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军八旗
汉军八旗的同义词反义词
hàn jūn bā qí1.清代八旗组织的三个组成部分之一。原指满洲入关前已投降满洲或被俘从事兵役的辽东汉人及其子孙。努尔哈赤建立八旗之初,将所有户口不分种族都编入,所以在一旗内有满﹑汉﹑蒙古等族人。天聪五年(公元1631年)将各旗的汉人拨出,另编一旗,定名汉军。崇德二年(公元1637年)皇太极就降附的汉人组成汉军左右翼二旗。四年分建黄﹑白﹑红﹑蓝四旗。七年扩编为汉军八旗,与满洲八旗﹑蒙古八旗共同构成八旗组织的整体。
满珠
满珠的同义词反义词
mǎn zhū1.即满洲。国号和族名。
滨洲铁路
滨洲铁路的同义词反义词
bīn zhōu tiě lù从黑龙江哈尔滨经大庆到内蒙古边境城市满洲里,与俄罗斯铁路接轨,长950千米。1903年筑成。是东北铁路网主要干线之一,中国和俄罗斯间国际联运的重要通道。
上三旗
上三旗的同义词反义词
shàng/shǎng sān qí1.清顺治后,将皇家军队分为"上三旗"和"下五旗"。镶黄﹑正黄﹑正白称为"上三旗",为皇帝亲兵。正红﹑正蓝﹑镶白﹑镶红﹑镶蓝称为"下五旗",由宗室诸王﹑贝勒﹑贝子等分统,驻守京师及各地。合称"满洲八旗"。
内大臣
内大臣的同义词反义词
nèi/nà dà/dài/tài chén1.唐后期置枢密使,以宦官任之,掌承受表奏;又用宦官任护军中尉,统领神策军,防守京师。枢密使和护军中尉称为"内大臣"。 2.清制,选满洲镶黄﹑正黄﹑正白三旗子弟作为皇帝侍卫,以勋戚大臣统之,称为领侍卫内大臣,共六人,镶黄﹑正黄﹑正白三旗各二人。其次称内大臣,亦六人,掌先后宸御,左右翊卫,出入扈从。参阅《清通典.职官九》﹑清王士禛《池北偶谈.谈故二.内大臣》。
旗满
旗满的同义词反义词
qí mǎn1.八旗满洲。清代军制分八旗,每旗又分满洲、蒙古、汉军等旗。如:旗满官兵。——《广东军务记》。
曹雪芹(1715-1763)
曹雪芹(1715-1763)的同义词反义词
cáo xuě qín (1715-1763)清代小说家。名霑,字梦阮,号雪芹、芹圃、芹溪,祖籍辽阳。汉族,后为满洲正白旗“包衣”人。自曾祖起三代为江宁织造。雍正初年,其父被免职下狱,家产被抄没,从此家道中落。代表作长篇小说《红楼梦》(原名《石头记》),历时十年,未及完成。今通行的一百二十回本,后四十回一般认为是高鹗所续。
曼殊
曼殊的同义词反义词
màn shū1.佛教菩萨名。即曼殊室利。 2.满洲别称。也写作"满珠"﹑"曼珠"。
桂良(1785-1862)
桂良(1785-1862)的同义词反义词
guì liáng (1785-1862)清末官员。满洲正红旗人。历任云贵总督、兵部尚书、直隶总督。第二次鸦片战争时,受命为钦差大臣,先后与俄、美、英、法等国签订《天津条约》。1861年任总理衙门大臣。祺祥政变后任军机大臣。
汉军
汉军的同义词反义词
hàn jūn1.汉王刘邦的军队。 2.汉朝的军队。 3.元代汉人编成的军队。 4.清旗籍的一种。凡汉人于明季降清者﹐依满洲兵制﹐编入汉军各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