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色旗
五色旗的同义词反义词
wǔ sè/shǎi qí1.一九一一年至一九二七年中华民国的国旗,由红﹑黄﹑蓝﹑白﹑黑五色横列组成,表示汉﹑满﹑蒙﹑回﹑藏五族共和。 2.因民国初年由北洋军阀控制政权﹐故亦用以代指北洋军阀的统治﹐或借指北洋军阀。
伍廷芳(1842-1922)
伍廷芳(1842-1922)的同义词反义词
wǔ tíng fāng (1842-1922)外交官。广东新会人。留学英国。曾任驻美国、秘鲁公使和修订法律大臣。辛亥革命时,被推为革命军代表参加南北议和。民国成立后,历任司法总长、外交总长、代国务总理。1917年参加护法军政府,任外交部长。1922年任广东省省长,不久病逝。
刀客
刀客的同义词反义词
dāo kè1.清末陕西民间秘密团体。因会员经常佩带长约三尺﹑宽约二寸的关山刀子,故称。相传创立于清咸丰五年(1855年)以前。其成员多属破产农民﹑失业手工业工人及其他城市劳动人民和游民,长期秘密活动于渭河两岸和潼关以西﹑西安以东地区,反抗封建压迫剥削。辛亥革命时期,不少成员接受同盟会领导,多次参加武装起义,成为陕西光复的重要力量。后流为军阀爪牙。 2.民国初年亦称土匪为刀客。
刺宋案
刺宋案的同义词反义词
cì/cī sòng àn民国初年袁世凯刺杀宋教仁的案件。1913年初,国民党领袖宋教仁连续发表竞选演说,抨击袁世凯政府,主张实行议会政治,引起袁的仇视。不久国民党在国会选举中获胜,袁世凯派人于3月20日在上海车站刺死宋教仁。由此引发了“二次革命”。
南京临时政府
南京临时政府的同义词反义词
nán/nā jīng lín shí zhèng fǔ辛亥革命时在南京建立的临时中央政权。武昌起义后十七省代表在南京开会,选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1912年元旦孙中山正式就职,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后又组成南京临时参议院,并制定《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后,临时政府被迫迁往北京,革命政权为袁世凯篡夺。
南洋
南洋的同义词反义词
nán/nā yáng1.清末至民国时期,划分我国沿海地区为南北两洋区,称山东以南的江苏﹑浙江﹑福建及广东各省为南洋;江苏以北的山东﹑河北﹑辽宁各省为北洋。 2.亚洲东南部国家和地区。
厘金
厘金的同义词反义词
lí jīn旧时在内地交通要道对过往货物征收的税,清咸丰年间为镇压太平天国革命运动筹措军费而设,民国二十年改定税制时撤消。也叫厘捐或厘金税。
吉林市
吉林市的同义词反义词
jí lín shì在吉林省中部偏东、松花江中部,长图、沈吉等铁路交点。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民国时及解放初曾为吉林省省会。1936年设市。人口138.4万(1995年)。化学工业发达,有“化工城”之称。有北山、龙潭山和骚达沟新石器时代遗址,市郊还有乌拉古城、完颜希尹家族墓地等古迹。
嘉禾
团练
团练的同义词反义词
tuán liàn1.组织﹑训练。 2.宋代至民国初年,于正规军之外就地选取丁壮,加以训练的地主武装组织,称团练。 3.团练的头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