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嗓子
调嗓子的同义词反义词
tiáo/diào sǎng zǐ1.戏曲或歌唱演员锻炼嗓子。
调腔
调腔的同义词反义词
diào qiāng1.戏曲剧种。也叫掉腔。现在叫"新昌高腔"。明末清初流行于浙江绍兴一带﹐新中国成立前绝迹于舞台﹐新中国成立后得到了新生。传统剧目有《蔡伯喈》﹑《三关斩卞》等。
豫剧
豫剧的同义词反义词
yù jù1.戏曲剧种名。也称河南梆子﹑河南高调。流行于河南全省及陕西﹑山西等省的部分地区,是梆子腔的一种。
跷工
跷工的同义词反义词
qiāo gōng1.亦作"蹻工"。 2.戏曲﹑舞蹈演员踩着高跷训练步法的基本功。
费穆(1906-1951)
费穆(1906-1951)的同义词反义词
fèi mù (1906-1951)电影导演。江苏苏州人。北平法文高等学堂肄业。1930年后任华北电影公司编译主任、联华影业公司导演。抗战胜利后主持上海实验电影工场。1949年去香港,创办龙马影片公司。执导的主要影片有《城市之夜》、《狼山喋血记》、《小城之春》和中国第一部彩色戏曲片《生死恨》等。
走圆场
走圆场的同义词反义词
zǒu yuán cháng/chǎng1. 戏曲演员为表演剧中地点的转换,在舞台上按环行路线绕行。
走票
走票的同义词反义词
zǒu piào/piāo1.业余演员登台演唱戏曲。
走边
走边的同义词反义词
zǒu biān戏曲表演程式。表现身怀武艺者轻装潜行。由云手、踢腿、旋子等一套动作组合而成。有单人独行的单走边,两人同行的双走边,多人进行的多人走边,以及以乐器伴奏边舞边唱的“响边”和不以乐器伴奏的“哑边”等。
起霸
起霸的同义词反义词
qǐ bà戏曲表演程式。由亮相、云手、正冠、紧甲等一套程式动作连贯组成。表现古代武将整盔束甲准备上阵的情景。相传因明传奇《千金记·起霸》而得名。
越剧
越剧的同义词反义词
yuè jù戏曲剧种。流行于浙江、江苏、上海等地。清末由浙江嵊县一带的曲艺落地唱书发展而成。初名“小歌班”、“的笃班”,曾名“绍兴文戏”。1923年起出现全部由女演员演出的剧团,称“女子文戏”,并逐渐取代男班。1938年改名“越剧”。40年代进行改革。主要唱腔有四工腔、尺调腔、弦下腔等。剧目有《梁山伯与祝英台》、《西厢记》、《红楼梦》、《祥林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