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代电子计算机
第三代电子计算机的同义词反义词
dì sān dài diàn zǐ jì suàn jī采用中、小规模集成电路制造的电子计算机。1964年开始出现,60年代末大量生产。其机种多样化、系列化,外部设备品种繁多,并开始与通信设备相结合而发展为由多机组成的计算机网。运算速度可达每秒几百万次,甚至几千万次、上亿次。中国于1970年研制成第一台集成电路计算机。
第四代电子计算机
第四代电子计算机的同义词反义词
dì sì dài diàn zǐ jì suàn jī采用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的电子计算机。其研制始于20世纪70年代初,具有以下特征:在规模上,一方面向巨型化发展,出现了运算速度达几亿次的巨型机,另一方面向微型化发展,出现了小巧灵活的微型机;在使用上进入了以网络为特征的时代;在功能上逐步向智能化发展。中国于1983年制成运算速度达上亿次的巨型机。
绕组
绕组的同义词反义词
rào zǔ电机或电器中的电能与其他形式能的转换部分。在电子电路中为产生振荡、耦合、谐振、滤波及扼流等作用的主要部件之一。由按一定规律绕制和连接起来的线圈组成。在电机中绕组嵌在定子及转子的槽孔中;在变压器中,绕组套在铁芯外面。绕组与槽孔或铁芯间应有绝缘材料隔开,以防漏电。
舾装
舾装的同义词反义词
xī zhuāng1.船上锚﹑桅杆﹑梯﹑管路﹑电路等设备和装置的总称。 2.船体主要结构造完之后,安装锚﹑桅杆﹑电路等设备和装置的工作。
节拍器
节拍器的同义词反义词
jié pāi qì确定乐曲节拍速度的仪器。以德国技师梅尔策尔于1816年改进的最为流行。高约25厘米的金字塔形木匣,内设钟摆机件。面板上有刻度表,标明每分钟摆动次数(40~208次)。今有采用半导体、集成电路的石英节拍器,台钟式、闪光式节拍器等。
芯片
芯片的同义词反义词
xīn piàn指包含有许多条门电路的集成电路。体积小,耗电少,成本低,速度快,广泛应用在电子计算机、通信设备、机器人或家用电器设备等方面。
译码器
译码器的同义词反义词
yì mǎ qì将已编码的信息恢复为原信息的装置。由“与”门、“或”门电路组成。可将二进制编码所含信息译出,以实现其操作,用于寄存器地址译码和指令译码。或将二十进制码译成十进制码,通过显示装置显示出相应的十进制码。
谐振
谐振的同义词反义词
xié zhèn外加激励频率与振荡回路固有频率相一致时,回路电流将达最大的现象。电感和电容串联的电路谐振时,电抗相消,呈纯电阻性,称为“串联谐振”;电感和电容并联时,电纳相消,称为“并联谐振”。
超前
超前的同义词反义词
chāo qián1.超越目前正常条件的。 2.在交流电路中,电流相位对产生它的电动势的提前。
输入阻抗
输入阻抗的同义词反义词
shū rù zǔ kàng四端网络、传输线、电子电路等的输入端口所呈现的阻抗。实质上是个等效阻抗。只有确定了输入阻抗,才能进行阻抗匹配,从信号源、传感器等获取输入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