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救国十大纲领

抗日救国十大纲领的同义词反义词
kàng rì jiù guó shí dà/dài/tài gāng lǐng1937年8月在洛川会议上由毛泽东提议并通过。内容为:(1)打倒日本帝国主义;(2)全国军事总动员;(3)全国人民总动员;(4)改革政治机构;(5)实行抗日的外交政策;(6)实行为战时服务的财政经济政策;(7)改良人民生活;(8)实行抗日的教育政策;(9)肃清汉奸卖国贼亲日派,巩固后方;(10)实现抗日的民族团结。这个纲领全面地概括了中共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基本政治主张。

政变

政变的同义词反义词
zhèng biàn通常指统治阶级中的少数人采取突然的军事或政治行动夺取政权,造成政府的更迭。有的是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有的是革新派、改良派对保守派、顽固派夺权,有的是反动势力复辟,有的是帝国主义者通过其代理人采取的干涉别国内政的行动。

沙文主义

沙文主义的同义词反义词
shā/shà wén zhǔ yì宣扬本民族至高无上,主张征服和奴役其他民族的思想和行为。18世纪末19世纪初,因法国士兵沙文狂热拥护拿破仑一世的征服计划,主张以暴力建立大法兰西帝国而得名。是帝国主义、殖民主义、霸权主义推行其政策的工具。

炮舰政策

炮舰政策的同义词反义词
pào jiàn zhèng cè亦称“炮舰外交”。指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国家以武力威胁来推行其政治目的的外交政策。产生于19世纪中叶。1840年英、法等帝国主义以炮舰打开中国的大门,迫使清朝政府签订了许多不平等条约,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

爱国布

爱国布的同义词反义词
ài guó bù1.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前后,我国人民抵制帝国主义国家布匹的倾销,提倡服用自产土布,称之为爱国布。

第三世界

第三世界的同义词反义词
dì sān shì jiè毛泽东划分“三个世界”的内容之一。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摆脱了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统治,取得独立的新兴国家。它们的人口约占世界人口的70%以上。从20世纪50年代的万隆会议到不结盟运动,第三世界已成为世界上反帝、反殖、反霸和维护世界和平的主力军。

第二次东征

第二次东征的同义词反义词
dì èr cì dōng zhēng1925年9月,陈炯明在英帝国主义和国内反动势力的支持下重占东江地区,企图夺取广州。9月28日,国民政府决定第二次东征,任命蒋介石为东征军总指挥,周恩来为总政治部主任。11月初收复东江,为国民政府统一广东奠定了基础。

纳粹分子

纳粹分子的同义词反义词
nà cuì fèn zǐ1.前德国民族社会主义德国工人党成员。该党于1919年成立,头子为希特勒,1934年在德国建立起极端反动、极端沙文主义、极端帝国主义的法西斯统治。

罪恶的黑手

罪恶的黑手的同义词反义词
zuì è de hēi shǒu诗歌。臧克家作。1934年发表。通过建筑工人为帝国主义分子建造一座天主教堂这一题材,反映中国工人阶级的苦难生活,揭露帝国主义的文化侵略,并寄希望于工人阶级的觉醒。笔力雄健,音调铿锵,语言精练。

考茨基主义

考茨基主义的同义词反义词
kǎo cí jī zhǔ yì第二国际中的机会主义派别和思潮。以考茨基为主要代表。否认帝国主义是现代战争的根源,反对无产阶级用暴力打碎资产阶级的国家机器。自我标榜站在左派与右派之间的“中派”立场,实际上要左派放弃革命原则向机会主义投降。
1112131415 共145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