、芹溪,祖籍辽阳。汉族,后为满洲正白旗“包衣”人。自曾祖起三代为江宁织造。雍正初年,其父被免职下狱,家产被抄没,从此家道中落。代表作长篇小说《红楼梦》(原名《石头记》),历时十年,未及完成。今通行的一百二十回本,后四十回一般认为是高鹗所续。

本宗

本宗的同义词反义词
běn zōng1.犹祖籍。 2.本宗族。

李绅(772-846)

李绅(772-846)的同义词反义词
lǐ shēn (772-846)唐代诗人。字公垂,祖籍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市),后迁居无锡(今属江苏)。元和年间进士。历任校书郎、翰林学士。因事遭贬谪。后拜相,又出为淮南节度使。为新乐府运动参加者。《悯农》诗二首较有名。

李颀(690~751)

李颀(690~751)的同义词反义词
lǐ qí唐代诗人。祖籍赵郡(今河北赵县),家居颍阳(今河南登封西)。开元年间进士。曾任新乡县尉。他与王维、高适、王昌龄等著名诗人皆有来往,诗名颇高。其诗内容涉及较广,尤以边塞诗、音乐诗获誉于世。以七言歌行和七律见长。代表作有《古从军行》、《送陈章甫》等。有《李颀集》。

杜审言(约645-708)

杜审言(约645-708)的同义词反义词
dù shěn yán唐代诗人。字必简,祖籍襄阳(今属湖北),家居巩县(今河南巩义市)。杜甫的祖父。咸亨年间进士。曾流放峰州。后官修文馆直学士。与李峤、崔融、苏味道为“文章四友”。其诗多为写景、唱和及应制之作,工于五律,对近体诗之形成与发展,颇有贡献。《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为其名篇。有《杜审言诗集》。

杜甫(712-770)

杜甫(712-770)的同义词反义词
dù fǔ唐代诗人。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祖籍襄阳(今属湖北),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市)。出生于“奉儒守官”的地主家庭。早年漫游各地,后居长安多年。安史之乱中逃离长安,寓居成都,建草堂。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工部。杜甫是一个创作天地很广阔的诗人。现存诗一千四百多首。与李白齐名,并称“李杜”。在我国诗歌发展史上所作出的贡献是巨大的,他对后世的影响是深远的。诗作揭露社会矛盾,反映民生疾苦,显示了唐......更多

杜陵野老

杜陵野老的同义词反义词
dù líng yě lǎo1.唐杜甫的自称。杜甫祖籍杜陵,他也曾在杜陵附近居住,故常自称杜陵野老﹑杜陵野客﹑杜陵布衣。
1234 共38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