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
泰国的同义词反义词
tài guó东南亚国家。在中南半岛中部。旧名暹罗。面积51.40万平方千米。人口6040万(1995年)。首都曼谷。中部有湄南河平原,余为山地和低缓高原。热带季风气候。经济以工业为主,有采矿、炼油、纺织等部门。世界最大的稻米出口国。旅游业发达。
三说法
三说法的同义词反义词
sān shuō/shuì/yuè fǎ1.宋干兴以来,西北兵饷不足,募商人输纳刍粟,官府给券,而以茶偿之。后又益以东南缗钱﹑香药﹑犀齿,谓之三说法。天圣元年曾罢此法,后又一度复行。见《宋史.食货志下五》。
仙凫
仙凫的同义词反义词
xiān fú1.《后汉书.方术传.王乔》:"王乔者,河东人也。显宗世,为叶令。乔有神术,每月朔望,常自县诣台朝。帝怪其来数,而不见车骑,密令太史伺望之。言其临至,辄有双凫从东南飞来。于是候凫至,举罗张之,但得一只舃焉。乃诏尚方?视,则四年中所赐尚书官属履也。"后常以"仙凫"作为履的典实。 2.比喻足迹﹑行踪。 3.鸭的美称。
八关
加里曼丹
加里曼丹的同义词反义词
jiā lǐ màn dān1. 世界第三大岛,位于亚洲东南部。面积73.4万平方公里。其中约三分之二地区为印度尼西亚领土,分为西加里曼丹、中加里曼丹、南加里曼丹和东加里曼丹4个省份。其余为沙捞越、文莱、沙巴三部分,称北加里曼丹。境内赤道横贯,热带森林约占85%。农副产品有稻米、椰子、橡胶、咖啡、胡椒等。工业有煤矿和石油开采。
南楚
南楚的同义词反义词
nán/nā chǔ1.古地区名。春秋战国时,楚国在中原南面,后世称南楚,为三楚之一。北起淮汉,南至江南,约包括今安徽中部﹑西南部,河南东南部,湖南﹑湖北东部及江西等地区。
圣多美和普林西比
圣多美和普林西比的同义词反义词
shèng duō měi hé/hè/huó/huò/hú pǔ lín xī bǐ中非岛国。在几内亚湾东南部。近赤道。面积996平方千米。人口12.46万(1994年)。首都圣多美。多山地。属热带雨林气候,终年湿热。农业国。主要产可可。
地耳
地耳的同义词反义词
dì/de ěr1.古谓大地的耳朵。 2.葛仙米的俗称。藻类。可供食用。我国各地都有分布,以四川产者最为著名。 3.一种地衣类植物。可食用。产于我国中部和东南沿海一带,以湖北﹑安徽两省产量最高。参阅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菜五.地耳》。
戚继光(1528-1587)
戚继光(1528-1587)的同义词反义词
qī jì guāng (1528-1587)明朝抗倭名将、军事家。字元敬,山东登州(今蓬莱)人。将门出身。嘉靖后期,被调至浙东防倭。他招募义乌农民矿工,训练出一支纪律严明、战斗力强的军队,人称“戚家军”。在台州(今浙江临海)一带九战九捷,全歼倭寇。后又入福建、广东与抗倭名将俞大猷配合,消灭盘踞在福建的倭寇主力,解除东南沿海倭患。1567年奉调至蓟州,在镇十六年,修筑长城,加强战备。著有《纪效新书》等。
方色
方色的同义词反义词
fāng sè/shǎi1.五行家将东南西北中与青赤白黑黄相配﹐一方一色﹐简称"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