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
朝鲜的同义词反义词
zhāo xiān东亚国家。在朝鲜半岛北半部,北以鸭绿江和图们江与中国为界。面积12.32万平方千米。人口2096万(1991年)。首都平壤。高原、山地为主。温带季风气候。工业主要有机器制造、纺织等部门。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特产有人参。
中南半岛
中南半岛的同义词反义词
zhōnɡ nán bàn dǎo又称“中印半岛”或“印度支那半岛”。在亚洲东南部。其向南延伸的部分叫马来半岛。北高南低,多山地、高原。大部分为热带季风气候。盛产柚木。作物有稻米、橡胶、油棕等。矿产有锡、钨、石油等。
乞拉朋齐
乞拉朋齐的同义词反义词
qǐ lā/lá péng qí世界年降水量最多地区之一。印度东北部一村镇。海拔1313米。因坐落在长西丘陵南坡的一袋形山坳中,面迎强烈西南季风,降雨特多,平均年降水量为11430毫米。绝对最高年降水量26461毫米(1961年)和月降水量9300毫米(1961年7月),均居世界首位。
塞拉利昂
塞拉利昂的同义词反义词
sāi/sài/sè lā/lá lì áng西非国家。临大西洋。面积7.23万平方千米。人口约450万(1995年)。首都弗里敦。大部分地区是丘陵和高原。热带季风气候。经济以农、矿业为主。主要出口钻石、铝土矿砂。
夏绿林
夏绿林的同义词反义词
xià lǜ lín又称“落叶阔叶林”。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下的植被类型。由夏季长叶、冬季落叶的乔木树种组成。主要分布在西欧、中国东北和华北、日本北部、朝鲜、北美洲东部等地。
孟加拉国
孟加拉国的同义词反义词
mèng jiā lā/lá guó南亚国家。临孟加拉湾。面积14.4万平方千米。人口1.2亿(1995年)。首都达卡。大部分位于恒河和布拉马普特拉河下游冲积平原。热带季风气候。农业国。主要产稻米和黄麻。出口以黄麻和麻制品为主。
干季
干季的同义词反义词
gān/gàn jì一地区一年中降水较少的时期。具有常年持续一月至数月、每年重复出现的特点。在低纬度地区,因全年温度的季节变化不明显而降水较显著,故常用干季和雨季划分季节。热带地区,干季主要出现于冬季;在副热带的地中海气候区,干季出现于夏季,在季风气候区则主要出现于冬季;近赤道地区,全年有两个干季。
柬埔寨
柬埔寨的同义词反义词
jiǎn pǔ/bù zhài东南亚国家。在中南半岛南部。面积18.1万平方千米。人口1040万(1995年)。首都金边。大部分为平原,东、北、西为山地、高原环绕。湄公河流经。境内有大湖洞里萨湖。热带季风气候。农业国。主要产稻米。吴哥为世界著名古迹。
气候
气候的同义词反义词
qì hòu一个地区在较长时期内(30年以上)的天气特征。包括常有的天气情况和极端的天气情况。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如广东省,全年平均气温19~26°c,极端最低气温-7.3°c,极端最高气温42°c,为亚热带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受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地理因素及人类活动等的影响所决定。
自然区
自然区的同义词反义词
zì rán qū通常指在一定范围内地质构造、地貌、气候、水文、土壤、植被和动物群落等自然特征具有相对一致性的区域。它可分为综合自然区和部门自然区。前者如中国分为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区和青藏高寒区三大自然区;后者如地貌区、气候区、水文区、植被区、动物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