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腔
柳琴戏
拼音:liǔ qín xì 首字母大写:LQX五笔:sqt ggw ca 柳琴戏的同义词反义词
1.戏曲剧种之一。俗称"拉魂腔"。流行于江苏北部﹑山东南部。从民间歌舞"花鼓"发展而成,约有一百多年历史。据传与安徽的泗州戏同出一源。
庐剧
吕剧
拼音:lǚ jù 首字母大写:LJ五笔:kk ndj 吕剧的同义词反义词
戏曲剧种。流行于山东等地。清末民初由曲艺山东琴书发展而成。初名“化装扬琴”,1950年改今称。唱腔以山东扬琴曲调为基础,有四平腔、二板等板式和〔上河调〕、〔下河调〕等曲牌。剧目有《小姑贤》、《李二嫂改嫁》等。
闽剧
拼音:mǐn jù 首字母大写:MJ五笔:uji ndj 闽剧的同义词反义词
戏曲剧种。流行于福建东部沿海地区和建阳、三明等地以及台湾。1917年前后,由流行在福州的平讲戏、儒林戏、唠唠戏融合而成。初名“福州戏”,后改今称。唱腔分江湖、洋歌、逗腔、小调四类,曲牌体。剧目有《炼印》、《荔枝换绛桃》等。
郿鄠
拼音:méi hù 首字母大写:MH五笔:nhbh ffnb 郿鄠的同义词反义词
1.陕西省郿县(今眉县)和鄠县(今户县)的并称。亦指由这两个县的民歌小调发展而成的地方戏曲剧种。也流行于山西﹑甘肃一带。
睦剧
拼音:mù jù 首字母大写:MJ五笔:hf ndj 睦剧的同义词反义词
1.浙江地方戏曲剧种之一。流行于淳安(旧属睦州)﹑常州﹑开化一带,与黄梅戏同渊源于湖北采茶调。原名三脚戏或三脚班,解放后定名为睦剧。
秦腔
拼音:qín qiānɡ 首字母大写:QQ五笔:dwt epw 秦腔的同义词反义词
戏曲剧种。流行于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地。一般认为由陕西、甘肃、山西一带的民歌小曲发展而成。明代即已流行,清初至清中叶,流行全国各地,对许多剧种产生影响。在陕西省内,秦腔又发展成东(同州梆子)、西(西府秦腔)、中(西安乱弹)、南(汉调桄桄)四路。音乐以梆子击节,唱腔为板腔体。剧目有《游龟山》、《游西湖》、《赵氏孤儿》等二千七百多种。
目连救母
拼音:mù lián jiù mǔ 首字母大写:MLJM五笔:hhh lp giyt xnny 目连救母的同义词反义词
戏曲剧目。故事出于《佛说盂兰盆经》。叙目连之母青提不敬神明,被打入地狱。目连去地狱寻母,百折不回,终于感动神明,母子重逢。北宋时杂剧已有此节目。明清传奇有《目连救母劝善戏文》和《劝善金科》。近代有以目连救母故事为内容的目连戏。