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纲(1083-1140)
李纲(1083-1140)的同义词反义词
lǐ gāng (1083-1140)宋代大臣。字伯纪,邵武(今属福建)人。进士出身。初为兵部侍郎。1126年初,金兵南下包围东京(今河南开封),他反对迁都,力主抵抗,领导东京军民坚守月余,迫使金军撤退。不久以“专主战议”被排挤出东京。次年高宗即位,起用他为宰相。主张严惩投降金国的张邦昌,用两河义军收复失地,以宗泽为开封留守。但不久又被排斥。后多次上疏陈说抗金大计,未被采纳。
棱等登
棱等登的同义词反义词
léng/lēng/líng děng dēng1.翟灏《通俗编.声音》引唐无名氏《玉泉子》:"丁棱口吃﹐及第谒宰相﹐俯致启词﹐意言棱等登科﹐而棱赪然发汗。移时乃曰:'棱等登﹑棱等登……'竟不能发其后语而罢。翌日﹐有人戏之曰:'闻卿善筝﹐可得闻乎?'棱曰:'无之。'人曰:'昨日闻"棱等登﹑棱等登"﹐非筝声耶?'"后遂以"棱等登"为筝声的戏称。
正相
正相的同义词反义词
zhèng xiāng/xiàng1.即宰相。
沙堤
沙堤的同义词反义词
shā/shà dī1. 唐 代专为宰相通行车马所铺筑的沙面大路。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下:“凡拜相,礼绝班行,府县载沙填路。自私第至于子城东街,名曰沙堤。” 唐 白居易 《官牛》诗:“一石沙,几斤重?朝载暮载将何用?载向五门官道西,绿槐阴下铺沙堤。昨日新拜右丞相,恐怕泥涂汙马蹄。”后用为典实。指枢臣所行之路。2.用沙石等筑成的堤岸。
澶渊之盟
澶渊之盟的同义词反义词
chán yuān zhī méng北宋与辽(契丹)订立的和约。1004年,辽军南下深入宋境,宋宰相寇准力主抗战,劝真宗亲征,真宗勉强至澶州(今河南濮阳)督战。宋军取胜,1005年1月,宋辽订和约:宋每年向辽输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澶州又名澶渊郡,史称“澶渊之盟”。
煨芋
煨芋的同义词反义词
wēi yù1.唐衡岳寺有僧,性懒而食残,自号懒残。李泌异之,夜半往见。时懒残拨火煨芋。见泌至,授半芋而曰:"勿多言,领取十年宰相。"见《宋高僧传》卷十九﹑《邺侯外传》。后因以"煨芋"为典,多指方外之遇。
燮和
燮和的同义词反义词
xiè hé/hè/huó/huò/hú1.协和。 2.指宰相的政务。
燮理
燮理的同义词反义词
xiè lǐ1.协和治理。 2.指宰相的政务。
牛僧孺
牛僧孺的同义词反义词
niú sēng rú(779-847)唐代大臣。字思黯,安定鹑觚(今甘肃灵台)人。进士出身。曾和李宗闵因批评时政,同被宰相李吉甫排挤。牛李党争时,他为牛派首领。穆宗时一度为相,排挤李吉甫子李德裕出为浙西观察使。武宗时李德裕为相,他被贬为循州长史。宣宗时还朝病死。
牵丝
牵丝的同义词反义词
qiān sī1.佩绶。谓任官。 2.唐宰相张嘉贞欲纳郭元振为婿,因命五女各持一红丝线于幔后,露线头于外,使郭牵其一。郭牵得第三女。见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牵红丝娶妇》。后以"牵丝"﹑"牵红"﹑"牵红线"﹑"牵红丝"为选婿或择妻的典故。 3.犹引绳。 4.即牵丝戏。 5.书法术语。指笔势往来牵带痕迹显见在两画之间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