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族
壮族的同义词反义词
zhuàng zú分布于广西、云南、广东、贵州等地的少数民族。约1555.6万人(1990年)。曾称“僮族”,1965年改现名。用壮语。原有方块壮字,现推行拼音壮文。信仰多神,流传道教。铸造和使用铜鼓的历史悠久,擅长壮锦刺绣。陶瓷工艺和“干栏”建筑颇为著名。盛行歌圩。传统节日有牛王节、三月三。主要从事农业。
广西壮族自治区
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同义词反义词
guǎng xī zhuàng zú zì zhì qū别称“桂”。在中国南部,临北部湾。面积23.67万平方千米。人口4502.11万(1995年)。壮族占总人口的三分之一。清代为广西省。1958年建立广西僮族自治区,1965年改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南宁,山地、丘陵广布,平地多分布在沿江。喀斯特地貌普遍发育。河流属西江水系。亚热带湿润区。甘蔗和蔗糖产量居全国首位。红水河建有梯级电站。锡、铝储量丰富。近海大陆架有石油。
僮族
僮族的同义词反义词
tóng/zhuàng zú1.我国少数民族之一,分布在广西﹑云南﹑广东等省。1965年改"僮族"为"壮族"。
壮剧
壮剧的同义词反义词
zhuàng jù壮族戏曲剧种。流行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左江、右江流域和云南富宁、广南一带。广西有北路壮剧、南路壮剧、壮师剧三支;云南有富宁壮剧、广南壮剧两支。各支的形成过程不同,音乐唱腔、表演风格也不尽相同。
防城港市
防城港市的同义词反义词
fáng chéng gǎng shì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南部,南临北部湾,南防铁路通此。1993年由防城各族自治县改设市。人口53.8万(1995年)。为广西西南部新兴的重要港口城市、中国西南地区出海口之一。特产桂皮、砂仁、八角茴香、珍珠。
中南
中南的同义词反义词
zhōnɡ nán一般指河南、湖北、湖南、广东、海南五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
仲家
仲家的同义词反义词
zhòng jiā/gū/jie1.汉末袁术占有长江淮河下游地区,自称为帝,号仲家。又称仲氏。 2.布依族和云南省部分壮族的旧称。
兴安
兴安的同义词反义词
xīng ān1.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的县。著名的古代水力工程“灵渠”就在该县,人口31万。
南宁市
南宁市的同义词反义词
nán/nā níng/nìng shì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在区境南部、西江支流邕江沿岸、湘桂铁路线上。1946年设市。人口122万(1995年)。为邕江流域物资集散地,水陆交通便利,内河航运西达百色、龙州,东通梧州、广州。为南防和南昆铁路的起点。有南湖、青山、大王滩等游览胜地。有广西大学、广西民族学院等高等学校。
取水
取水的同义词反义词
qǔ shuǐ1.古代一种祭祀的礼仪。在月下用铜镜收取露水,以示明洁之义。语本《周礼·秋官·司烜氏》"司烜氏掌以夫燧取明火于日,以鉴取明水于月,以共祭祀之明齍明烛共明水"汉郑玄注:"取水者,世谓之方诸。取日之火月之水,欲得阴阳之洁气也。" 2.壮族斋祭死者的一种礼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